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这一日的洛阳,虽是天寒地冻,百姓们却比往日任何一个清晨都更早地苏醒过来,并且洋溢着一股近乎沸腾的热烈气氛。
天刚蒙蒙亮,皇帝杨勇便已起身。
在皇后云韵的亲自侍奉下,他换上了一套专为重大典礼准备的、绣有十二章纹的玄黑衮服,头戴垂着十二旒白玉珠的冕冠,庄重威严,气度恢宏。
“陛下今日气色极好。”
云韵为他正了正冕冠,看着镜中丈夫英挺而充满帝王威仪的面容,眼中满是倾慕与自豪。
杨勇握住她的手,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将士们浴血奋战,为国开疆拓土,今日凯旋,朕心甚慰,自然精神焕发。走吧,莫要让功臣们久等。”
太子杨俨亦是一身庄重朝服,早早便在宫门外等候。
他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兴奋与崇敬,即将亲眼见到那些只存在于战报和传说中的人物,尤其是运筹帷幄的李靖元帅和勇冠三军的诸位将领,让他心潮澎湃。
“拜见父皇!”
见杨勇出来,杨俨上前行礼,说道:“儿臣听闻李元帅他们已至十里长亭,沿途百姓自发聚集,箪食壶浆,都想一睹王师风采!”
杨勇颔首,眼中亦有欣慰:“得民心者得天下。将士们用命,百姓们拥戴,此乃我大隋之福。俨儿,今日你便随朕身旁,好好看看,什么是国之柱石,什么是万民归心。”
“儿臣遵旨!”杨俨大声应道。
辰时初刻,皇帝銮驾出宫,太子、亲王、以及房玄龄、魏征、王珪、虞世南、宇文恺、苏威等文武重臣悉数随行。
仪仗卤簿盛大空前,旌旗伞盖如云,护卫精锐甲胄鲜明,在初冬的阳光下闪烁着冷冽而荣耀的光芒,径直前往洛阳城东正门——建春门。
与此同时,整个洛阳城也彻底沸腾了!
消息早已传开,今日不仅是王师凯旋,更是陛下亲迎,还要举行盛大的庆功仪式!
官府早已派人清扫了主要街道,洒上清水。
尽管天冷结冰,但仪式感十足,各家各户被鼓励悬挂灯笼彩帛。
许多人家甚至自发制作了简易的玄色小旗。
从建春门到皇城天津街的御道两侧,早已被闻讯赶来的洛阳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人人脸上都带着期盼、兴奋与自豪的笑容。呵出的白气汇成一片,驱散了冬日的严寒。
“来了吗?来了吗?”
一个被父亲扛在肩头的小男孩,伸长了脖子焦急地张望,小手冻得通红却毫不在意。
“快了快了!听,好像有鼓声了!”
旁边一个穿着崭新棉袄的少女侧耳倾听,脸上泛着红晕。
茶楼酒肆的二楼、临街店铺的窗口,甚至一些民居的屋顶,都挤满了人。
小贩们趁机兜售着热腾腾的胡饼、烤薯和甜浆,生意异常火爆。
“老王,你也来了?”
一个穿着体面的商人,搓着手,对身旁同样挤在人群中的熟人打招呼。
“这等盛事,岂能错过?”
被称作老王的商人满脸红光,兴奋道:“咱们的将士们在南边打了大胜仗,把那个吃人的魔头和伪帝都给收拾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听说陛下还要重赏功臣呢!”
“是啊!《隋报》上都说了,自此江淮平定,南方赋税畅通,咱们的生意也好做多了!这都是托了陛下和将士们的福啊!”
“瞧瞧这阵势,咱们大隋如今是真正的兵强马壮,国势日隆啊!”
“听说那李靖元帅用兵如神,尉迟将军、程将军勇不可当,还有那火枪营,更是天兵下凡……”
各种议论、赞叹、期待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向上的民意洪流。
杨勇的形象,在这些百姓心中,已然与“圣主”、“明君”、“天命所归”画上了等号。
他对内改善民生、推广新技,对外战无不胜、拓土安民,这一切都让洛阳的百姓对这位皇帝充满了近乎狂热的崇拜与拥戴。
建春门外,十里长亭。
巳时正刻,阳光驱散了晨雾,将雪后的大地照耀得一片明亮。
远方的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那支期盼已久的队伍的先头骑兵!
他们高举着玄色龙旗和各级将旗,如同一片移动的森林,在雪原上格外醒目。
“来了!王师凯旋了!”
了望塔上的士兵激动地挥舞信号旗,放声高喊。
早已等候在此的礼部官员立刻精神大振。
太常寺的乐工们深吸一口气,调整着手中的各种乐器。
很快,凯旋队伍的前锋抵达长亭。
李靖率先下马,紧随其后的尉迟恭、程咬金、裴行俨、李安等将领,以及沈法兴、汪华、杜伏威等归顺人员,也纷纷下马或下车。
李靖整理了一下戎装,目光沉静地望向洛阳城方向。
纵然是他这般沉稳如山之人,此刻望着那座巍峨都城和远处隐约可见的盛大仪仗,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一股“不负君命、不负此身”的豪情与激动。
就在这时,庄严恢弘的宫廷礼乐轰然奏响!
《兰陵王破阵曲》的雄壮旋律,伴随着低沉威严的钟鼓之声,穿透寒冷的空气,声震四野!
这乐曲经过改编,更添磅礴大气,象征着胜利与征服。
在雄壮乐声与无数道炽热目光的注视下,皇帝的銮驾仪仗,在精锐禁军的护卫下,缓缓前行,最终在距离李靖等人百步之遥停下。
杨勇在太子杨俨和近侍的簇拥下,步下御辇。
这一刻,万籁俱寂,唯有猎猎旌旗之声与雄浑的礼乐回荡。
李靖深吸一口气,带领身后所有将领、官员乃至归顺人员,齐刷刷单膝跪地,甲胄铿锵之声汇成一片!李靖声如洪钟,清晰地传遍全场:
“臣,兵部尚书、江淮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奉陛下之命,南征江淮,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今已克定全境,擒获伪帝李子通,收降诸方,江淮之地,尽归版图!幸不辱命,凯旋回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身后万千将士,如同山呼海啸,声浪直冲云霄,仿佛连天地都为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