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大刚下令:“种田的免三年税,做生意和工匠免半年税。”
消息传开,他控制的地盘全热闹起来。
“免税三年!种田的免三年!”
“真的假的?三年?”
“新皇上是圣君啊!”
田里的农民扔下农具,互相传话。
有人反复问,确认了才放心。
有人跪地朝都城磕头。
他们只见过加税的官,减税三年?想都没想过!
“老婆有救了,孩子药钱有了!”
“三年!家里能存多少粮!”
大家非常高兴。
城里商人和工匠也激动。
“商税工税免半年!”
“东家,告示贴了!”
“以前赚的钱一半交税,这半年能多留不少!”
“新皇万岁!”
聂大刚的名字传遍各地。
百姓给他立长生牌位,天天上香。
这就是民心。
……
景国皇宫里,气氛严肃。
景帝看着报告冷笑:“你们怎么看?”
不等大臣回答,他自己说:
“免农税三年?连商税工税也不要?真大方!”
“但他占的都是穷地方,本来税就少!”
“这不是仁政,是收买人心!”
他提高声音:“他算准了,等将来打下朕的江山,国库有钱了,再把免税取消!”
“什么三年半年,全是空话!”
“等百姓习惯不交税,他再恢复甚至加税,肯定造反!”
“这么短视,还被无知百姓当圣君?”
“真是笑话!”
大臣们纷纷附和。
首辅先说:“陛下圣明!”
“聂大刚看着大方,其实是自断后路。”
“现在地盘小,减税容易,等地盘大了,开支多了,看他怎么办?”
“到时候加税,肯定失民心!”
“这是自取灭亡。”
户部尚书说:“陛下,臣算过,聂大刚全面减税,国库收入少七成。”
“他拿什么养军队?”
“无非靠老本,或暗地里加税。”
“这长不了,就是收买人心!”
兵部侍郎更激烈:“陛下,这是聂大刚的奸计!”
“乱臣贼子,靠小恩小惠骗人。”
“我们大景国力强,赋税都是为了百姓!”
“等朝廷大军南征,让那些百姓明白谁才是真主!”
其他大臣也附和:
“聂大刚是饮鸩止渴!”
“收买亡命徒的手段,上不了台面!”
“萤火虫也敢跟月亮比?”
奉承、分析、贬低……把减税政策批得一文不值。
好像那真是愚蠢、自取灭亡的主意。
景帝满意地冷笑:“让他再蹦跶几天。”
“要不了多久,他这空头承诺堆起的民心就会垮。”
“朕,等着看。”
他靠回龙椅闭眼,嘴角带笑,仿佛已看到聂大刚众叛亲离。
殿里只剩奉承声和虚假太平,与宫墙外聂大刚地盘的沸腾形成对比。
————————
聂大刚又发新令:“皇上发新农具,不要钱!”
农民起初不信。
免税已破天荒,白送农具更不敢想。
官府从来只要钱粮,怎会倒贴?
可当里正敲锣喊人去领时,大家全信了,惊喜万分。
场地堆满新锄头、镰刀、犁头,还有些不认识的新农具。
铁器亮锃锃,拿手里沉甸甸,比什么话都管用。
“是真的!全是新的!”
“这锄头真结实!”
“我家破犁正好换了,一直没钱打新的!”
一老农摸着新镰刀,眼圈发红:“活一辈子,头回见官府给东西……聂皇上,真惦记我们呐!”
之前免税的感激,变成实实在在的拥护。
聂大刚在百姓心里,不只是圣君,更是恩人。
家家长生牌位前,香火更旺。
————————
景国皇宫,朝堂气氛紧张。
景帝摔了密报:“聂逆又发农具收买人心!”
“那些愚民快把他当神仙了!”
户部尚书说:“陛下别急。臣算过,聂逆那地方穷,缺铁。”
“他这么打农具,花钱多。”
“更关键的是,铁用在农具上,造兵器的就少了!”
“这是自己挖坑!”
首辅摸胡子:“陛下,这是小恩小惠。”
“治国靠纲常,哪能算这些小利?”
“今天发农具,明天发粮食,后天呢?”
“等国库空了,兵也没了,看他怎么办!”
“到时候,拿过他好处的百姓,头一个反他!”
另一大臣笑:“铁器是管制的,他乱发,不怕民间藏兵器造反?”
“流寇没远见!”
朝堂上,都说聂大刚没眼光、败家、骗人。
他们认定聂大刚这么胡来,迟早完蛋。
把钱财铁料浪费在泥腿子身上,蠢透了。
景帝听了,心情好些,又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
他轻蔑摆手:“让他折腾!等家底败光,戏就完了。朕,等着看。”
聂大刚这边,另一番景象。
农民拿新农具,种地更起劲。
新锄头好用,新镰刀快,干活更顺。
效率高,打粮多,加上三年免税,家家能攒底子。
更重要的是,心意传到心里。
百姓觉得跟这君主,有希望。
他们主动维护治安,积极当兵保护这日子,甚至省粮食给军队。
————
丰收到了。
聂大刚地盘上,稻子金黄,农民忙着收割,满脸喜悦。
一老农捧稻谷大喊:“三千斤!亩产三千斤!”
“祖宗保佑,聂皇上保佑啊!”
村里家家田地都达这产量。
新农具、免税,加上聂大刚推的新稻种和堆肥法,创了奇迹。
农民兴奋传告,很多人高兴得睡不着。
白天收割,晚上守谷堆。
“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粮食!”一老人流泪,“前朝最好田才亩产三百斤,这是九倍多啊!”
“三年免税,加上这收成,仓库不够用了!”
“我家也是,得建新粮仓!”
“聂皇上真是神人!”
各村镇,聂大刚长生牌位前供满新米米饭。
有人自发给他建生祠,日夜祭拜。
“听说聂皇上是神农转世!”
“我看是真龙下凡,救穷人的!”
百姓对聂大刚的崇拜,如对神一般。
————————
景国皇宫,一片寂静。
景帝脸色难看,捏着密报。
“亩产三千斤?胡说!”他摔了密报,“聂逆从哪学的妖术?”
大臣们互看,不敢说话。
户部尚书说:“陛下,这可能是聂逆散布的谣言,为了骗人...”
“谣言?”景帝冷笑,“我们探子亲眼见了,还吃了那米!能是假的?”
一老农官说:“陛下,我种一辈子地,从没听过这种稻种。一亩三千斤,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是天赐神种,或妖法。”
兵部尚书急说:“陛下,如果真就糟了。聂逆粮食足,百姓又被蛊惑...”
“朕知道!”景帝生气打断,“朕当然知道!”
他站起来走几步,停下说:“查!给朕查清这稻种哪来的!方法谁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