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露露微微一笑,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看着几人脸上吃饱喝足的幸福笑容,宁露露心中忍不住自豪,她答应王处长让大家伙都吃上肉,就真的让大家伙都吃上。
宁露露不由得回想起前几天杀年猪的场景。
空地上早围满了人,连墙头上都扒着几个穿棉袄的半大孩子,眼睛直勾勾盯着场中央那圈铁丝网,里面卧着十头家伙,都是宁露露带着养殖场养起来的猪。
当然功劳最大的还是灵泉水,没有灵泉水就没有这么膘肥体壮的猪。
如今这猪站在那,脊梁骨比成年人的腰还粗,估摸着得有八百斤往上,一头头壮的跟座小山似的。
王处长站在人群最前面,腰杆挺得笔直,脸上满是自豪,这几头猪里可有一头还是他亲自接生的呢,他自豪啊,他骄傲啊。
有六头猪分完直接送到了食堂 ,剩下四头给家属院分,猪血也没浪费,猪的内脏也是好东西,猪肝可以炒着吃,猪肠可以灌香肠,猪肚子能炖汤,一点都不能浪费。
宁露露特意要了一个大猪头和猪蹄,一副猪内脏,做成卤味,还没过年就给分着吃光了。
有了去年的打样,今年一定能申请多养几头猪,到时候天天吃肉,吃肉吃到腻。
宁露露砸吧砸吧嘴沉沉睡去。
......
宁露露正蹲在煤炉边添炭,橘红色的火苗舔着炉壁,映得她眼尾的细纹都泛着暖光。
炉上的铝壶滋滋冒着凉气,壶嘴挂着的冰碴还没化透。
院里的鞭炮屑早就被风吹得没了影,只剩下几户人家窗台上还留着褪色的春联,红纸上的“春”字被冻得发脆,一碰就掉渣。
宁露露拢了拢藏青色的棉袄,衬得她本就偏白的脸更显素净。
“露露妹子,在家不?”院门外传来邢秀妍的声音,“俺蒸了点玉米面大蒸饺,酸菜肉滋溜馅的,给你拿几个。”
宁露露赶紧起身去开门,冷风趁机灌进衣领,让她打了个寒颤。
邢秀妍裹着件军绿色的旧大衣,手里端着一盘金灿灿的大蒸饺,一个有手掌那么大,热气在她冻红的脸上氤氲出白雾:“这鬼天气,真冷。”
“秀妍姐,快进来。”
“你家成团长说啥时候回来了吗?”
“说是下午队里要训练,晚些才能回。”宁露露接过蒸饺,指尖传来的暖意顺着指尖往上爬,“快进来烤烤火,我刚烧了壶水。”
邢秀妍摆摆手,视线落在窗台上晾着的课本上,纸页泛黄,边角都被翻得起了卷。
“还在看这些啊?俺说你这脑子就是好使。”邢秀妍啧啧两声,“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看这些有啥用?”
宁露露笑了笑没接话,目送邢秀妍走远后,轻轻带上了院门。
她又坐回了煤炉边,拿起大蒸饺小口小口的吃着。
目光重新落在那些课本上,上面“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字样已经有些模糊。
高考肯定是会恢复的,但到那个时候她已经三十了,正是搞事业的时候,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含金量有多高那自是不用多说。
煤炉里的炭发出噼啪的声响,火星子溅到炉边的地上,很快就灭了。
虽然她上过大学没有什么遗憾,但是她怕,怕原主以后回来后会埋怨她,既然占了原主的身体,她还是要对原主负责的。
e=(′o`*)))唉~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宁露露又拿起一个大蒸饺吃了起来。
黄土墙头上结着一层白霜,屋檐下的冰棱子足有半尺长,太阳光懒洋洋地洒下来,也驱不散那股子钻骨头缝的冷。
宁露露正蹲在地上动作麻利的择白菜。
刚从蔬菜大棚里割的白菜还带着点潮气,翠绿的帮子裹着嫩白的芯,在这满眼枯黄的冬日里格外打眼。
\"露露妹子,在家呢?\"院门外传来一声洪亮的招呼。
宁露露抬头,看见赵玉兰掀着棉门帘走进来,军绿色的棉袄上沾了层白霜,帽子耳罩上还挂着冰碴。
她赶紧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菜叶:\"嫂子来了!快进屋暖和暖和,我刚烧了热茶。\"
赵玉兰搓着手进了屋,刚坐到炕沿上就打了个哆嗦:\"这鬼天气,比去年冷多了!你这屋倒是暖和。\"
宁露露给她倒了杯热茶,又往炕炉里添了块炭:\"主要是炕烧得足,嫂子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赵玉兰捧着茶杯暖着手,眼睛扫过窗台上摆着的几盆蒜苗,笑着说:\"我这是特意来找你的,跟你说个正事,保准你感兴趣。\"
宁露露挑了挑眉,顺手把择好的白菜放进盆里:\"哦?什么事能让嫂子这么上心?”
