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家属院的土坯房上就积了层薄雪。
成斯年把铁炉子的风门再拉大些,橘红色的火苗舔着炉壁,将搪瓷缸里的玉米糊糊煨得冒热气。
窗玻璃上结着厚厚的冰花,宁露露伸手抹开一小块,能看见院门外扫出的窄道上,战士们正踩着雪往操场跑,口号声裹在寒风里,飘得老远。
“媳妇,吃饭了。” 成斯年把一盘咸菜摆上桌,又端来两个玉米面窝头,军大衣上还沾着雪粒子。
成斯年坐下,掰了半块窝头泡进糊糊里,抬眼瞧着宁露露:“对了媳妇,跟你说个事,团里的大棚试验基地弄好了。”
宁露露正给成斯年碗里夹咸菜,手顿了顿:“这么快?前阵子听玉兰嫂子说还得一阵呢,听说战士们在戈壁滩上刨冻土,手都磨出血泡了。”
“可不是嘛,连着干了快一个月了,每天天不亮就去,天黑透了才回来。” 成斯年喝了口糊糊,热气顺着喉咙往下滑,“战士们种大田,开荒还行,大棚种菜没经验,团里研究了下,想让你去指导指导。”
宁露露咽下一口糊糊,点了点头,这事情成斯年早就跟她通过气了。
成斯年放下碗,从口袋里掏出张叠得整齐的纸,递到她面前:“这是团里的任命,让你当大棚基地的技术员负责人,算是正式的干部编制,以后拿津贴。”
宁露露放下碗,拿起那张纸,指尖碰到粗糙的草纸,上面的毛笔字写得刚劲有力:“任命宁露露同志为军区大棚试验基地技术员,负责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工作。”
她的心跳忽然快了些,双眼放光,没想到她也混上了编制。
成斯年握住她的手,不轻不重的捏了捏,“战士们冬天吃不上新鲜菜,顿顿都是咸菜干、冻土豆,时间长了哪有力气训练?你去了,咱们就能让大家开春吃上菠菜、黄瓜,这是大事。”
宁露露看着成斯年眼里的期待,又想起前几天去食堂,看见小战士啃着冻得硬邦邦的窝头,就着咸菜咽得费劲,拍了拍胸脯:“放心吧,保证让战士们吃上一口新鲜的。”
她把纸叠好放进贴身的口袋,拿起窝头咬了一口:“晚点我就去基地看看。”
成斯年宠溺的看向宁露露,又给她碗里添了勺糊糊:“我让秋白送你过去,基地离家属院有点距离,开车也得二十分钟,晚上我去接你。”
“嗯嗯。”
窗外的雪还在下,炉子里的火苗噼啪响,玉米糊糊的香气裹着暖意,宁露露低头喝着糊糊,心里已经盘算起来:得先看看大棚的朝向,土坯墙够不够厚,塑料膜有没有漏风的地方。
还有种子,得选耐寒的品种,菠菜、油菜、小白菜都行,黄瓜、番茄…
有她的秘密‘营养液’不愁不发芽。
吃过早饭,林秋白就开着吉普车在门外等着了。
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宁露露裹紧了军大衣,把围巾往脖子里又绕了两圈。
林秋白的脸冻得通红,却笑得精神:“嫂子!”
宁露露微微颔首,拉开后座的车门坐了上去。
车轮碾过积雪,咯吱咯吱响。
出了家属院,往戈壁滩方向走,远远就能看见一片土黄色的大棚,像几座矮矮的土房子,整齐地排在空地上。
走近了才看清,大棚的墙是用土坯砌的,有一人多高,屋顶架着木头杆子,蒙着厚厚的塑料膜,边缘用土压得严实,最上面还盖着层草帘子。
几个战士正蹲在大棚门口扫雪,看见林秋白带着宁露露过来,都赶紧站起来。
领头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小战士,脸上带着点腼腆,带头敬了个礼:“宁技术员好,我们是负责大棚的战士,我叫赵卫国,您叫我小赵就行。”
“赵同志,别客气,叫我宁露露就行。” 宁露露伸出手,跟他握了握,“咱们先看看大棚里面吧。”
赵卫国掀开大棚门口的棉帘子,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跟外面的寒风形成了鲜明对比。
宁露露走进大棚,眯着眼适应了会儿光线,塑料膜透进来的光不算亮,但足够看清里面的景象。
土地已经翻好了,分成了几畦,畦埂整整齐齐,旁边还摆着几个木桶,里面装着水,地面上有点潮,空气里带着泥土的腥气,还有点塑料膜的味道。
“这土翻得还行,就是有点虚,得再压实点,不然浇水容易塌。”宁露露蹲下来,用手抓了把土,土粒很细,没有结块,“你们用什么翻的地?”
“用铁锹挖的,战士们轮流来,每人每天挖两畦。” 赵卫国说,“就是不知道翻多深合适,您看够不够?”
“差不多,一尺深就行,太深了地温上不来。” 宁露露站起身,沿着畦埂走了一圈,“大棚的朝向是南偏东吧?这样早上能多晒点太阳,挺好。就是这塑料膜,得再检查检查,有没有破洞,要是漏风,晚上温度就保不住了。”
“昨天我们检查过了,有两个小破洞,用胶布粘好了。” 赵卫国赶紧说,“晚上我们会把草帘子放下来,再在门口挂棉帘子,应该能保温。”
宁露露点点头,又走到大棚的另一头,那里有个用砖头砌的小炉子,旁边堆着煤块。“这个炉子是用来加温的?”
“对,团长说晚上温度低,就用炉子烧煤加温。” 赵卫国说,“就是不知道烧多少合适,怕烧多了煤气中毒,烧少了又不暖和。”
“这个得注意,晚上得留个人值班,看看温度,也看看炉子。” 宁露露从包里拿出个室内温度计,“我带了个温度计,咱们挂在大棚中间,早上看温度,要是低于五度,就得早点烧炉子。白天温度高的时候,把棉帘子掀开,让太阳晒,中午要是超过二十度,就把门口的棉帘子掀开点透透气,不然菜苗容易徒长。”
正说着,几个战士扛着种子袋走了进来。“宁技术员,这是团里给的种子,有菠菜、油菜、小白菜,还有黄瓜籽和番茄籽。” 一个高个子战士把种子袋递过来,脸上满是期待,“您看什么时候种合适?”
宁露露接过种子袋,打开看了看,种子颗粒饱满,没有虫蛀。
“菠菜和油菜耐寒,现在就能种。小白菜得等再过半个月,温度再稳点。黄瓜和番茄得先育苗,等小苗长到两寸高,再移栽到大棚里。” 她把种子袋递给赵卫国,“今天咱们先种菠菜和油菜,你们先把畦埂再压实点,然后浇水,等水渗下去了,再撒种子。”
“好嘞!” 战士们一听要种菜,都来了劲,拿起铁锹就开始压畦埂。
宁露露也没闲着,将自己总结的经验一一告诉战士们。
“不能浇太多,也不能太少,水渗到土层下两指深就行。”
“撒种子的时候,要撒均匀,不能太密,不然苗长不开。” 宁露露蹲在畦边,抓了把菠菜籽,示范着撒了一小片,“你们看,这样每颗种子之间隔半指宽,等苗长出来,再间苗,把弱苗拔掉,留下壮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