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朱雀街还浸在薄雾里,就有两个穿着宫装的嬷嬷走进桃记,手里拿着明黄色的圣旨,吓得苏软桃赶紧跪下。
“苏软桃接旨。” 为首的刘嬷嬷打开圣旨,声音洪亮,“太后口谕,闻桃记药膳鲜香滋补,特召苏软桃于明日巳时入宫赴宴,献‘莲子百合羹’与‘红枣羊肉煲’,钦此。”
“民女苏软桃接旨,谢太后恩典。” 苏软桃磕了个头,心里又惊又慌 —— 她从来没进过宫,更别说给太后做药膳了,万一做得不好,惹太后生气怎么办?
刘嬷嬷扶起她,笑着说:“苏姑娘别紧张,太后是听说你的药膳好,才特意召你入宫,只是家常宴,不用拘谨。明天我会来接你,你早点准备。”
刘嬷嬷走后,苏软桃还愣在原地,春杏赶紧过来扶她:“姑娘,你别慌,有王爷在,他肯定会帮你的!”
正说着,萧璟渊就来了,看到苏软桃脸色发白,赶紧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苏软桃把太后传召的事跟他说了,声音带着点颤抖:“阿渊,我从来没进过宫,也不知道太后喜欢什么口味,万一做得不好,怎么办?”
“别慌,有我在。” 萧璟渊握住她的手,指尖温热,让她安心了些,“太后性子温和,最喜欢清淡滋补的口味,你做的莲子百合羹和红枣羊肉煲,刚好合她的心意。今天我教你宫廷礼仪,明天我陪你入宫,有我在,不会出问题。”
接下来的一天,萧璟渊推掉了所有的公务,留在桃记教苏软桃礼仪 —— 怎么行礼才不生硬,怎么回话才得体,甚至连走路的姿势都教了一遍。他耐心得很,苏软桃学错了,也不生气,只是一遍遍示范,直到她学会为止。
“记住,见到太后,要行跪拜礼,说‘民女苏软桃,参见太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起身的时候要慢一点,别慌。” 萧璟渊示范着,动作标准,“太后问你话,要如实回答,别紧张,就像跟街坊聊天一样。”
苏软桃跟着学,心里渐渐踏实了些。晚上,她特意试做了莲子百合羹和红枣羊肉煲,让萧璟渊尝:“你看看,是不是符合太后的口味?要不要再加点糖?”
萧璟渊喝了一口羹,吃了一块羊肉,笑着说:“正好,不用加了。太后喜欢清甜的口味,这个刚好,你明天就按这个做法做,肯定没问题。”
第二天一早,刘嬷嬷就来接苏软桃。萧璟渊穿着朝服,陪她一起入宫。马车驶进皇宫,苏软桃掀开车帘一角,看到高大的宫墙、宽阔的御道,心里又有点慌,萧璟渊紧紧握住她的手,轻声说:“别怕,有我。”
到了慈宁宫,太后正坐在主位上,穿着明黄色的宫装,头发梳得整齐,戴着凤钗,眼神温和,没有一点架子。苏软桃赶紧按萧璟渊教的礼仪行礼:“民女苏软桃,参见太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快起来,” 太后笑着招手,“过来让哀家看看,果然是个水灵的姑娘,跟璟儿说的一样。”
苏软桃走到太后身边,心里还是有点紧张,萧璟渊站在她身边,悄悄捏了捏她的手心,给她打气。
“听说你的莲子百合羹做得好,哀家最近总失眠,正想尝尝。” 太后笑着说,“快做来吧,哀家都等不及了。”
苏软桃赶紧跟着宫女去了御膳房。御膳房很大,厨具都是银制的,比桃记的精致多了。她按平时的做法,小心地煮着羹和煲,每一步都很认真,生怕出一点错。
没过多久,莲子百合羹和红枣羊肉煲就做好了。苏软桃端着进去,太后先尝了口羹,眼睛一亮:“好!这羹清甜不腻,喝着心里都舒坦,比御厨做的合哀家的口味!” 她又尝了口羊肉,“这羊肉炖得软烂,红枣的甜香刚好,哀家好久没吃到这么合心意的药膳了。”
苏软桃心里松了口气,笑着说:“太后喜欢就好,民女只是按母亲的方子做的,没什么特别的。”
“你母亲肯定是个才女,” 太后拉着她的手,聊起江南的旧事,“哀家年轻的时候也去过江南,那里的桃花可好看了,还有桂花糕,甜得很。”
苏软桃陪着太后聊江南,渐渐不紧张了,还跟太后说了几个江南的小故事,逗得太后哈哈大笑。萧璟渊站在旁边,看着苏软桃从容的样子,眼底满是温柔,偶尔还帮她补充几句江南的习俗,两人配合得默契十足。
宴席结束后,太后从头上取下一支玉簪,插在苏软桃的发髻上,笑着说:“这簪子是哀家年轻时戴的,现在老了,戴不着了,送给你。璟儿眼光好,找到你这么个好姑娘,以后要常进宫来陪哀家说话。”
苏软桃赶紧道谢:“谢太后赏赐,民女一定常来陪太后说话。”
离开慈宁宫,萧璟渊帮苏软桃理了理发髻上的玉簪,笑着说:“你今天表现得很好,太后很喜欢你。”
“都是你教得好,” 苏软桃靠在他身边,心里满是欢喜,“要是没有你,我肯定慌得说不出话。”
萧璟渊握住她的手,轻声说:“以后不管你去哪里,我都会陪在你身边,做你的后盾。”
马车驶出宫墙,阳光洒在苏软桃的发髻上,玉簪泛着淡淡的光。她摸了摸玉簪,心里满是幸福感 —— 她知道,有萧璟渊的陪伴,就算是在陌生的皇宫里,她也不会害怕;有太后的喜欢,她在京城的日子,会越来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