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珍珠见李倚问过守卫之后便陷入了沉思,脸上也有些不安,便好奇的问道:“怎么了,李郎,那些流民可是有什么问题?”
李倚此时回想起进入驿馆的点点滴滴,随后点点头道,:“是的,我感觉这些人有些问题,如今驿馆无人管理,他们完全可以进入客房休息,但他们并没有,而是一直呆在客餐厅中,似乎是在等待什么一样,直到见到我们到来之后,才识趣的都退了出去。
退出去后他们也没有去各个客房休息,那他们去了哪里?天色已黑,驿馆外面也不安全,所以我觉得非常奇怪。”
孟珍珠不以为意的道:“可能他们害怕我们,躲在哪里了吧。”
李倚摇了摇头,:“不管他们躲在哪里,都要把他们找出来,不然我内心一直不安。”
正在说话之时,突然从黑暗中传来一个声音,:“将军果然谨慎啊!”
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声音,李倚和孟珍珠俱是大惊,马厩旁的守卫也连忙举起兵器护卫在二人身边。
就在这时,黑暗中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缓缓移动。李倚心中一紧,立刻警惕起来,他紧紧地盯着那个方向,腰间的横刀也握在了手上。
过了一会儿,一个身影从黑暗中慢慢地显现出来。李倚定睛看去,只见那是一名三十来岁的中年文士,他身材瘦削,面容线条分明,给人一种精明干练的感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对修长的眉毛,高高挑起,微微上扬,透露出一股果敢和自信。
当这名中年文士看到李倚等人防备的姿态时,他连忙举起双手,示意自己并没有携带武器。接着,他露出一个友善的笑容,说道:“诸位不必如此紧张,鄙人并无恶意,而是特意前来帮助你们的。”
李倚见状,稍稍放松了一些,但仍然没有完全放下戒备。他对守卫们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先将武器放下,但还是保持着高度的警觉。然后,他凝视着中年文士,沉声道:“你究竟是何人?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中年文士走到李倚身边,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然后自我介绍道:“鄙人乃大唐金吾将军李振。”
李倚听到这个名字,脑海里迅速搜索着相关的记忆。他总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但一时之间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不过,既然对方自报家门,李倚也不好再追问下去,于是他暂时将这个疑问放在一边,继续问道:“你所说的帮助我们,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又打算如何帮我们呢?”
李振微微一笑,解释道:“这些人并非普通的流民,他们实际上是一伙逃兵,伪装成流民的样子,在这里专门抢劫过往的行人。”
听见李振的话语,孟珍珠顿时怒道:“你为何知道的如此清楚?你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吧!”
李振没有否认,反而对着李倚道:“将军,鄙人先助你们消灭这些人吧,晚了他们就发现我不在了。”
李倚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点头道:“好!”
随后转过头对着身旁的一名守卫道:“速去通知曹大猛,让他们带上武器来这集合!”
李振在他身后喊道:“记得带上一些柴火!”
准备动身的守卫听到李振的话语,有些不知所措,只能看着李倚。李倚点点头:“按他说的去办。”
守卫走后,孟珍珠凑到李倚身边低声道:“李郎,此人来路不明,又是跟那伙人一起的,小心有诈!”
虽然孟珍珠的声音很小,但李振还是听到了,他饶有兴趣的看着李倚,似乎是想看他怎么回答。
李倚看着李振笑道:“我相信他。”
他已经想起李振是谁了,此人曾祖为中唐名将李抱真,作为后人的李振不但继承了他曾祖的谋略,口才还极为出色,跟敬翔一起为朱温的左膀右臂,为朱温篡唐成功建立后梁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李倚看来李振算的上是唐末“落魄文人依附军阀”的典型代表,其经历也折射出科举制度僵化与藩镇割据对士人的双重压迫。他既非纯粹的乱臣贼子,也非救世能臣,而是在时代裂变中利用权谋实现个人抱负,却加速了王朝崩溃的悲剧人物。
正如后人对他的评价:“毁唐者,非朱温,实李振之流也。”不过李振的政治才能和权谋策略都非常出色,把他挖过来肯定是一大助力。
只是此人手段残忍,在他的推动下,才导致了“白马驿”之祸的发生,但这种清洗却变相的削弱了门阀政治,让本就已经在黄巢的屠杀下摇摇欲坠的门阀政治几近消失,为寒门的崛起创造了空间,所以后世对于此人的评价一向都是颇具争议的。
李倚在心里盘算着,挖走李振,相当于砍掉朱温一臂,既能削弱敌人的实力又能增强自己的实力,何乐而不为呢?而且此时的李振看起来好像还没有黑化,说不定还能把他矫正过来,让他继续匡扶大唐社稷。
想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我观先生相貌,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双目如炬,神采奕奕,一看便知是心怀抱负之人。像先生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与那些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逃兵同流合污呢?想必先生也是迫于无奈,才暂时屈身于此吧。”
虽然李振如今已经弃文从武,当上了金吾将军,但他身上的那股文人气质却并未因此而消散。李倚见他一身文士装扮,心中便已明了,李振内心深处恐怕还是将自己视为一名谋士。于是,李倚便顺着他的心意,仍旧尊称他为“先生”。
李振听了李倚的这番恭维话,心中自然是十分受用,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他笑着说道:“哈哈,将军过奖了。鄙人不过是一介文人,哪有将军说的那么厉害。不过,鄙人看将军也是气宇轩昂,威风凛凛,不知将军是哪里人士啊?”
李倚微微一笑,回答道:“我乃睦王李倚。”
听到“睦王”二字,李振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急忙恭敬的向李倚行了一礼,随后道:“李振见过睦王,方才不知睦王身份,多有冒犯,还望睦王恕罪。”
见李振如此表现,李倚心说有戏,看来李振还没有对大唐完全失望,于是马上开口道:“无妨,是本王没有说,怎么会怪罪你。”
正当李倚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曹大猛已经带着亲兵风风火火的赶了过来,无奈只得暂时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