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璟渊收到苏软桃的信时,正在王府书房处理朝政。他拆开信,看到 “江南涝灾”“食材断供”“分店恐停业” 的字样,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手里的朱笔 “啪” 地一声放在桌上,起身就往外走。
“王爷,您要去哪儿?” 秦风赶紧跟上。
“去京郊药膳园,” 萧璟渊的声音带着急切,“江南遭涝灾,桃记分店食材断供,必须尽快把京郊的春笋和生姜运过去。”
马车驶出王府,直奔京郊。一路上,萧璟渊都在思考:漕运被毁,只能走陆路,可陆路比漕运慢,必须找最快的运输队;而且雨大路滑,运输途中要注意保护食材,不能让春笋和生姜受潮变质。
到了京郊药膳园,管事正在组织农户冒雨采摘春笋。看到萧璟渊来了,管事赶紧上前:“王爷,您怎么来了?这么大的雨,小心淋着。”
“江南遭涝灾,桃记分店食材断供,” 萧璟渊走进雨里,看着农户们弯腰采摘春笋的身影,“这些春笋和生姜,必须在今天之内打包好,我已经联系了加急运输队,走陆路送往扬州和洛阳,路上不能耽误。”
“好!我们马上就办!” 管事立刻召集人手,有的继续采摘,有的负责分拣 —— 把新鲜的春笋挑出来,去掉老根和黄叶;有的负责打包,用干净的油纸把春笋和生姜包好,再装进竹筐,防止受潮。
萧璟渊也没闲着,他拿起一把油纸,帮着农户打包:“一定要包严实,路上雨大,别让食材受潮了。”
农户们见王爷都亲自上手,干劲更足了,原本预计要三个时辰才能完成的采摘和打包,两个时辰就完成了 —— 两百斤春笋,一百斤生姜,整整齐齐地堆在药膳园门口,等着运输队来接。
傍晚时分,运输队赶到了,是萧璟渊特意找的京城最快的运输队,车队有十辆马车,每辆马车上都盖着防雨的油布。“王爷放心,我们一定以最快的速度把食材送到扬州和洛阳,路上会小心保护,不让食材受损。” 运输队队长恭敬地说。
“路上注意安全,雨大路滑,别着急,安全第一。” 萧璟渊嘱咐道,又让秦风给运输队每人发了一件雨衣和一些干粮,“辛苦了。”
运输队出发后,萧璟渊才松了口气,赶紧回王府给苏软桃写信,告诉她食材已经发出,让她放心。
京城桃记总店的后院里,苏软桃正拿着笔,给扬州和洛阳的分店写调整菜单的信。她想了想,在信里写道:“京郊春笋、生姜已发,预计三日后到;莲子暂缺,可下架‘莲子百合羹’,推出‘荠菜豆腐羹’‘山药排骨汤’替代,荠菜和山药可在当地采购,务必保证食材新鲜……”
刚写完信,徒弟就拿着萧璟渊的信跑进来:“姑娘,王爷来信了,说食材已经让运输队送出去了!”
软桃赶紧接过信,看完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太好了!春杏,你赶紧把调整菜单的信寄给周虎和林阿妹,让他们做好准备,等食材一到,就恢复供应。”
春杏点点头,拿着信就往外跑。软桃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小了的雨,心里满是感激 —— 幸好有萧璟渊,幸好有京郊的农户,幸好有运输队,不然这次的难关,真不知道该怎么过。
三日后,扬州分店的门口,周虎正焦急地来回踱步。突然,远处传来了马车的声音,他抬头一看,是运输队的马车!他赶紧跑过去,帮忙掀开油布,看到里面新鲜的春笋和生姜,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抖:“终于到了!真是雪中送炭啊!”
他立刻组织伙计把食材搬进库房,然后亲自下厨,用刚到的春笋做了一道 “春笋烧肉”,端给店里的老客尝:“张阿婆,您尝尝,这是刚从京城运来的春笋,新鲜得很!”
张阿婆尝了一口,笋的脆嫩和肉的鲜香在嘴里散开,笑着说:“好吃!还是你们桃记的味道,以后可别再断供了。”
周虎笑着点头:“您放心,以后我们会多储备些食材,再也不让您失望了。”
与此同时,洛阳分店也收到了食材,林阿妹推出了 “荠菜豆腐羹” 和 “山药排骨汤”,客人尝后都赞不绝口,之前的不满也烟消云散。
雨渐渐停了,江南的洪水也开始退去,漕运慢慢恢复。可这次的食材危机,却让桃记上下更加团结 ——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同心协力,就没有渡不过的难关,就没有做不好的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