赵玉兰凑近了些压低声音,\"是部队上的事,要成立扫盲班,专门给那些没读过书的战士和家属扫盲。\"她顿了顿,看着宁露露的眼睛,\"我跟老李都合计过了,你是高中生,家属院里属你文化水平最高,这老师的位置非你莫属。\"
宁露露端着水壶的手顿了一下,有些意外:\"扫盲班?我当老师?嫂子,我可没教过书啊,万一教不好耽误了人家怎么办?\"
\"怕啥?你那脑子多灵光!\"赵玉兰拍了下炕沿,\"前年你提议搞蔬菜大棚,谁不是等着看笑话?结果呢?一冬天咱们家属院都有新鲜菜吃,连部队食堂都来跟你要菜。”
“后来搞养殖场,你养的那只狐狸鬼精鬼精的,天天带着小跟班去抓野味,鸡鸭鹅,还有年底杀的几头大肥猪,哪个不养得肥肥壮壮,逢年过节还能分点肉,还顺手解决了退伍战士的岗位,这本事谁有?\"
提起这些,宁露露脸上露出笑意,“那多亏了嫂子们还有部队领导们的支持。”
宁露露还是有些犹豫,\"那些战士和家属年龄参差不齐,基础也不一样,教起来肯定费劲。\"
赵玉兰早料到她会这么说,从棉袄口袋里掏出个布包,打开递到宁露露面前:\"你看,部队上也不是让你白教。一个月给20块津贴,比不少战士的津贴都高呢!\"
她见宁露露眼神动了动,又接着说,\"再说了,你那大棚和养殖场现在不都走上正轨了?有老张头和李婶儿他们帮着照看,根本不用你操心。”
“你整天在家待着也是待着,不如去教书,既能给部队出份力,还能多份收入,多好的事!\"
宁露露转念一想,开口问道,\"嫂子,这扫盲班什么时候开始办?学生大概有多少人啊?\"
赵玉兰一看有戏,赶紧说:\"就等你点头呢!老李说下个礼拜一就可以开班,场地就在家属院旁边的旧仓库,已经找人收拾了,桌椅板凳都备好了。”
“学生嘛,大概有三十来个,有十几个战士,剩下的都是家属,年龄从十八到四十多的都有。\"
\"三十多个人,年龄跨度还挺大。\"宁露露皱了皱眉,\"得先摸底看看他们的基础,不然没法备课。\"
赵玉兰见她已经开始考虑教学的事,高兴地说:\"没问题!我回头就去通知大家,让他们明天上午来你家登记,顺便你也问问他们的基础。”
“教材的话,部队上会发统一的扫盲课本,你要是需要别的,也可以跟老李说,让他帮忙找。\"
宁露露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去,暖了身子也定了心。
她放下茶杯,看着赵玉兰点了点头:\"行,嫂子,我同意了。”
“不过丑话说在前面,我要是教得不好,你们可别怨我。\"
\"放心吧!我看人准没错!\"赵玉兰高兴地拍了拍宁露露的手背,\"就凭你的本事,肯定能把这些学生教好。”
“对了,明天登记的时候,我也过来,帮你维持秩序。\"
宁露露笑着说:\"那敢情好,有嫂子帮忙,我心里也有底了。”
“嫂子,那些战士平时训练忙,上课时间怎么安排啊?总不能耽误他们训练吧?\"
\"这个老李都安排好了。\"赵玉兰说,\"家属们下午两点到四点,战士们就晚上七点到九点上课。这样既不耽误战士训练,也不耽误家属做家务。\"
宁露露点了点头,觉得这个安排挺合理,最重要的是也不用自己起早:\"那行,我今天晚上就琢磨琢磨,明天登记的时候也好有个谱。”
“对了,嫂子,你知道那些家属里有没有特别的人?我也好提前有个准备。\"
赵玉兰转念一想就知道宁露露是什么意思,说:\"刺头应该没有,毕竟都是来学文化的,谁也不会故意捣乱。”
“不过有几个家属年纪大了,可能学起来费劲点,比如炊事班老张的爱人,今年四十多了,一个字都不认识,你到时候多费心教教她。”
“还有王营长的爱人,妹子挺聪明的,就是基础差,只上过一年小学,你多提点提点她。\"
宁露露把这两个人记在心里:\"行,我知道了。明天登记的时候我重点关注一下他们。对了,嫂子,教材什么时候能发下来啊?我得提前看看,好备课。\"
\"明天我让老李给你带过来。\"赵玉兰站起身,看了看窗外,\"时候不早了,我得回去做饭了,明天上午我过来找你,咱们一起登记。\"
“好,我送嫂子。”宁露露送赵玉兰到门口,看着她裹紧棉袄走进寒风里,心里对即将到来的教学生活有了些期待。
晚上,成斯年从部队回来,宁露露 把扫盲班的事跟他说了。
成斯年听了之后微微一笑:\"李政委找我说过,我说只要你的决定,我都支持!\"
宁露露靠在成斯年的肩上:\"我就是有点紧张,怕教不好,毕竟我也没教过书。\"
成斯年拍了拍她的手:\"别紧张,你那么聪明,肯定能教好。”
“要是有什么困难,跟我说,我帮你解决,明天我去跟李政委说一声,让他多给你配点笔墨纸砚,再找两个机灵点的战士帮你收拾教室。\"
