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的北京,空气里已然浮动着开学季特有的忙碌与期待。
不少大学已经陆续迎新,校园里应是充满朝气与喧嚣。
然而,对于乔英子来说,这个开端却不得不按下一个小小的暂停键。
作为南京大学的大一新生,她本该早早前往学校报到,参加烈日下的军训,体验集体生活的开端,但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的特殊情况,让她只能向学校提交了延迟报到和免训的申请。
而另一边,方一凡的行李已经摊了满地,明天他就要返回南艺,继续他的大学生涯。
此刻,在他的房间里,他正蹲在地上,和自己的行李箱较劲,手里拿着几件衣服,犹豫着该带哪一件。
乔英子安静地坐在床边,看着他忙碌的背影,眼神里满是不舍。她伸手拿过他叠得有些乱糟糟的t恤,细心地重新折叠平整,再放进箱子里。
房间里只剩下衣物摩擦的窸窣声和方一凡偶尔的嘀咕声。
过了一会儿,乔英子终于忍不住,声音轻轻的,带着显而易见的低落:“凡宝...我舍不得你走...怎么这么快又要分开了......”
正蹲在地上和一双鞋作斗争的方一凡听到这句话,动作立刻停了下来。
他站起身,走到床边坐下,很自然地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我的傻宝宝,又不是不见面了。你不是也很快就要来南京了吗?就两周多,一晃眼就过去了。等你来了,我去车站接你,保证第一个让你看到我,好不好?”
乔英子嘟着嘴,眼眶微微有些发红,小声嘟囔:“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舍不得嘛,一想到你要走了,我心里就空落落的......”
方一凡看着她这副可怜又可爱的模样,心软得一塌糊涂。
伸出双臂,将她轻轻搂进怀里,下巴蹭着她的发顶:“我也舍不得你,宝宝。我会很想你,非常非常非常想你。”
乔英子在他怀里用力点了点头,手臂环住他的腰,声音闷闷的:“嗯,我也会很想你的......每天都会想!”
两人正依偎着享受这离别前的小小温存,房门被轻轻敲响了。
童文洁探进头来,脸上带着理解又无奈的笑容:“两个小朋友,别腻歪了哈,收拾得差不多了吧?今天还有正事没完成呢,别忘了。”
是的,因为开学在即,而方一凡的系统心理治疗才进行了两周,乔英子的复健也处在关键阶段,今天他们必须再去一次医院,进行新一轮的评估和检查,以便确定接下来的康复计划。
这对于两人来说,都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方一凡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松开乔英子,牵着她的手站起身:“知道了妈,这就来。”
走出房间,客厅里,宋倩和乔卫东也在等着他们。
两位家长看着手牵手出来的两个孩子,眼神里充满了欣慰。
乔卫东笑着开口,试图让气氛轻松些:“走吧,两位即将开启新篇章的小朋友?”
乔英子握紧了方一凡的手,她点了点头:“嗯,走吧。”
一行人先来到了心理咨询中心。还是那位熟悉的医生,环境依旧安静而令人安心。
流程和上次差不多,医生先和方一凡进行了大约半小时的深入沟通,仔细询问了他这两周来的情绪变化、睡眠情况、面对压力时的反应,以及对于重返校园是否有未知的焦虑。
虽然已经有过一次经验,但这种直面内心、反复剖析感受的过程,依然让方一凡感到疲惫。
沟通结束后,又是一系列的心理量表测试和生理指标监测。当他完成所有检查,走出评估室时,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倦色。
结果很快出来,阮医生看着报告,表情专业而平和:“从评估结果来看,方一凡同学这两周是有进步的,比如焦虑情绪的峰值有所下降,睡眠质量报告也显示略有改善。这说明之前的干预是有效的,他也非常努力。”
家长们稍微松了口气,但阮医生接下来的话又让他们提起了心:“但是,心理创伤的康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像他这样责任感强的性格。两周时间太短,我建议,治疗还需要继续,最好能保持每周一到两次的频率,再持续至少两个月左右,之后根据情况再调整。”
童文洁连忙问:“医生,那他要去南京上学了,这治疗怎么办,能在南京那边找医院继续吗?”
