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工坊开坊后的半个月,北靖道的粟米制品迎来了首个产销小高峰。安靖府工坊每日加工的粟米饼、粟米酒,刚运到市集便被抢购一空,甚至有京城的商户专门派人驻守工坊,提前预订下半月的货品。苏明理看着每日递增的订单账簿,正与张敬之商议扩大生产规模,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苏大人!不好了!”负责商路运输的流民代表王老汉冲进府衙,脸色焦急,“我们运往苍岭省的粟米制品,在苍岭关被拦下了!守关的兵士说‘未接到官府文书,不许通行’,还把三车货品扣在了关外!”
苏明理心中一沉,苍岭关是北靖道通往苍岭省的必经之路,此前运输粮食时从未受阻,如今突然拦阻,定是有人在背后作梗。他当即让张敬之留守安靖府,自己带着王老汉与两名随从,快马赶往苍岭关。
抵达苍岭关时,夕阳正斜照在关墙上。苏明理看到三辆马车停在关外,几名兵士正守在车旁,王老汉的儿子王二柱正与兵士争执:“我们运的是粟米饼和酒,又不是违禁品,凭什么不让过?”
“少废话!”守关校尉赵虎双手抱胸,态度蛮横,“没有苍岭省知府的文书,就算是一粒米也别想过关!这是规矩!”
“赵校尉,”苏明理走上前,亮出官印,“我是北靖道新政督导使苏明理,为何突然拦阻粟米制品运输?此前运输粮食时,从未要求过知府文书。”
赵虎见是苏明理,态度稍缓,却仍坚持道:“苏大人,这是昨日刚接到的命令,说是‘为防止外地劣质货品流入苍岭省,需知府亲自审批通行文书’。小人只是按令行事,不敢擅自放行。”
苏明理心中了然,这分明是苍岭省知府李嵩在故意刁难。李嵩是前英国公李宏的旧部,此前一直对新政持观望态度,如今见北靖道的粟米制品热销,怕是想借机索要好处,或是受了苍岭省士族的怂恿,阻挠北靖道的商路。
“赵校尉,粟米制品是流民辛苦劳作的成果,若在关外存放过久,定会变质。”苏明理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现在写一封亲笔信,你派人送往苍岭省府衙,告知李知府,三日内若不批复文书,我便亲自上京,向陛下奏报苍岭关阻挠新政商路之事。”
赵虎犹豫片刻,最终接过书信,让人快马送往苍岭省府衙。苏明理则安排王二柱带着随从在关外守着货品,自己则返回安靖府,准备应对后续可能出现的麻烦。
回到安靖府的当晚,刘世安便带着几名士族代表来访。听闻苍岭关受阻,刘世安皱着眉道:“苏大人,李嵩与苍岭省的崔家士族交往甚密,崔家在苍岭省经营着多家粮铺与酒坊,定是他们见我们的粟米制品热销,怕影响自家生意,才让李嵩阻挠商路。”
“崔家?”苏明理想起此前核查地契时,曾听闻苍岭省的崔家是当地最大的士族,不仅掌控着粮食贸易,还与不少旧勋贵有往来。他问道:“刘老爷与崔家可有交情?能否从中斡旋?”
刘世安摇头苦笑:“崔家行事霸道,此前曾想吞并我在苍岭省的一处庄园,两家早已交恶。不过,我倒认识崔家的世交——云漠省的谢家,谢家与崔家虽有往来,却也不满崔家的垄断做法,或许能帮我们传话。”
“那就有劳刘老爷了。”苏明理拱手道,“若能通过谢家让崔家放弃阻挠,我们可以考虑与崔家合作,在苍岭省设立粟米工坊分店,让崔家入股分红,实现互利共赢。”
刘世安点头应下,连夜派人前往云漠省联络谢家。与此同时,苏明理也给苏知意写了一封书信,告知苍岭关受阻之事,请求朝廷出面协调。
三日后,苍岭省府衙仍未传来批复文书。王二柱从关外送来消息,被扣的粟米制品已有部分开始发霉,流民们得知后,纷纷聚集在府衙前,请求苏明理为他们做主。
“苏大人,我们好不容易盼到工坊盈利,如今货品被扣,若是卖不出去,这个月的薪酬可就没着落了!”一名参与工坊劳作的流民妇人抹着眼泪说。
“乡亲们放心,官府定会为大家讨回公道。”苏明理站在台阶上,声音坚定,“我已派人联络云漠省的谢家,劝说崔家放弃阻挠;同时,我也向京城递了奏报,相信很快便会有结果。在此期间,工坊会照常发放薪酬,绝不会让大家吃亏。”
流民们听到这话,情绪渐渐稳定下来。苏明理又让人将发霉的粟米制品收集起来,交给农技官制成饲料,减少损失,同时安排工匠检修设备,为后续扩大生产做准备。
就在此时,刘世安匆匆赶来,脸上带着喜色:“苏大人!谢家传来消息,崔家同意与我们谈判!他们提出,只要我们将粟米制品在苍岭省的销售权交给崔家,并且让崔家入股安靖府工坊,他们便说服李嵩发放通行文书。”
“销售权交给崔家?这绝不可能!”张敬之当即反对,“崔家若垄断销售权,定会抬高价格,损害流民与消费者的利益,还会影响我们的品牌声誉。”
苏明理也摇头:“销售权不能交,但可以让崔家在苍岭省设立销售点,按销售额的一成给他们提成;至于入股,安靖府工坊已有足够资金,可让崔家入股即将筹建的云漠省工坊,占股两成。这是我们的底线,若崔家不同意,便只能等待朝廷的批复。”
刘世安将苏明理的条件传给谢家,次日便收到了崔家的回复——同意按此条件合作,但要求苏明理亲自前往苍岭省府衙,与李嵩、崔家代表签订合作协议。
张敬之担心此行有危险,劝道:“苏大人,李嵩与崔家心怀不轨,您亲自前往,恐会遭遇不测。不如派我代您前往?”
