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一家人又是早早的吃完,前去大舅家拜年。
大舅家也在市区,只是不在一个方向,距离比较远。
外公外婆早几年就不在了,苏母和林大舅年龄差的挺多,关系不远不近,来往也不多,倒是和小姨最合得来。
林家小姨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苏林昭这还是头一回见到她。
穿着很漂亮,不是二伯母那种刻意的追求流行,小姨很懂得什么最适合自己。
她之前是市食品厂的会计,坐办公室的工作,去年让她女儿顶了班。
皮肤白皙,只生了一儿一女,这么多年身材也维持的很好。比苏母小两岁,看着却仿佛差了辈。
苏林昭看着目不转睛,小姨笑了一声,“小林昭,这么久不见,不认识小姨了?”
“小姨越发漂亮了呢,和婷姐站一起姐妹花似的,我差点没敢认。”小姨的女儿,李婷,比苏林昭大几个月。
小姨:“哈哈哈~小林昭这嘴可真甜,长得也好,以后也不知道便宜哪家的臭小子。”
苏母也笑呵呵的,“就会贫嘴。”
苏林昭和小姨那是一见如故,这不,等苏母反应过来的时候,两对母女,已经到了百货大楼。
说好的饭后消食呢?转到百货大楼来了?
苏林昭觉得有些排场还是必要的,是她忽略了,先敬罗衣后敬人,这句话在哪个时代都是通用的。
虽然如二伯母大舅妈之流在苏母这边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但苏母这些年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了男人和孩子身上,也是事实。
特别是把工作提前转出去后,她的生活已经全部围绕着家庭转了。
百货大楼的衣服,苏林昭给自己买是舍不得,给苏母买她却心甘情愿。
虽然以她的眼光来看,这些衣服还是款式老土,颜色也不够鲜艳,但这个年代,南市作为一个二三线的小城市,这些已经是最好的了。
苏母也嫌贵,这里面的衣服买一件的钱够她自己做两件了,说什么也不愿意买。
这年头衣服可不让试,合不合身的,你得自己看好。好在林小姨经验丰富,看了看,给选了一件棕色的大衣。
小姨一个眼色,苏林昭和李婷一人一边抱住苏母手臂,疯狂撒娇。
“妈~过年呢,总不能我们都穿新衣服,你还穿着旧的吧,你要是不同意,那我也不穿了。我明天就把打满补丁的破棉袄换上,就让我被二伯母嘲笑吧。”
“姨母~我也想买呢,我妈一直不同意,你就帮帮我吧,你看我选的那件,和你的多像啊,换上跟亲母女似的,到时候您带上我出门,多有面啊!”李婷顶着她妈凌厉的眼神,光明正大给自己夹带私货。
“妈~你看,婷姐这也上了这么久的班,还是在大单位,都没有一件百货大楼的衣服呢,这在同事们面前多不好意思啊,你就帮帮她吧!”苏林昭也加把火。
“是啊是啊,姨母,同事们都有呢,就我没有,都不好意思和她们一起出门。”李婷添油加醋。
小姨看着胡说八道的小兔崽子,要不要回家看两眼自己衣柜再瞎说?每个月那点工资,尽拿去臭美了。
……
苏母哪里顶得住,稀里糊涂的,那边苏林昭钱都付完了,也只能顺着她们的意。
目标完成,接下来就是闲逛了,苏林昭对衣服没啥兴趣,她穿啥都行,保暖就可以。
但对一些供销社没见过的小玩意,真的毫无抵抗力啊。
比如花花绿绿的糖果,买一些;包装精致的饼干,来一点;淡黄色的小发卡,姐妹款,一人来一个……
还好今天准备干大事,钱票带的足足的。苏母想着她一年才回来一次,虽然看着心疼,但也没拦着她买买买。
小姨,嗯,她只会推波助澜,小林昭深得她心啊,两人在不同的柜台前,有商有量的,讨论着哪个最合适。
本来长相就有些相似,此时看着倒是比苏母更像母女俩。
苏母也算知道苏林昭平常寄回家那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了,这孩子虽然能赚钱,但花起来也毫不手软。不行,她还是得多攒点,这往后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等她成家就知道了。
大年初三,中午苏二伯家宴客,晚上才轮到苏林昭家。新年假期不多,大家也都趁着这几天,把亲近的亲戚家走一遍。
苏奶奶和大伯年纪大了,这两年都是大堂哥轮流带着弟弟们来给叔叔们拜年。
这次大堂哥大堂嫂,还把吵着要小姑姑的蛋蛋小朋友也带上了。
成功和小姑姑接上头,蛋蛋高兴坏了,一刻也待不住,苏林昭只能抱着她出门。
苏母穿着新衣服,好好炫耀了一番闺女的心意,听着大家话里话外的称赞,嘴角就没合拢过。
二伯母撇撇嘴,不过作为主人家,还是忍住了没发火。
等苏林昭逛一圈回来,正好听到大姑开口问道,“昨天回来,听我家那臭小子说,牛蛋初一就挨打了?咋回事啊,这大年初一咋就打孩子了?”
苏·罪魁祸首·道具提供者·林昭,就,略微心虚,她是不是不应该先跨左脚进门?要不还是带着蛋蛋再去逛逛吧?会不会太明显了?
大堂嫂想想都来气,“大姑,你是不知道,那小子,初一那天带着村里一群小孩子,拿鞭炮专门去炸牛粪!等回家一看,臭烘烘的,新衣服简直不能看,可埋汰了,这不,实在没忍住,拿扫帚抽了他几下。”
其他人……手里的瓜子都不香了。
这孩子确实欠收拾,手咋那么欠呢?
大堂嫂:“那天村里打孩子的不少呢,鬼哭狼嚎的。”
苏林昭想着那天临走前看到的几个皮猴子,确实挺埋汰的,她都没敢让人近身。
果然永远预料不到熊孩子的想法,那臭气熏天的,他们自己闻不到吗?再一想鞭炮还是她提供的,赶紧溜了。
好在没一回话题又转到工作岗位的事儿上了。这两年,工作岗位更加不好弄,偏偏家家户户孩子不少,总有要下乡的,都愁的很。
今年应该是最后一批知青下乡了,同样的,高考也要恢复了,再然后就是改革开放……
心里有了些紧迫感,还是要尽快积累原始资本,才能在这个风口上分一杯羹。
等回去,除了复习,新的文章也要开始动笔了,这可是她目前的收入来源。
然后,就被蛋蛋拍醒了,小姑娘对于小姑姑的忽略,可不满意了,小手直接往她脸上拍,还好力气不大。
苏林昭认命,回去后的事情再说吧,好好享受最后的假期,老老实实陪着蛋蛋顶牛牛。
大姑:“看看林昭,真有耐心,也会带娃,可惜没考上中专,不然当个小老师也不错。”
大堂嫂点点头,“可不是,蛋蛋这两天一直念叨着要找小姑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