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王府书房,总是带着淡淡的墨香。苏软桃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江南药膳集》的初稿,正逐字逐句地修改 —— 有的地方要补充食材辨别的细节,有的地方要调整药膳的做法步骤,还有的地方要加上母亲做药膳时的小故事,让这本书不仅是食谱,更有温度。
“这里可以加一句,” 萧璟渊坐在她身边,指着其中一页 “当归羊肉汤” 的做法,“你之前说,冬天煮的时候可以多加姜片,驱寒效果更好,把这个加上,读者会更清楚。”
苏软桃点点头,拿起笔,在旁边补充:“冬日煮制,可加姜片五片,增强驱寒之效。” 她的字迹娟秀,和萧璟渊之前帮忙润色的字迹放在一起,竟格外和谐。
自订宴后,萧璟渊每天处理完朝政,就会来书房帮苏软桃校勘《江南药膳集》。他不仅帮她修改措辞,让文字更通顺,还帮她核对食材的用量,确保每一道药膳的方子都准确无误;遇到她想不起来的细节,比如母亲做 “春笋虾饺” 时的小技巧,他还会帮她一起回忆,提醒她 “你之前说,虾馅要顺时针搅拌,才能更 q 弹”。
“对了,扉页的题字,我想好了。” 萧璟渊突然说,拿起笔,在一张宣纸上写下 “以膳传情,以爱承家” 八个字,字迹苍劲有力,却带着几分温柔,“这本书不仅是你娘的传承,也是我们爱情的见证,用这句话做扉页,正好。”
苏软桃看着宣纸上的字,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萧璟渊不仅是在帮她整理药膳集,更是在帮她守护母亲的心意,守护他们的爱情 —— 这本书里,藏着母亲的手艺,藏着江南的味道,更藏着他们之间的温情。
修改完初稿后,萧璟渊联系了江南最好的印书馆,特意叮嘱用江南的宣纸印刷,封面要用浅粉色的绫锦,上面印着桃花纹(仿母亲旧食谱的样式),书脊上还要烫金印上 “江南药膳集” 五个字,显得精致又有质感。
“印刷的时候,我想加几页插图。” 苏软桃说,“比如春笋的样子、河虾的挑选方法,还有药膳制作的步骤图,这样读者看起来更直观,尤其是刚学药膳的人,能更容易学会。”
“这个主意好,” 萧璟渊点点头,“我让宫里的画师来画,他们画得细致,能把食材的细节和制作步骤都画清楚。”
过了半个月,印书馆送来第一本样书。苏软桃小心翼翼地翻开,扉页是萧璟渊写的 “以膳传情,以爱承家”,里面的插图生动形象,文字排版整齐,还有她写的母亲的小故事,字里行间满是温度。她翻到最后一页,突然看到上面有一行小字,是萧璟渊的笔迹:“赠吾妻软桃,余生共品药膳,共赏桃花,岁岁年年,不离不弃。”
苏软桃抬头看着萧璟渊,眼里满是泪光:“阿渊,你什么时候写的?”
“昨天看到样书送来,就忍不住写了。” 萧璟渊笑着说,从身后抱住她,“这本书是你娘的传承,也是我们爱情的见证,我想把我们的约定写在里面,以后不管过多少年,看到这本书,就想起我们现在的日子。”
苏软桃靠在他怀里,紧紧握着样书,心里满是幸福感。她知道,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药膳集,更是她和萧璟渊爱情的信物 —— 里面藏着母亲的心意,藏着江南的温情,藏着他们对未来的期待。
“我想把第一本书送给张阿婆,” 苏软桃轻声说,“她一直支持我,要是知道这本书出版了,肯定会很开心。”
“好,” 萧璟渊点点头,“我让人把书送到江南,再给阿婆带些京城的点心,让她也尝尝我们的心意。”
夕阳西下时,苏软桃把样书放进萧璟渊送的桂木盒子里,旁边还放着母亲的旧食谱。她看着这两本食谱,心里满是安稳 —— 母亲的手艺和心意,不仅传承下来了,还会被更多人知道,被更多人喜欢;而她和萧璟渊的爱情,也会像这本书里的药膳一样,温暖又长久,经得起时光的考验。
萧璟渊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写更多的药膳故事,一起把江南的味道传遍天下,好不好?”
苏软桃点点头,笑着说:“好,我们一起。”
墨香在书房里弥漫,爱意在两人之间流转。苏软桃知道,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日子里,她会和萧璟渊一起,把药膳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把他们的爱情,写成最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