阮医生点点头:“当然要继续,心理干预的连续性很重要。我这边可以推荐几家南京那边口碑比较好、也比较注重隐私保护的心理咨询中心或医院心理科,你们可以提前联系一下。”
他说着,写下了几个机构和医生的名字。
方一凡安静地听着,虽然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但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失落。他原本希望能更快的好起来。
结束了心理咨询这边的“战役”,一大家子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医院,挂上了陈主任的号。
又是一通忙碌的挂号、缴费、排队。
同样是一系列熟悉的检查:肌力测试、平衡功能评估、步态分析,还有针对她脑部旧伤的详细神经功能检查。
整个过程耗时更长,乔英子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方一凡一直紧紧跟在她身边,时不时递上水,或者给她一个鼓励的眼神。
最后,在诊疗室里,陈主任看着最新的检查报告,先是肯定了乔英子的进步:“英子,很棒!肌肉力量恢复得比预期要好,关节稳定性也提高了不少。看得出来,你和你的家人都非常努力。”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不过,复健还需要继续,而且不能松懈。考虑到你马上就要开学,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适应校园生活。对你目前的体能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家长需要看看解决上课通勤的问题,绝对不能长时间行走。”
他特别重点强调了脑损伤的问题,目光严肃地看着乔英子:“英子,这一点你一定要牢记,并且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大脑经历过损伤,虽然恢复得很好,但它依然比普通人更容易疲劳,更需要休息。学业压力一定要循序渐进,绝对不能像以前那样拼命,给自己太大压力。否则,大脑还是会‘抗议’的。如果之后再次出现类似的手部轻微颤抖、或者突然的肢体无力、头晕目眩等情况,一定要立刻停止活动,休息观察,如果持续不缓解,必须马上回来检查,一刻都不能耽误!”
关于复健的频率,陈主任建议:“到了南京,周末两天必须保证去进行系统性的复健训练,平时在学校也要坚持做一些简单的维持性锻炼。学业和健康,必须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明白吗?”
乔英子认真地点点头:“我明白了,陈主任,谢谢您。”
虽然前路仍有挑战,但两位医生的肯定和清晰的规划,无疑给两个家庭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稳步前进。
回到方家,已是傍晚。
为了庆祝检查结果良好,也算是提前给方一凡送行,大人们决定一起包饺子。
客厅里顿时热闹起来。方圆和童文洁负责和面、调馅儿,宋倩和乔卫东帮忙打下手,洗菜、剥蒜。
方一凡和乔英子也被拉了过来,围坐在餐桌旁,包饺子。
面团在方圆手里听话地变成剂子,又被童文洁擀成圆圆的皮。
乔卫东一边笨拙地试图捏出一个像样的饺子,一边不忘叮嘱方一凡:“凡凡啊,回到学校,就别老想着那些不开心的事了。放宽心,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专业练好,但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有什么事儿,随时给家里打电话,给英子打电话,跟我们说也行!”
宋倩也接过话头:“是啊,凡凡。医生都说你恢复得很好,咱们就相信医生,也相信自己。但最重要的是自己开心,知道吗?”
方一凡手里捏着一个形状有点奇怪的饺子,听着长辈们关切的话语,心里暖烘烘的,他用力点头:“嗯!叔叔阿姨,你们放心,我都记下了。我会好好的,也会经常督促英子,让她别光顾着学习,忘了休息。”
乔英子在一旁听着,假装不满地嘟囔:“我哪有......”
童文洁看着两个孩子互动,笑着说:“你们俩啊,到了南京要互相照顾,但也别光顾着腻歪,耽误正事。尤其是英子,刚开学肯定很多地方不熟悉,凡凡你多带着点,但也别让她累着。”
“知道啦妈,您就放一百个心吧!”方一凡拍着胸脯保证。
方圆把包好的饺子端起来,乐呵呵地说:“我看咱们凡凡现在这心态就挺好!行了,水开了,准备下饺子喽!今晚咱们吃顿团团圆圆的送行饺!”
厨房里热气蒸腾,客厅里笑语不断。饺子的香气混合着家的温暖,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灯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与爱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