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桂香抿着唇笑,“我也是家属,还是农村来的,特别能理解大家的难处。”
不是她理解,而是她就见过、听过家属院里因为工作的事闹成什么样子!
那矛盾能从女人之间,蔓延至孩子和老人,再影响到男人们。
说白了,都是没钱闹得。
“那妹子,你凑空将啥计划书给写出来,我都迫不及待拿去给领导看了,”叶云丹兴奋地站起来,在屋子里直转圈,笑着继续说:“不满妹子,这件事成了,我也跟着你沾光,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常桂香闷笑声,这话听得怎么那么别扭呢?
叶云丹也发现了,跟着乐呵,“反正就是这么个理。
对了,妹子,你对来作坊做工的家属们有啥要求,我提前寻摸着,省得到了跟前咱们抓瞎。”
常桂香想了想说道:“首先她们得讲理、不占小便宜,其次得讲卫生、做事有条理,最好是小学毕业及以上的文凭。
再一个她们干活麻利、心灵手巧,以及品行好、嘴巴别太碎。
在满足这些的情况下,咱们可以有限照顾下家里条件不好的……”
叶云丹点头赞同,“这些要求很合理也全面,毕竟这是给人治病的制药作坊,不能有一点马虎。”
她低头将这些要求认真记了下来,脑海中已经有了好几个人选。
常桂香眸子微转,“丹姐,范家搬走了没?我忙了一上午,差点将他们给忘了。”
叶云丹笑道:“搬走了,家属们都记着你的好呢,你没空催,可范家却被一波波家属上门问候。
他们的男人遇到小范,也是问几句。问得多了,小范请了假,带着他们去招待所。”
正说着呢,韩谷雨拿着一兜糖果子进来,“叶主任也在啊,来,我婆婆今儿个炸了些糖果子,一起尝尝。”
叶云丹和常桂香也不客气,糖果子其实就是用糖和面炸的,外面香酥里面劲道清甜,一般家里有贵客才炸这些呢。
“家里有喜事?”常桂香好奇地问。
“托姐姐的福,我那小叔子跟着你当学徒,这一个月来学了不少东西,人也稳重多了。
这不,之前有隔壁上刘庄的人来你这看病,见他长得精神、说话办事也机灵,就说给了亲戚。
那小姑娘也是初中文凭,模样白净性格软和,巧的是俩人相差两岁,在学校见过呢。
俩人一相看就看对眼了,两家已经开始走流程。”
韩谷雨喜气洋洋地道:“今儿个那姑娘来家里吃饭,我婆婆高兴,就炸了糖果子。
她还说啊,等小两口定亲的时候,请桂香姐去吃席。”
常桂香跟着高兴,“好,我肯定会去的!”
“叶主任过来是聊制药作坊的事吧?有什么需要我们村配合的,你们只管说……”
三个人聊了会儿天,又拐到了范家身上。
韩谷雨先捂着嘴笑了会,才说道:“我抢了婆婆的活给你送糖果子,也是想跟你说这件事呢!”
原来上午的时候,范飞白请假回家,催促着杨千兰和赵美娟收拾好东西先放在招待所。
而他们则到荣乐村找房子租。
家属院跟村里就相隔一个围墙,哪边发生什么事,两边的妇人能将这个话题嚼个把星期。
范飞白换新娘的事,谁不知道啊?尤其是俩人结婚的时候,不少人都过去瞧瞧他们长什么模样。
他们刚来村里,大家伙儿已经知道了,跟看鬼子进村似的,一个个紧盯着三人。
范飞白尽量温和地询问一个老大爷,“大爷,您知道谁家有房子需要租?”
那老大爷掏了掏耳朵,“啥,你家要买猪?你家媳妇儿都这么胖了,还是少吃点肉吧。”
范飞白脸一僵,扭头去问一个垮篮子的大娘。
那大娘只笑着摆手,眼睛瞅着杨千兰,嘀咕声:
“这闺女哪里比得上小草了?个子矮、脸还黑,胖墩墩的,一瞧就是好吃懒做的。
现在的年轻人呦,只看表面,不知道娶媳妇要娶个过日子的……”
范飞白握握拳头,领着杨千兰姐妹俩,去村长家问问。
可村长早就听到消息,提前躲开了,村委办公室大门紧闭,一个人都没有。
村民们不是说家里没房,要么就好奇他们一家人的组合答非所问。
范飞白他们询问租房的家属们。
家属们都格外唾弃范飞白抛弃童养媳的行为,也是含糊地说不清楚。脾气暴躁的直接往外泼一盆水,假笑地补充句:“不好意思啊,我去去晦气,省得我男人也被传染了眼瞎的坏毛病。”
范飞白他们房子没找到,还被挤兑讥讽一番,脸色难看地离开了。
“我听人说啊,他去隔壁几个村子里转悠了,”韩谷雨小声说道:“估摸着是能租下来的。”
常桂香笑笑,“这很正常,咱们村不缺他这份房租,可周围的村子哪能各个舍得往外推呢?”
“瞧着吧,他那媳妇儿不是个让人省心的,往后范连长天天倒腾两条腿来回跑……活该,真是没事找罪受!”
下午常桂香继续坐诊,没用她打听,就有好事的大娘排队的时候,跟大家伙儿分享呢。
“我家那口子从镇上卖了草席回来,经过上刘庄,你们猜怎么着?”
大家好奇地配合她问了句:“怎么着!”
“大家都在说范连长来落户的事呢,”那大娘微扬着下巴说道:“人家拎着一条十斤的肉去了村长家,掏了二百块,直接买了薛寡妇三间东厢房,将他媳妇和那个小丫头的户口落下。”
众人忍不住咂舌,村里的房屋不值钱,也就他们村为了配合家属们长期探亲,盖上砖瓦房,收取可观的房租。
可其他村里的房子都是泥胚,屋梁是村里批下来去山上砍了晒的,除了费点人工,和几顿饭,根本不花钱。
二百块完全能买一套新的大院子了!显然他被当成了冤大头宰。
常桂香挑眉,不用说,这里面有赵美娟的手笔。没有随军的家属,老家开具的介绍信时间有限,而且孩子也不好安排去部队小学念书。
可他们买房落户,拥有本地户口后,部队是可以通融的。
部队的学校是从小学一直上到高中,教学质量不错,升学率在整个南市都数得上的!
赵美娟重生前是个学渣,如今她是想凭借着子弟学校的教学资源,逆袭考上清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