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的事情,第二天就传开了。
分完猪肉,当天下午老知青们纷纷请假回家探亲,知青点都冷清了下来,剩下小猫三两只,也就各吃各的了。
宋萱萱对自己的手艺很有数,把她分到的那点骨头拿过来,蹭苏林昭的米粉,这样她们可以吃两顿。
中午难得有些吃撑了,苏林昭出去散步消食,宋萱萱日常宅着,借了苏林昭的红皮书看。
看到王晴一个人蹲在晒谷坪的时候,苏林昭还是没忍住过去看看,这么冷的天,别出事才好。
“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多冷啊。”
王晴抬头,看了一眼,没说话。
苏林昭也没再说什么,在她旁边不远的地方蹲着,反正她也没什么事干。
好半晌,听到王晴小声的开口,“苏姐姐,你为什么可以每天都很开心啊?”
开心吗?苏林昭摸了摸脸,她现在过得开心吗?以前同事都说她每天带着营业假笑来着。
“知青点其他的哥哥姐姐,好像都有很多的烦恼,只有你和他们都不一样,每天都开开心心的,仿佛所有的问题在你这都不是问题。有什么办法像你一样厉害吗?”
苏林昭反思,难道是最近退休老大爷的生活太过舒适?
不,确实不一样的,她知道这样的日子过不了多久,用不了两年就会迎来重大变革,而且是飞速的发展。
而其他人不知道,他们看不到希望,不知道要在农村扎根多久,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回城。哪怕是李卫华,回城应该不难,但他也带着些对未来的迷茫。
苏林昭没想到王晴居然这么敏锐,想到上午传出来的消息,她应该是不太想去京市。
“这么大的事情,你一时无法接受也正常,但是你拒绝不了不是吗?聂家也好,李家也罢,来头应该都不小吧,轮不到你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子拒绝的。”
“小孩子总是没有话语权的,我当时也不想下乡(并没有),这不是也来了上沟村吗?既然拒绝不了,你只能往好的方面想。难道你去了京市,德柱叔他们就不要你了吗?我想是不会的,回去见见那些亲人,只不过是多了一些爱你的人,那不是很幸福的事吗?”
“或者,也可以和他们商量下,你想他们的时候,可不可以接他们去京市玩,你有空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回来看看他们?当然了你现在年纪太小了,应该不会让你单独出远门,那等你以后成年了呢?”
“好好沟通吧,沟通很重要的,不要吝啬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害怕,就算说错了又怎样?要敢于表达,这是每个人的权利。”
王晴若有所思,没有人和她说这些,大家今天见到她要不是恭喜她,以后能过上城里的日子,要不就在她面前说一些酸话,这都让她感到越来越压抑。
“苏姐姐,我明白了,或许我应该试着去接受她们,不然对她们也不公平,她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不小心把我弄丢了而已。我先去看看,如果她们不欢迎我,大不了我再回来就是了。”王晴开口道。
“你能想通也好,什么时候出发?”苏林昭都有些欣赏她了,才这么点大,活的这么通透。
“应该就这一两天了,苏姐姐,我看你经常有收到信,以后我可以给你写信吗?好多话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但是你这么聪明,肯定能懂我的意思。”
这是把她当知心大姐姐了?
“当然可以,非常欢迎,我也没去过京市呢,你遇到好看的好玩的都可以和我分享。”
“那就这么说定了,你要记得给我回信哦。”王晴很快调整了心情。
“一言为定。”苏林昭也为她高兴,这个年纪的小姑娘就应该开开心心的嘛。
此时的苏林昭也没想到,一时的交集,会持续这么久。
当了回知心姐姐,各回各家,苏林昭拿出信纸,开始给家里写信。给大家问好,她在这边也一切安好,不用担心,大哥没再去搬货了吧?另外小弟的学习要看紧点,一封信一小半的字缺胳膊少腿的,多丢人。
写好信,苏林昭开始构思小说大纲。思虑良久,还是决定写一些正能量的小说投稿报社比较靠谱。
可以先写着,明年先投稿试试看。前世她就经常自己写些东西,也给各大报社投过稿。后来换了工作,每天忙忙碌碌,这些小爱好便都放下了。
现在难得有时间,也不能再继续躺平了,还是得搞钱,虽然现在稿费不高,但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就很开心啊。
女生宿舍没有回去的就剩下苏林昭宋萱萱和钱英。都在做着各自的事情,整个下午安静得很,苏林昭不仅写好了大纲,各方面细节也差不多补充完整,晚上就可以开始写正文了。
主要讲述的是米阿婆在旧社会饱受压迫,解放后带着唯一活着的小儿子返回家乡安度晚年的故事。
米阿婆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去大户人家当丫鬟,到婚配的年纪和一个车夫成亲,生了三个孩子,过了一段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她丈夫有一天不小心撞到个大人物,被抽了十几鞭子,回家后发了高热人没了。
米阿婆拼命做工,艰难的把孩子抚养长大,又遇上了战争,两个大儿子都没跑出来,她只带出来一个小儿子,东躲西藏。
直到解放后,她带着小儿子回到丈夫老家,才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安享晚年。
意在强调人民群众在解放后,终于不再被压迫,过上幸福安定的好日子,着重描写新时代女性的坚韧不屈,这个题材应该是比较安全的。
钱英好奇过来问了句,“你信应该写完了吧,这一下午的都在写什么呢?”
苏林昭笑笑,“随便写点东西,练练字打发时间。”
钱英识趣的没再追问,苏林昭细致地把稿纸都收柜子里锁好,才出去做饭。
小年的晚饭,苏林昭用换来的一小块肉做了好几个菜,两人又吃了个肚圆,节日嘛,放肆一回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