“好!好!好!”
“妙啊!”
“此诗竟有《诗经》之风。后生有此笔力,当为士林之楷模!”
几名大儒最先反应过来,不由连连称赞。
汉代并非没有出现过七言绝句的诗词。
七言绝句最早可追溯至东汉张衡年间。
其所作四愁诗,便是华夏文学史上早期七言诗的代表作之一。
不过这种诗的格式毕竟只是少数,刘晁这几句绝句诗一出,恐怕还能带动这一格式的盛行。
这也是几位大儒如此称赞的原因之一。
台下众多年轻一辈,心中也都暗自称赞不已,但却都并未直接站出来,唯有一人例外。
“刘兄此句一出,怕是要让洛阳纸贵了!寻常写美人,不是‘螓首蛾眉’,便是‘颜如舜华’,哪得云想衣裳花想容这般新奇。
把云、花都写活了,仿佛真见那美人立在云端花前——这般想象,我等拍马不及。”
蔡邕门下弟子陈琳,刚直敢言,见状毫无顾忌的站出来对着刘晁拱手称赞道。
【文采斐然,引为知己,陈琳对宿主好感度+30,奖励英魂值+150】
【陈琳好感度:30】
【当前英魂值:1400】
【诚实可靠,赤诚不伪,蔡邕对宿主好感度+20,奖励英魂值+200】
【蔡邕好感度:20】
【当前英魂值:1600】
【意外之喜,才华横溢。蔡文姬对宿主好感度+10,奖励英魂值+100】
【蔡文姬好感度:40】
【当前英魂值:1700】
其他人倒是并未因此对刘晁生出好感。
陈琳是因为专注文事,对刘晁才华欣赏,引为知己。
蔡邕则是对刘晁没有去用女儿的诗,而感到满意,觉得刘晁乃是赤城之人,值得将女儿托付。
蔡琰自然不用多说,刘晁这句诗都是为了她而作。
至于其他人,虽然表面上夸赞,但实际上大多都心存顾忌,对刘晁敬而远之。
毕竟刘晁行事无忌,得罪袁家,又和崔家是死敌。
如今看样子,还要继续得罪河东卫家。
他们可不敢对刘晁心生好感。
再有才华也不行。
哪怕是卢植的几位老友,也大多都是如此想法,甚至还有些羡慕嫉妒卢植,能有这样的弟子。
这就和现代的好学生一样,一般人不去羡慕嫉妒就不错了,哪里还会心生好感。
至于颍川书院,则是因为当时的刘晁并不完全是以才名赢得众人好感,而是以那股子高远志向和摄人心魄的演讲。
如今这个场合显然不适合。
对此,刘晁也不意外。
只是他没想到竟还多了两个人送上了好感。
只是稍微一琢磨,刘晁便猜到了二人生出好感的可能。
刘晁看向蔡邕,心中不由暗骂了一声老狐狸。
一看就是蔡文姬被她爹骗了,蔡邕这老狐狸将计就计,来考验他了。
“孔璋谬赞了,这诗也不过是凑巧,是吾以前梦中谪仙人所做,吾不过是借花献佛罢了。”
刘晁对着陈琳拱了拱手,随即笑道。
“刘兄谦虚了,即便是梦中所做,那也是出自你手。”
陈琳摇了摇头,随即说道。
不等刘晁继续搭话,卫仲道却是突然站出来,指着刘晁冷笑道:
“哼,什么梦中谪仙人,你所做诗句分明就是出自文姬之手,以我看你就是传闻中那般欺世盗名,勾结宦官的小人,乃士人之耻。”
刘晁闻言顿时不由一愣,随即便想到了什么,眉头微皱。
“你!你胡说什么,我什么时候作过这样的诗句,你不要在这里胡搅蛮缠。”
蔡琰闻言,顿时面红耳赤的站出来看向卫仲道喝斥道。
“文姬,他虽然救了你的命,但你也不该拿自己的诗词让他来用,不过他毕竟是你的恩人,这件事不怪你。”
“但你刘晁拿着别人的诗词,欺世盗名,还说什么谪仙人,不觉得可笑吗?”
卫仲道自以为胜券在握,不由得意的看向刘晁笑道。
“你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这诗乃是文姬所作?”
陈琳见状不由皱眉问道。
“很简单,他的袖口里,就有文姬所赠的诗词布帛,拿出来一看便知。”
卫仲道就等着这句话,闻言不由指向刘晁的袖口道。
一时间,现场顿时议论纷纷。
几位大儒也是面面相觑,纷纷用疑惑的目光看向蔡邕。
毕竟知女莫若父,而且这诗题也确实是由蔡邕提及。
蔡邕见几位老友都看着自己,不由老脸一红,随即避重就轻的说道:
“咳咳,老夫敢肯定这不是琰儿所作。”
“既然如此,那这诗定是德然所作,仲道,下去吧。”
大儒马日磾闻言,不由看向卫仲道皱眉说道。
卫仲道虽然不是他的弟子,但他扶风马氏却是与河东卫家交好,他个人又和蔡邕乃是至交,自然不想两家出现矛盾。
“启禀马大儒,此事千真万确,乃晚辈随从亲眼所见,他若不是心虚,便打开袖袋自证清白,吾若真是冤枉了他,那便随他处置。”
卫仲道怎么可能放弃这个令刘晁名声扫地的机会,闻言顿时信誓旦旦的说道。
“此言当真否?”
刘晁眉头微皱,随即确认道。
“言出必行。”
“那便以一百万钱为赌注,敢与不敢?”
刘晁想了想,如今正是缺钱的时候,不由看向卫仲道说道。
“可,请诸位大儒做个见证。”
卫仲道闻言毫不犹豫的答应,还生怕刘晁反悔,对着在场大儒拱手道。
刘晁见状顿时懊悔不已,要少了。
刘晁想了想,突然又觉得不妥,不由叹息一声凑到卫仲道身前,低声说道:
“唉,此事事关文姬名节,要不还是算了吧。”
“尔现在求饶,已经晚了,除非汝直接承认这诗不是尔所作!”
卫仲道见状却是故意高声喝斥道。
显然不打算留一点情面。
“刘公子,既然有些人不识好歹,那便将小女子赠你的诗拿出来吧。”
蔡文姬见状顿时明白了刘晁的顾忌,不由主动说道。
“也罢,卫公子说的不错,文姬先前确实赠了吾几首诗,但却明确告知我,不可抄袭只准借鉴,既然你非要看,那我就只好拿出来了。”
刘晁闻言,这才装作不情不愿的拿出那几张布帛,交给在场大儒一一观阅。
“好诗,不愧是洛阳第一才女。”
“伯喈啊,你生了个好女儿。”
“我怎么就生不出如此博学多才的女儿呢?”
众大儒看完后纷纷赞不绝口。
看得在场之人心痒难耐。
都很想知道刘晁到底有没有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