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摧毁这十三个坚固的大据点。”
战事刚刚告一段落,各主力团需立即调配兵力,务必保证每个关键据点至少驻扎两个团。同时,还要预留六至八个团作为应急力量,以应对日军两个机动旅团可能发起的突袭。
即便战场的情报网络已被我们彻底封锁,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天内,集中三十多个主力团的力量,彻底拔除所有十三个重要据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里,我必须着重提到娘子关火车站。
娘子关火车站属于一个复杂的军事据点,驻守着两个中队的敌军,并且还有一个营的伪军协同防守。另外,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里可能成为一些退伍日军的过境点。
“退伍?”参谋长眉头紧锁,问道,“小王,这是怎么回事?”
王野解释道:“日军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成熟的征兵体系,通常服役两年期满后便会退伍返乡,随后会有新兵补充进来。然而自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以来,这一制度受到了极大冲击。由于兵力短缺,几乎所有的老兵都未按计划退伍。直到今年,才有少量日军开始退伍。”
他接着说道:“这个消息还是我之前侦察娘子关车站时偶然得知的。当时发现第36师团的一个步兵中队正在返乡。不久后,又听说第41师团也有一个步兵中队同样返回家乡。”
旅长沉思片刻后说道:“明白了,看来我们必须对此提高警惕。”
会议室内,诸位首长与团长皆神色微沉。
王野言道:“故此,针对娘子关火车站的敌军兵力,我们必须按四个步兵中队来规划方案,以防届时措手不及。”
程世发疑惑问:“火车站一个中队,兵站一个中队,再加上复员的一个中队,合计应为三支中队,怎会陡然多出一支?”
王野答曰:“因火车站尚有日军巡查。”
“巡查连同车站职员,至少百余人。”
旅长道:“如此一来,攻打娘子关火车站的难度将极大。”
“正是,日军与伪军合起来可能上千人。”参谋长亦称,“确实不易。”
“旅长,攻打娘子关火车站的任务就交给我们 ** 团吧。”李云龙站起道,“我们 ** 团绝不会误事!”
“有何依据?”程世发一听即急。
傻子都知娘子关火车站是块肥肉。
单说兵站末端就价值不菲。
粗略估算,内里必有武器修理厂和汽车修理所,枪炮零件不少,定还存有军需库。
正太铁路可是山西日军的生命线。
而娘子关火车站又是正太铁路的重要站点!
故此,娘子关火车站的军需物资岂会少?
这般美味,怎能便宜了李云龙?
程世发大喊:“老子的772团还未发言,你们 ** 团算哪门子?”
“胡说八道。”李云龙怒斥,“程瞎子莫非忘却当年是谁教你打枪?竟敢顶撞老子,找死不成。”
“两回事。”程世发愤道。
“不管怎样,772团始终是386旅的尖刀部队。”
“尖刀部队?不过是成立得早一点罢了。要说装备、训练、士气,咱们**团哪样比不上772团?”
“咱们**团强过772团?这话也说得太满了吧。”
程世发勃然大怒:“番号可不是随便来的!”
“够了!吵什么吵?”旅长开口,“这么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哪个团攻哪个据点,难道由你们两个团长说了算吗?都给我闭嘴!”
程世发和李云龙立刻噤声,坐回原位。
“小王,继续说。”旅长看着王野,语气柔和了一些。
王野笑着继续道:“由于第一阶段的战场封锁,敌人通信中断,只要我们的动作够快,完全可以在日军第4和第8旅团的四个机动大队反应过来之前,提前拔掉这十三个大据点,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
“不过,为以防万一,必须安排足够的预备队。”
“必要时还要负责拦截可能出现的敌方援军。”
“适合设伏的地方我已经在地图上标注好了。”
说到这里,王野用手中那根长木杆指了指地图上的几个圈点。
稍作停顿后,他继续说道:“拔掉这十三个据点后,就能集结所有力量攻打最后剩下的四座县城。”
“只是我个人认为,寿阳和获鹿这两个县城没必要攻打。”
“因为它们空有外壳,没什么实质意义。”
“我们应该把主力放在阳泉和井陉两地。”
“只要控制住这两座城池,不仅能够收获大批武器与各类军需物资,还能获取巨额资金,这样我们129师的现状就能大幅改观。”
“确实如此!”旅长愉快地回应,“这个方案已经很有看头了!”
