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乡下,先去大队办事处找到周志炳大队长。
周志炳是被县长任命为竹笋产业总管理员。
彭世凛为周志炳介绍李艳婷认识之后,周志炳就介绍起竹笋的状况。
“小彭同志,你放心,这次干旱,我们根据周县长的指示,实施对竹笋的专项抗旱措施,并按照你提供的抗旱方法,科学灌溉、松土保墒,现在竹林里的新笋,没有因干旱受到影响,反而生长还不错。”
彭世凛听到周志炳的话后,很满意:
“很好,周队长。”
“小彭同志,你就放心吧。周县长说,我们乳南县的经济十分薄弱,现在好不容易让这干笋成为乳南县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些竹笋。”周志炳说。
彭世凛:“周县长说得没有错,现在竹笋已逐渐成为乳南县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了,每个月你们必须保证50斤干笋给我用于销售。”
周志炳连忙应和道:“小彭同志,你放心。你尽管想办法把我们的干笋推销出去,而我就全力保证干笋的供应。走,我们去晒场看看刚晒的马蹄笋。”
“周队长,我不仅要看晒场上的干笋,我还想去竹林看看新鲜的竹笋。”
“行!我们看完干笋,就去竹林看新鲜的竹笋。小彭同志,小李同志,你们稍等,我去安排一下你们中午的饭。”
彭世凛立刻说:“周队长,你们不用做我们的午饭。但请你派个人去告诉曾奶奶,我们两人中午去她家做顿饭,陪她一起吃。”
周志炳愣住了:“你们要在曾婶家做饭?”
“是的。我们带了些菜和米过来。”彭世凛说。
“好的。我现在就派人去告诉曾婶。”
彭世凛又看了看手表后,便说:
“周大队长,现在已经十一点了,去竹林看新鲜笋,我们吃了午饭后才去吧。
我们看了晒干笋后,我们就去看曾奶奶。”
“行!那我们现在就去晒场。”
周大队长边走边跟彭世凛介绍说道:“我们三条大队的干部,经过反复征求村民的意见,最后还是决定成立一个马蹄笋产销合作社。
从管护竹林,挖笋,分拣筛选、去除老根等,再到晒干笋,都是咱们社员分工协作、按规操作的,既保证了笋的品质,也能让大家都能分到收益。”
三人来到晒场,远远便见一片金黄铺展在阳光下,层层叠叠的干笋码放得整整齐齐,风一吹,还带着淡淡的竹香裹着阳光的暖意扑面而来。
彭世凛快步走上前,弯腰拿起一捆干笋,指尖拂过紧实的笋身,又轻轻掰了掰笋尖,触感干爽不发潮,断面也透着均匀的浅黄,没有半点霉变或发黑的痕迹。
他转头看向周大队长,眼中带着认可:“周大队长,这干笋质量不错!笋身完整没碎渣,晒干的程度也刚好,既保留了马蹄笋本身的鲜味,也方便后续储存和运输,拿到市场上肯定受欢迎。”
彭世凛用意念打开系统,然后小声叫系统大哥帮忙拍几张高清相片。今晚上,他要把这些相片再放在群里,准备向群推销。
群里那400多人,个个都是他前世经过反复筛选、严格甄别,才让他们进群,消费能力都很可观,且对优质农产品接受度极高。
若他们一人要5斤,那就2千多斤,那这个销量足以撑起咱们合作社初期的供货需求,还能打响马蹄笋的名气。
当然,这是个假设,群里也不可能人人买。但能卖多少也是在帮合作社打开销路,为后续扩大种植规模、拓宽销售渠道打下基础,也能让社员们更早看到收益,更有干劲把马蹄笋产业做下去。
彭世凛说完,周大队长笑着点头,伸手拍了拍身边的竹筐:“可不是嘛!周县长还贴心为这干笋取个好听名字‘致富笋’。
“社员们都知道这干笋能给我们带来财富,因此在分拣时都格外上心,碎笋、坏笋全挑了出去,晒的时候也盯着太阳调整角度,就怕影响了品质。
你看那边几筐,是昨天刚晒好的,今天再翻晒半天,就能装袋入库了。”
彭世凛环顾一圈,看到这一片金黄饱满、码放整齐的干笋后,对周志炳大队长表态:
“周大队长,你告诉村民们,请他们把好质量关,销售就交给我吧。”
周大队长:“好的。我会跟村民们说的。”
彭世凛转身对李艳婷说:“婷婷,看到这一片干笋,你有什么感受?”
李艳婷也环顾一圈晒场,看着晒场上连片的金黄干笋,嘴角忍不住弯了起来,眼神里满是欣喜。
她走上前轻轻摸了摸身边竹筐里的干笋,转头对彭世凛笑着说道:
“世凛,看这竹笋品质,就知道村民们多用心,每一根干笋都挑得干干净净、晒得干爽紧实。”
说着,她又抬手指了指远处码放整齐的笋筐,语气里满是夸赞:
“以前总听人说‘靠山吃山’,现在才算真正明白这话的意思。看着这一片金灿灿的干笋,我就好像看到一张又一张人民币。
这不只是干笋,更是村民们的希望,也是乳南县把产业做起来的底气!
世凛,有你帮着找销路,再加上村民们把好质量关,以后乳南县的马蹄笋肯定能卖得越来越好。”
能得到未来老婆的表扬,才是彭世凛最大的满足。他对婷婷露出一个温柔又带着笑意的眼神。
李艳婷趁着周大队长不注意,轻轻拍打了一下他的手,小声道:“不许骄傲,得再接再厉!不然,你通不过李主任的考验的。”
“请你放心,我一定会让李主任放心地把女儿嫁给我的。”彭世凛也小声回答。
这时有村民来找周志炳,好像是出了一点事。
“小彭同志,小李同志,我有点事,要去处理。我派这位周健康带你去曾婶家吧。”
彭世凛拒绝了。
“周大队长,不用了,我认得去曾奶奶家的路,我们自己走去。你下午一点半左右钟,你来曾奶奶家找我们吧。”
“行!那我下午一点半去找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