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饭的时候,苏大嫂好奇问道,“小妹,你真的说以后彩礼想要八千八百八十八?”
饭桌上其他人虽没明说,但耳朵可都竖着呢。
苏林昭:“怎么,我报这个数,很过分吗?”
苏大哥摇摇头,十分自信,“当然不,我妹妹这么优秀,别说八千,就是要八万彩礼都是便宜了他。”
苏大哥是真心觉得,自家妹妹,多少彩礼都是配得上的。
不说其他,就八万块钱,他小妹用不了几年就能赚上。要是连八千都拿不出来,怎么配得上他小妹?
更别说苏林昭样貌也不差,还是南大毕业,不止会赚钱,还会写书,都出版了好几本呢,店里都卖疯了。
要说优点,真是一天一夜都数不过来,一般的人,当然配不上他小妹。
苏林昭深有同感,认真地点头,“没错。”
苏母日常嫌弃,“得了吧,你妹说啥你都觉得对,你看看哪家舍得花这么多钱的?这是娶媳妇还是娶个金疙瘩呢?”
苏大嫂:“妈,你这话不对,谁家要是娶了小妹,可不就是娶了个金疙瘩回去?我们家能有现在的日子,多亏了小妹呢。”
姑嫂俩除了苏大哥他们刚结婚那会,还不太熟悉,不知如何相处,有些不习惯。之后的这些年,感情一直不错。
大嫂对于苏林昭可谓是心服口服,这脑袋也不知道怎么长的,怎么就能这么聪明呢。
同样是下乡,她表姐在农村吃了多少苦,小姑子照顾好自己的情况下,还能投稿,挣钱。
等回城上了大学,更不得了,她以前从来不知道,赚钱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或者说不止是他们沾了苏林昭的光,就拿苏大伯一家来说,这些年苏林昭帮衬的也不少。
还有表姐他们,跟着苏林昭做事的,现在可都赚了不少钱。
她娘家父母,按苏林昭的建议,买房置产,这些年也涨了挺多。
也就是苏林昭平常较为低调,外面的人才不知道,苏家能有今天,其实多靠苏林昭在前头领路。
要是知道苏林昭这些年赚了多少钱,就像苏大哥说的,哪怕是八万八的彩礼,估计都有人毫不犹豫捧着钱来求娶。
当然,这些奔着钱来的,肯定不合适。
小姑子这么好,当然值得最好的。
周玉兰现在对苏林昭的滤镜,已经越发向苏大哥靠拢了。
苏父也说道,“那是,我们昭昭,可是无价之宝,多少钱都不换。昭昭不想嫁人,那我们就不嫁,爸养你一辈子都行。”
哪怕是在家里条件最紧张的时候,苏父苏母在养孩子这上面,就没抠唆过。
“好好好,你们都会说话,就只有我一个坏人是吧。”
苏母无语,这一个个的,就会表现,显得她跟个恶毒后妈似的。
她也舍不得闺女好吧,不过多认识些人又没坏处,要是遇到合适的,早点结婚,生孩子也能少受点罪。
现在计划生育,一家就生一个孩子,早些生,身体恢复快,他们还能帮忙带带。
不过既然闺女不乐意,那就算了,日子总归是他们自己过,是好是差,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苏大哥还在蹦跶,“妈,这是你自己说的,我们可没说。”
苏林昭和大嫂都没眼看,这人,怪不得天天被苏母嫌弃呢。
真会说话。
果然,苏大哥一个人吸引全部火力,旁边还有苏林昭添油加醋,这顿饭,吃得好不热闹。
……
解决掉相亲这个麻烦事,苏林昭继续将心思全放在生意上。
什么都没有赚钱重要。
偶尔去工地瞅瞅,看着每次过来都大变样的场地,苏林昭无比自豪。
当然,花出去的钱,也很是可观。
不过这些,很快就能赚回来的,这可都是她将来的养老金呢。
总负责人说,再过上一个多月,就能完工了。
苏林昭每天都在倒计时,算着她的大楼,还有多久可以建成。
而宋萱萱那边也有了进展,在沪市临近城郊的地方,找到适合的场地,成功买下。
分店建设、人员招聘等等,每天也是忙得脚不着地。
而苏林昭这边也忙,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宋萱萱那边帮忙。
好在她毕竟是沪市本地人,家里亲戚多,时不时帮把手,就能帮宋萱萱解决许多繁琐的问题。
再加上苏林昭电话里的远程指导,目前分店建设十分顺利,暂时没遇到什么麻烦。
大家都在为了将来奋斗。
就连苏母也是。
孩子们大了,都用不着她操心,鸭蛋也省事得很,她每天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服装店。
用苏林昭的话来说,“五十多岁,正是奋斗的年纪。”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还不如好好拼一番事业。
服装店现在进货方面都由苏大哥和大嫂负责,几家店铺也都有各自的店长负责日常事务。
苏母的工作更多的是居中协调、策应,以及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在苏林昭的建议下,苏母现在专心发展服装店,争取今年底能再开两家分店。
位置选好,房产店铺这些,在苏家这些年的努力下,是最不缺的。
反而是分店的负责人,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好好培养,再仔细筛选出合适的人选。
“妈,我早就说过,平时要多注意人才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后期发展。不然临时再来安排人,合不合适不好说,还有可能找不到人,从而拖延进度。”
这点杨聪和苏柏都做得不错。
苏柏自从经历过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之后都很重视这方面的人才储备。
书店生意一直保持得不错,人员也会多备着些。
能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也做好人员的储备。无论是开新的分店,还是新书上市,众人排队争相抢购,店里都有充足的人手,能够从容应对。
而服装店这边,一直发展平稳,稳步上升,从而也没有特意去培养人才。
能够顶事的,还是早先那些人。
现在想开分店,就只能再物色、培养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