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倚见状,不仅没有丝毫的愧疚,反而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透露出一种得意和嘲讽:“你说得对,本王就是在耍你!”
“你!”杨守信怒不可遏,他的胸膛因为愤怒而剧烈起伏着,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李倚,仿佛要喷出火来。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匆匆跑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杨守信的脸色随着传令兵的话语愈发难看,他的眉头紧紧皱起,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一层细汗。
看着胸有成竹的李倚,杨守信的脸色阴晴不定,心中犹豫不决。他知道,如果继续对峙下去,恐怕对自己并没有好处。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杨守信最终还是不甘心地咬了咬牙,恨恨地说道:“撤退!”
李倚凝视着他那不断变化的面色,心中已然明了——凤凰门恐怕已经被他另外派出去的曹延和陈二牛攻陷了!
杨守信自然也明白自己已然无法守住宫城,于是当机立断,毅然决然地舍弃了宫城。
甚至,他连其他门的玉山军都无暇顾及,便匆匆忙忙地率领着承天门的军队,如惊弓之鸟一般,狼狈不堪地逃出了宫城。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李倚并未下令追击。长安城如此之大,而他手中的军队满打满算也不过几千人而已。
若要分兵去追击杨守信,不仅会使兵力分散,还可能导致宫城和皇城的防御出现漏洞。因此,他选择了放弃追击,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掌控核心地区上。
果不其然,随着杨守信带着玉山军落荒而逃,李倚的军队迅速占领了整个宫城。除了偶尔遭遇一些零星的抵抗外,整个接收过程竟然异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
随后当李倚率领着军队抵达大明宫时,却惊讶地发现,本应负责守卫此地的神策军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些留守的宦官和宫女。面对这一状况,李倚不禁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无奈之下,他只得迅速布置好守卫工作,确保宫城的安全。随后,他带领着亲卫队马不停蹄地赶往永兴坊。
此时,宫城和皇城押送至此的神策军已多达两千余人,他们身着华丽的盔甲,正紧张地环视着四周,对睦王将他们押到此处的目的感到困惑不解。
尽管睦王曾承诺会保住他们的性命,但他们心中的恐惧并未因此而消散,只能强作镇定,试图掩饰内心的不安。
作为守卫皇城和宫城的精英部队,神策军的形象自然是威武雄壮,他们的装备也堪称精良。那一身身华丽的盔甲,闪耀着寒光,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仿佛他们是无坚不摧的战士。
只是对于了解历史以及今日与他们有过接触的李倚来说,这些神策军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这些人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实际上却不堪一击,他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不过,李倚并不打算轻易放走这些神策军。他心里清楚,这些人并非完全没有战斗力,只是缺乏优秀的将领来统领他们。
而他手下的高仁厚,恰好是一位擅长治军和统军的人才。因此,李倚决定将这些神策军收编,让他们在高仁厚的指挥下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就在李倚率领着亲卫队来到这些神策军面前时,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神策军们紧张地注视着李倚,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李倚看着眼前这些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之情。这些人,都是神策军的将士们,而神策军作为唐中期以后最精锐的部队,他们曾经是大唐的骄傲,是战场上的勇士。
“建中四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兵变,神策军孤军奋战,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收复了长安,成为平叛的最大功臣。”
李倚的声音缓缓响起,神策军的将士们也都竖起耳朵听着这位横空出世的睦王准备说些什么。
“元和年间,神策军更是如日中天,你们征伐西川,击败浙西,平定义武,剿灭淮西,降服宣武河朔叛镇,展现出了强大的武力和卓越的战斗能力,为我大唐的安定繁荣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时光荏苒,如今的神策军却让人痛心疾首。”
李倚的目光扫过这些人,只见他们一个个无精打采,毫无昔日的英武之气。
他痛心疾首的道:“你们欺压百姓,鱼肉乡里,面对敌人时一触即溃,甚至还未交战便全部投降了。
看看你们现在这副模样!你们还是当年那支英勇善战的神策军吗?你们的勇气和斗志都去哪儿了?你们怎么能如此堕落,如此不堪!你们难道不会感到羞愧吗?”
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耳边炸响,许多神策军将士都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颅,似乎无法承受这严厉的斥责。
见到他们还有一丝羞耻之心,李倚决定趁热打铁,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之中或许还有人记得曾经的荣耀,还有人渴望重新找回那份尊严。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重拾神策军的荣誉,用实际行动证明你们的价值!”
这一番话语下来,有些神策军将士似乎有所意动,但更多的神策军仍然只是低着头颅并不做声。
李倚明白接下来该说点实际的了。
“我不知道你们成为神策军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仅仅为了混口饭吃,还是真心想要建功立业呢?
但我今天想要告诉你们的是,真正的大丈夫,就应该生在这乱世之中,手持三尺长剑,立下一番惊天动地、名垂青史的功业!
而绝不是像你们现在这样,整日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只知道混吃等死!”
李倚站在高台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众多神策军。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如洪钟大吕一般,在人群中回荡,让每个人都不禁为之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