“不行,”苏明理坚定道,“此事关乎北靖道商路的畅通,也关乎流民的信任,我必须亲自去。何况,有谢家从中斡旋,他们不敢轻易动手。”
出发前往苍岭省府衙的前一日,苏明理收到了苏知意的回信。信中说,墨渊已得知苍岭关之事,已下旨斥责李嵩“阻挠新政商路,损害流民利益”,并命李嵩即刻发放通行文书,配合北靖道的粟米制品运输;同时,朝廷已派工部官员前往苍岭省,协助规划粟米工坊分店的选址。
拿着书信,苏明理心中安定不少。次日,他带着两名随从,如期抵达苍岭省府衙。李嵩见苏明理身后有朝廷的旨意撑腰,态度立刻转变,不仅当场发放了通行文书,还主动道歉:“苏大人,此前是下官糊涂,受了小人蛊惑,才做出阻挠商路之事,还望大人海涵。”
崔家代表崔明远也一改此前的强硬态度,笑着上前:“苏大人,此前是我等目光短浅,如今愿按大人提出的条件合作,共同推动苍岭省的粟米贸易。”
苏明理看着两人虚伪的笑容,心中虽有不满,却也明白此时不宜过多追究。他拿出早已拟定好的合作协议,逐条念明:“崔家在苍岭省设立十个销售点,按销售额一成提成;崔家入股云漠省工坊,占股两成,需在一个月内缴清入股资金;李知府需保证北靖道的粟米制品在苍岭省畅通无阻,不得再以任何理由拦阻。”
李嵩与崔明远连连点头,签下名字盖了印。苏明理收起协议,对两人道:“合作的前提是诚信,若日后再有阻挠商路、损害流民利益之事,我定会上奏陛下,追究到底。”
离开苍岭省府衙后,苏明理立刻让人前往苍岭关,通知王二柱放行货品。当被扣的粟米制品终于顺利运往苍岭省,王老汉握着苏明理的手,激动道:“苏大人,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若不是您,我们这些流民哪能有如今的好日子!”
“这是我应该做的。”苏明理笑着说,“往后商路畅通了,我们的粟米制品不仅能卖到苍岭省,还能卖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北靖道流民的手艺。”
消息传回京城,苏知意正在御书房与墨渊查看全国商路地图。看到苏明理的奏报,苏知意欣慰道:“陛下,明理不仅化解了苍岭关的危机,还与崔家、李嵩达成合作,既保障了流民的利益,又拓展了商路,真是越来越有谋略了。”
墨渊点头,拿起朱笔在地图上圈出苍岭省的销售点:“朕已下旨,让户部拨银两万两,用于支持北靖道拓展商路,同时让兵部协调各地关卡,为新政相关的物资运输提供便利。待云漠省工坊建成,北靖道的粟米制品便能覆盖整个北方,流民的收入也能再上一个台阶。”
苏知意补充道:“臣还让人将江南道的‘品牌标识’之法传给明理,让北靖道的粟米制品印上专属标记,既能防止仿冒,又能提升知名度,为日后销往周边部族打下基础。”
北靖道的商路危机顺利化解后,粟米制品的销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安靖府与河安府的工坊日夜开工,仍难以满足订单需求。苏明理趁机在云漠省筹建第三座工坊,崔家按约定缴清了入股资金,还主动提供了工坊的选址——一处靠近云漠省市集的空地,交通十分便利。
开工当日,云漠省的流民们自发地前来帮忙,崔家也派了工匠参与建设。苏明理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对刘世安道:“如今看来,利益共生确实是推动新政的最好方式。崔家虽曾阻挠商路,但在看到实际利益后,仍愿意参与合作,这便是新政的魅力所在。”
刘世安点头赞同:“苏大人说得对。以前我们总想着与士族对立,却忘了大家本可以共赢。往后,我们还要吸引更多士族参与新政,让北靖道的产业越来越兴旺。”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云漠省工坊的地基上,流民与士族工匠们并肩劳作,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旷的工地上。苏明理知道,北靖道的商路不仅连通了各个省份,更连通了官、民、士族的心,而这条用信任与合作铺就的道路,终将带领北靖道的百姓,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