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大半辈子的王十一第一次听说什么全体大会,还要他们参与,他以前只听村里的教书先生说过,圣人偶尔会喊上那些当官的开什么朝会,万没想到他还能参加这种大会。
吃过早饭后他便迫不及待的赶往了城外校场,在连年的动乱中,他们王家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只剩下他一人苟延残喘躲在长水县附近的山中。
前些时日听说永宁县城如今正在接纳流民,便毫不犹豫的从长水县赶到了永宁,来到这里后便开始劳作换取粮食,这对于常年干农活的他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这个世道活着能有口饱饭吃就不错了。
走在路上,正好看见如今住在他隔壁的教书先生刘景,听说此人以前是长安什么馆的助教,大有来头,前些时日逃难至此。
王十一忙上前行了个礼,问道:“刘助教,老汉听说今日李都头要开什么大会,是不是代表着我们都可以当官了?”
刘景听了这话有些无语,回了一礼,还是解释道:“王老汉,可没有这等事,李都头开会只是有些事情要宣布。”
“原来如此,老汉听以前乡里的教书先生说,圣人才会喊大官开会勒,老汉还以为李都头要给我们都发官当呢?”
王十一听了颇有些失望。
刘景听着这话都有些哭笑不得,随后说道:“王老汉,你就不要异想天开了,种好你的地得了。”
对于今日的大会刘景本不想前去,但奈何形势逼人,不得不去。
本身他对李倚就颇有怨言,想他堂堂崇玄学助教,来到这里不给他一官半职就算了,就连吃饭也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要不是周边也不太平,他早跑了。
但身旁的王十一跟他想法明显不同,仍然兴致勃勃的往校场赶去,嘴里说道:“嘿,老汉今天左眼跳个不停,说不定还真有好事勒!”
对他的话刘景嗤之以鼻,不过也没多说什么,等两人赶到校场之时,偌大的校场已经站满了人,两侧都站着士兵维护着秩序,刘景眼尖看见李倚早已站在高台之上,高台旁边还摆了不少铜钱和绢帛。
身旁的王十一也看见了那些铜钱和绢帛,不由得羡慕道:“难不成今日是要发钱吗?”
刘景都懒得搭理他,王十一见周围没人理他,憨笑了一声,也不再言语。
台上的李倚见人都来齐了,扫视了一眼台下的大伙,随后开口道:“诸位,暂且安静,今日我把大伙召集至此,只为宣布三件事。”
随后李倚停顿了会,示意台下的亲兵把铜钱和绢帛搬到了台上,校场上的众人见到这些东西也不由得瞪大了双眼,发出了阵阵惊呼声。
李倚看着大伙的表现非常满意,不枉他特意把长安和近些时日所缴获的战利品都搬出了三分之二,为的就是这个效果。
“第一件事,赏赐前日守城之战中英勇战死的士兵!每户赏10匹绢帛,10贯铜钱!同时免除今后所有赋税和劳役!家中有幼儿者,到达一定年纪后可优先进入县学或者初级军校学习!”
此话一出,台下顿时一片哗然,盛唐时期还好,朝廷有钱,府兵往往战死后,家属可免除赋税一定年限,或者授予其子勋官,然后家属继承土地。
募兵制的士兵战死往往就是一次性买断,官方支付丧葬费,给予家属钱帛,一般为20-30贯或者绢帛40-60匹。
但随着安史之乱后,朝廷财政紧张,丧葬费和补偿拖欠是常有的事,到了藩镇割据时期,仅剩下抚恤金,一般也就是10-20贯左右,且还有经过层层克扣,到达家属手上能剩多少还是个未知数。
而唐中后期普通五口之家开支甚至都要10-15贯左右,再加上税收还要加上几贯,因此后期的抚恤根本不够用。(此处采取的是开元的物价,后期物价上涨,开支更大。)
因此李倚这个终身免除赋税和劳役的补偿可以说是王炸了,至于10贯铜钱和10匹绢帛以及后面的县学和什么初级军校,大伙反而都没有放在心上了。
李倚不管台下的议论,反而是让陈二牛把那些战死士兵的家属喊了上来,由李倚亲自发放钱帛奖励,这一次战死的士兵有家属的不多,不到三分之一,很快便把奖励发放完毕。
那些家属除了拿到钱帛,还有一面刻有战死士兵名字的军旗,上面有光荣军属几个字,这是李倚吩咐手下连夜赶制出来的,也是他临时想到的主意,悬挂此军旗的家庭就可终身免除赋税和劳役。
这些士兵家属拿着这些东西就跟做梦一般,在旁人的提醒下才连忙放下东西向李倚跪地不断磕头,李倚笑道:“不必多礼,是我该感谢你们!”
众人又赶忙推辞,诚惶诚恐的磕起了头,最后在李倚的劝说下,才拿着这些奖励感激涕零的回到了队伍之中。
王十一看着这副场景,不由感叹道:“李都头可真是个好人啊!”
这个话一出顿时引来周边一片赞同,连对李倚颇有怨言的刘景都有些佩服,此招一出,不怕手下的士兵不肯死心塌地了,不信你看看周围那些士兵的火热目光以及那些青壮年的眼神?
在第一件事情被宣读结束之后,李倚紧接着开始介绍第二件事情,那就是关于昨日晋升和荣誉称号的设想。
他详细地讲述了军功晋升的相关内容,众人都听得津津有味。然而,当李倚谈到军校时,大伙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被他们忽视的军校竟然如此重要。这一发现引起了一阵热烈的议论。
“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读了那个军校,以后就能当官啦?”王十一满脸疑惑地问道。
刘景此时也被吸引住了,他聚精会神地听着,这还是他第一次了解到当兵居然有这么多的门道。
听到王十一的问题,刘景连忙解释道:“嗯,大致是这样没错,不过还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人才能真正当官。”
然而,王十一似乎完全没有听到刘景后面的那句话,他兴奋地大笑起来:“哈哈,太好了!那老汉也要去参军,上阵杀敌!真没想到啊,我这把老骨头也有当官的一天!”
周围的人们听到王十一说的话后,先是一愣,随后不约而同地哄堂大笑起来。这笑声如同涟漪一般,迅速在人群中扩散开来,引得更多的人侧目而视。
而站在一旁的刘景,嘴角也不禁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他的目光落在王十一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戏谑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