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饭,牛婶下定决心,开口道:“闺女,你把大队长和你大爷爷他们叫来。”
几个儿媳妇都有些激动,看这意思,婆婆终于决定分家?
人到齐后,牛婶两口子坐着没开口,大队长站出来,对这几个闹分家的后辈很是看不上。“你们几个想怎么分?”
王家老大制止了要说话的牛氏,一脸憨厚挠了挠头,“大队长,看爹娘想怎么分,我都听他们的。”
大队长听着脸色微霁,还算懂事,又看向老二老三。
牛婶嘴角快撇上天了,她怎么想,她想不分,他们听吗?
王老二没说话。
蔡氏偷偷用手肘捅了捅王老三,不管怎样,这个家她是要分的。
王老三看了看满屋子的人,还是开口道,“分肯定是要分的,至于怎么分,屋子我们肯定要一间的,总不能一家人睡外头。”
牛氏也开口,“娘,我家这三个儿子呢,大头过两年也要娶媳妇,总不能还和我们住一起,这可是长孙。”
一开口就想要两间房。
牛婶看着这往日最得她意的大儿媳,这可真是狮子大开口,家里总共才几间房?
家里孩子多,牛婶两口子辛苦大半辈子建了个大院子。正中是堂屋,左右各三间卧房,前院里是厨房和杂物间,后院是自留地和厕所。
房屋看着挺多,但家里孩子也多。现在是她们老两口住堂屋靠里面一间,老大老二老三成了家的各住一间,老四老五带着几个侄子住一间,晓华带侄女们住一间。
本来老两口打算一个儿子一间,这几年勒紧裤腰带再建几间房给孙子娶亲。
然而这段时间被吵得一点想法都没有了,就这样,还想要房子,自己花钱建去。
牛婶:“我和你们爹这么多年就攒下这个院子,也别说我们偏心,五个儿子,一人一间,我们老两口留一间养老。要哪间你们自己商量,多了没有。”
“住不开的,分家后申请宅基地,自己想建多大的院子都行,老宅这边就这么分。”
“你们要是想建新房,老宅这边分的房子看谁要接手,算点钱,归拢归拢,问题不大,你们要说手上没钱我老婆子可不信。”
王晓华张了张嘴,想问问她住哪儿?还是忍住了没开口,总归出嫁前父母不会让她没地方住。
果然,牛婶接下来说道,“晓华也就这两年,出嫁前,让你爹在我们屋里隔个小屋,你和我们挤挤。”
王晓华虽然有些不乐意,但也知道家里的房子肯定没她的份,点点头同意了。
牛氏不同意,“娘,我们一家子五口人呢,一间屋怎么挤?新房子谁不想建,这不是手头上确实没这么多钱。你看要不这样,老四老五还没成家呢,挤一挤,空的那间给大头他们先住着。等我们攒够钱建新房,房子就还给老五。”
蔡氏就见不得牛氏这虚伪的样子,“大嫂说的好听,借着借着到时候不就成自己的了?大头比老五还大两岁,等大头在这房里娶了媳妇,老五怎么办?屋子都没一间,怎么相看?”
牛氏气急,这蔡氏真是个搅屎棍,这关她什么事,“三弟妹,你可别乱讲,这不是没办法,老五,你放心,等我和大你哥建了新房,肯定不占你屋子。”
老五是最小的,今年才十四岁,懵懵懂懂的。
倒是老四,十六了,反应也快些。一把捂住老五嘴,和王晓华说道:“姐,我可以先和老五挤一挤,空一间房你要不要租,一个月一块钱就行,我和老五一人分个五毛买点零嘴。”
“姐,你看单独的一间房哦,自己住你还能放个书桌,改改作业什么的,多方便。”
说着又看向老两口,“爹,娘,姐也是个大姑娘了,还和你们挤一块也不是个事,肯定是自己单独住比较方便,等姐出嫁,我再叫老五搬回去就行了。”
老五把他哥捂他嘴的手扯下来,他算是听明白了,都打着他那间屋子的主意呢,给大哥大嫂借住,估计就有借无还。
给他姐住,她姐早晚要嫁出去的,更何况还能拿五毛钱一个月,他还是很乐意的。
他老娘抠门得很,他手上就没见过钱。
王晓华当然同意,她当老师每天算十工分,另外每个月还有8块钱工资。
之前是每个月上交5块钱给家里,分家后肯定不用上交这么多了吧?拿一块钱换个单独的房间挺划算的。
牛婶点点头,这样当然最好。没等牛氏几个再开口,她直接拍板定下。“房子就这么分,大队长和族老们,做个见证。”
大队长和族老们没有异议,这个分法全是公正了,又问道:“那你们老两口是跟着你家老大?”
王老大迅速接话,“应该的,应该的,我是老大,爹娘肯定是跟着我,我给养老。”
牛氏:“那肯定的,不过他们几个每年给爹娘的养老粮食不能少。娘,你们房间那小隔间既然晓华不住,那先让大头住过去行不?他两个弟弟就先和我们挤挤。”
牛婶没搭腔,继续说道,“这么些年,孩子一个接一个的生,我们手上也没攒下多少钱,现钱就一百三十几块。还要留一部分给老四老五娶媳妇,晓华嫁妆也得备着。”
“老大老二老三一家分二十,剩下老四老五的二十块钱,等你们成家了再给,晓华到时候给你置办点嫁妆,钱就不分了。到时候你们大事办完还有剩下的,就留给我们养老。”
牛氏好像这才反应过来,“爹,娘,老四老五先不分啊?”
蔡氏:“是啊,爹娘,我们养孩子压力多大,老四老五还没成家呢,我们这么多口人,怎么都得多分些吧,不然这点钱吃饭都不够,哪里还能建新屋?”
牛氏:“对啊,村里谁家分家不是成了家孩子多的多分点?这日子不然怎么过嘛?要不就一起都分出去,不然您和爹要我们养着,还要养老四老五啊?”
牛婶淡淡地说道:“放心,我和你爹还能动弹,不用你们养。一家二十块,你们当初成家可也都是家里出的钱,没道理轮到老四老五了我们干看着。”
牛氏:“那爹娘你们是想跟着老五过?”
村里和小儿子过的老人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