宁露露笑着说:\"不用那么麻烦,玉兰嫂子都安排好了。”随后一张小脸又皱巴起来,“斯年,你说我明天摸底的时候,该怎么问啊?总不能直接问人家'你认识几个字'吧?那多伤人啊。\"
成斯年想了想,说:\"你就跟他们说,了解一下基础好因材施教,这样教起来更有针对性。”
“大家都是来学文化的,肯定能理解。”
“实在不行,你就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再写几个简单的字,不就知道基础了吗?\"
宁露露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明天就这么办。”
“你再帮我想想,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还应该教点什么啊?比如常用的字,像'部队'、'训练'、'家属'这些,还有数字,算数,记账的时候肯定能用得上。\"
成斯年点点头:\"没错,还有写信常用的字,好多战士想给家里写信都不会写,你要是能教他们写家信,他们肯定高兴。\"
夫妻俩聊到半夜,宁露露把摸底的流程、备课的思路都捋顺了,心里的紧张也少了不少。
第二天上午,赵玉兰果然准时过来了。
她一进门就喊:\"露露妹子,准备好了吗?我已经通知大家了,估计这会儿都快到了。\"
宁露露早已把桌子搬到了炕上,上面摆着纸和笔,还有一个小本子用来登记。
她笑着说:\"准备好了,嫂子。\"
刚说完,院门外就传来了脚步声。
邢秀妍得知宁露露要当扫盲班老师第一个就报了名,和赵玉兰一起在外面维持秩序。
第一个进来的是炊事班老张的爱人刘婶儿,她裹着厚厚的棉袄,手里还拎着一篮子鸡蛋:\"宁老师,听说你要教俺们认字,俺特意煮了几个鸡蛋给你补补。\"
宁露露赶紧推辞:\"刘婶儿,您太客气了,我不能要。咱们都是街坊邻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赵玉兰也在一旁说:\"刘婶儿,你就别给了,露露这丫头不爱收别人的东西。”
“你要是真想感谢她,就好好学认字,到时候能自己给老家写信,比啥都强。\"
刘婶儿不好意思地把鸡蛋收起来:\"说得是,说得是。宁老师,俺一个字都不认识,到时候你可得多费心啊。\"
宁露露笑着说:\"刘婶儿,您别担心,咱们慢慢来,肯定能学会的。”
“来,您先在这儿登记一下名字,然后写几个简单的字,比如'一、二、三',我看看您的基础。\"
刘婶儿拿起笔,手都在抖,半天都没写出一个字,她红着脸说:\"宁老师,俺真不会写,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宁露露赶紧说:\"没关系,不会写也没事,我记下来就行。以后上课我先教大家写自己的名字。\"
接着,陆续有人过来登记。
有年轻的战士,也有年纪大的家属。
王营长的爱人大概 二十七八,瘦瘦高高的,有点腼腆,她拿起笔,很快就写好了自己的名字,还写了几个简单的字。
宁露露看了看她写的字,点了点头:\"嫂子,你基础不错啊,上过学吧?\"
邵秀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宁老师,我上过一年小学,后来家里穷就没再上了。平时没事的时候我也自己瞎琢磨着认字,就是好多字都不认识,也不会写。\"
宁露露点点头:\"挺好的,有基础学起来就快。以后上课有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我。\"
一上午下来,三十多个学生都登记完了。
宁露露把登记本整理好,发现确实像赵玉兰说的那样,基础参差不齐。
有几个战士上过几年小学,认识一些字;大部分家属和年轻战士都是零基础,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赵玉兰看着宁露露整理登记本,说:\"露露妹子,怎么样?心里有谱了吧?\"
宁露露点点头:\"嗯,嫂子,我打算分两个班,基础好点的一个班,零基础的一个班。零基础的先从拼音和笔画开始教,基础好点的就直接教生字和简单的句子。\"
\"这个主意好!\"赵玉兰赞道,\"分两个班教,确实能兼顾到所有人。对了,教材我给你带来了,老李昨天特意去队上领的。\"
赵玉兰从布包里拿出一摞扫盲课本,递给宁露露 。
宁露露翻了翻,课本内容很简单,都是常用的生字和简单的句子,还有一些关于生产劳动和部队生活的内容,很适合扫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