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群,字长文。
金色词条:“制度擘画”:善于从全局出发,设计能规范社会秩序、支撑政权运行的核心制度,制定制度或运行时政治+8,处理政务时政治+5,不可叠加。
紫色词条:“经世谏言”:眼光独到,善于谏言。识别人心或谏言时智力+5。
蓝色词条:善于辅军,辅军参战时统率+3,政治+3。
武力:52,智力:86,统率:69,政治:89。
“竟然是他。”
刘晁见状不由一愣。
陈群是谁?
那是辅政三代,累受曹魏信任的重臣之一,参与《魏律》修订,制定九品中正制的顶级政治人才。
虽然刘晁心中并不喜欢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但不可否认陈群的政治能力,绝对是在线的。
九品中正制虽然是一种适应时代局势的进步制度,但也有其局限性,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常态,显然不是刘晁想要看到的局面。
但这并不影响刘晁交好他,若是能够拉拢,也绝不会放给曹魏。
总之就是我自己可以不用,但也不想便宜了他人。
“嗯?是在下唐突了,若是不愿……”
陈群见刘晁不答,还以为是他不想,面色有些尴尬,然而还不等他说完告辞,刚刚还在凝眉的刘晁顿时一把抓住陈群的手,语气亲切的说道:
“愿意,当然愿意,有书院的学子引路我们求之不得。”
刘晁见陈群没有自报姓名的意思,故而也没有公开身份。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翊军校尉和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这些士族面前,暂时还有些拿不出手。
之所以前来,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毕竟他现在也算是小有名气,而且颍川书院并非只有士族学子,寒门同样不少。
如鬼才郭嘉,绝代智囊戏志才,文武双全徐庶等都是出自颍川书院的寒门学生。
除此之外,也有王佐之才荀彧,楷书鼻祖钟繇,九品中正陈群,谋主荀攸,这些士族子弟。
后世言颍川私学盛行,说的便是这颍川书院。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些人聚在一起,除了寻求治国经验和谋求迁升之外,最喜欢的事情便是谈论天下大势,评击或赞扬某个人物。
“呵呵,请。”
陈群不动声色的收回双手,随即笑道。
说完便直接上了驴车,与刘晁并肩而行。
“吾观兄台坐骑不凡,身后二人也皆是身姿雄伟,想必此来颍川应是为了寻求能人志士出山辅佐吧?”
陈群见刘晁没有自报家门,不由开始旁敲侧击了起来。
他看向刘晁的坐骑的眼神虽有羡慕,但却并无嫉妒之色,显然并非善妒之人。
“呵呵,阁下也是仪表不俗,想来在颍川一众学子之中也是出类拔萃,不知是否愿意出山辅佐于我?”
刘晁自然也听出了其意,大方承认后还不忘将其一军,直接问道。
陈群见刘晁说话得体,又不失锐气,不由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即笑着拱手道:
“不才陈群,于书院中不过是一庸碌之辈,论经义则不及文若(荀彧字文若)之精深,论筹谋则难比公达(荀攸字公达)之敏锐。诸贤之中,唯此二人,方是颍川真俊才也。”
本来他是看重了刘晁三人的马,还有好奇他们的身份,如今自报家门,显然是认可了刘晁的气度,心中真正有了结交之义。
“在下刘晁,这位是赵云,胡车儿。”
刘晁知道暂时不可能招揽到这位,闻言也是礼貌的做了一下简单介绍。
“刘晁?可是那最近声名鹊起的卢中郎将门生,刘晁,刘德然?”
陈群闻言顿时一惊。
“正是。”
“那他就是斩将夺旗,单枪匹马杀入敌营,阵斩张宝的赵云,赵子龙!”
陈群不由再次望向赵云,惊喜道。
“然也。”
刘晁见状不由淡然一笑。
心道,没想到自己的名声竟然这么响亮。
“佩服,佩服!”
然而,陈群却只是对着赵云拱了拱手便不再言语。
“咳咳,如今颍川黄巾刚刚平定,书院为什么这么急着开课,难道就不怕出现意外吗?”
刘晁见状只能转移话题,看向陈群疑惑的问道。
“自然不怕,皇甫将军早已专门命人清理了阳翟官道,书院内也有众多世家大族的仆兵把守,自是不怕出现意外。”
陈群除了最开始有些欣赏在,在听到刘晁之名后,便有了疏离之意,回答的虽然不算敷衍,却语气之中却颇有种应酬的意思。
“陈兄莫不是对在下有什么误会?”
刘晁深知在这个时代,真诚乃是必杀技,见状也是毫不避讳,直言问道。
陈群见刘晁如此敏锐直接,不由微微一愣,随即如实道:
“这倒是不是,只是因你与那汝南袁家有隙,最近又听闻崔家对你也颇有微词,故而心中担忧,还望勿怪。”
“原来如此,若是陈兄担心因此受到牵连,进入书院后可以自便。”
刘晁微微点头,随即善解人意的说道。
“这倒是不必,我颍川陈家,虽不如袁家四世三公,但也不至于因此惧怕,只是你日后,可要当心他们的算计了。”
陈群虽然聪明但如今不过二十出头,正是少年意气之龄,闻言自然不会露怯。
如果刘晁不说,他届时还可能会借口离开,但既然说了,他说什么也不会再离开了。
这是男人的颜面。
“多谢陈兄提醒,吾虽根基浅薄,但也并任人污蔑欺凌之辈。”
刘晁微微点头,对此并不意外。
袁家崔家想要害他,无非就是在他的名声和仕途上做文章。
至于刺杀,想想赵云关羽的威名,他们也不会蠢到用门客解决问题。
这也是他前来颍川之前,敢拿出分支族谱,交给朝廷的原因。
他拿出分支族谱,崔家只要不傻,便能猜到崔均的死,很可能和他有关。
不过半个时辰,几人便来到了倚箕山而建的颖川书院。
颍川书院位于箕山山脚之上,和山体紧密相邻,环境清幽,植被繁茂,便于士人居住和治学。
即便刘晁不懂风水之学,也能猜到此地定是那藏风聚气的宝地。
“嗯,虽然和刘兄相谈不多,但吾自认为颇有观人之才,刘兄定不像他们所言传闻中那般,乃是阿谀奉承,收买宦官,勾结黄巾谋财害命的小人。”
陈群微微点头,随即认真的说道。
刘晁闻言顿时眉头一皱。
随即在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
他早就知道收买宦官,还有涿郡夜袭斩杀崔均之事肯定会暴露,但他没想到的是崔家他们泼脏水竟然也能瞎猫撞上死耗子。
就在刘晁想着怎么解释之时,就见陈群在那里开始自我攻略了起来。
“这些人也是可笑,刘兄收买宦官,听说是为了恩师,事出有因。至于勾结黄巾更是无稽之谈,刘兄斩杀起黄巾来,可是毫不手软,怎么可能会勾结黄巾。”
“对。没错,主公可是汉室宗亲。”
胡车儿闻言,顿时连忙上前插嘴掩饰道。
至于赵云,则是一言不发。
他虽然能理解刘晁暗中的所作所为,但却不太擅长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