参谋长也连连点头,“我觉得可以直接实施了。”
“旅长,参谋长,别这么夸我。”王野说道,“这作战计划是我独自构思的,尽管前后琢磨了三个月多,但个人能力终究有限,所以其中必定有不少瑕疵。”
旅长道:“这点你无需担忧。”
稍作停顿后,旅长继续道:“今天咱们386旅内部先进行头脑风暴,找出漏洞加以修正,尽量把这个计划完善起来。”
“之后再报给师部和总部。”
“我相信总部定会采纳的。”
旅长话音刚落,丁伟便站起来问:“小王,我有个疑问,你是不是遗漏了一支重要的日军机动部队?”
王野答:“丁团长指的是第11装甲列车队吗?”
“对。”丁伟点头确认,“就是你说的从东北调来的第11装甲列车队,你之前详细描述了日军第4、第8及第9旅团的情况,偏偏没提到这支装甲列车队,不知你是疏忽了还是有意为之?”
王野道:“算是有意而为吧。”
旅长说道:“那你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王野解释:“第11装甲列车队配备有一列94式装甲列车。”
“整列94式装甲列车由八节车厢组成,分别为警戒车、炮车甲、炮车乙、炮车丙、指挥车、机车、煤水车和发电机车。”
“警戒车上配置着两挺7.7毫米的九二式重机枪。”
“甲型炮车与乙型炮车分别装设一门14式10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并且每辆车还配备了一挺7.7毫米的九二式重机枪。”
“丙型炮车装载两门88式的75毫米高射炮,必要时可以改为平射。”
“指挥车、补给车和发电车均配有两挺7.7毫米的九二式重机枪。”
“因此整列装甲列车共有四门大口径火炮,加上十挺九二式重机枪。”
“警戒车与发电车各自装备一具60厘米的探照灯,能够灵活地朝各个方向旋转。”
“此外,列车四周布满射击孔,士兵能利用这些孔洞,手持武器对敌方进行精准射击。”
“从火力配置来看,”
“这样一列装甲列车的力量相当于一个步兵大队。”
“它的唯一劣势在于依赖铁路运行,一旦轨道被毁,便完全失去机动能力。”
丁伟提出疑问:“接下来的问题是。”
“在清除那十三处重要据点之前,我们无法接近正太线,更别说破坏沿线的铁轨了。”
“这形成了一种困境。”
“不击溃这十三个据点,就无法切断铁轨。”
“而未能切断铁轨,就难以阻止敌人的装甲列车行动。”
“但若不对付这些装甲列车,又无法有效攻击那些据点。”
“道理显而易见,有这样一支火力强劲如步兵大队的装甲列车在正太线上巡逻,我们很难安全地进攻那些据点。”
几位指挥官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连旅长也不例外。丁伟说得没错,如果这样一支火力凶猛的装甲列车频繁出现在正太线上,那可真是一大麻烦。
一旦他们部署兵力去攻打某个重要据点,敌人的装甲列车就会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阵猛烈射击,就能让进攻的主力部队受到重创。
更糟糕的是,这支装甲列车依靠铁路机动,打了就撤,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跑遍所有十三个据点。这岂不是意味着,进攻这十三个据点的二十多个主力团都会陷入困境?
孔捷和程世发表情凝重,唯有李云龙依旧泰然自若。在前往旅部前,王野已经详细告知了他整个计划,其中包括如何应对第11装甲列车队的威胁。
于是众人的视线再次集中到王野身上。就在刚才,他还明确表示已有其他安排。
孔捷忽然提议:“能不能先找出正太线的薄弱环节,比如炸毁桥墩或隧道之类的,这样就能把这列装甲列车限制在主战场之外。”
“恐怕办不到。”王野回答,“因为日军的这十三个据点本身就是设在正太线的薄弱位置。”
程世发高声说道:“那我们可以动员根据地里的民兵和百姓,在相邻的据点之间破坏铁路,拆掉铁轨不就行了吗?”
“恐怕也难以实现。”丁伟反驳。
“为什么不行?”程世发追问。
丁伟解释:“因为除了你说的这列装甲列车外,正太线上还有几辆公路铁路两用车,虽然它们的火力远不及装甲列车,但用来在相邻的据点间巡逻已足够。我们的队伍根本找不到机会进行破坏行动。”
丁伟心中尚有一句话未出口,半月之前,他便将目标锁定在一个重要据点之上。他计划夺取桑掌据点,劫下一辆日军军列,从而提升新一团的装备水平。然而,初次试探后,他立刻放弃了这个念头,因其中潜藏的风险过大。
“确实如此。”王野接口说道,“若不能先摧毁那十三条大据点,我们就无法对正太路进行破坏行动。”
但王野此话也并非全然真实。
民兵与民夫无力完成对正太路的破坏,即便新一团亦难以做到,不过 ** 团或其麾下的战狼小队却能够胜任。
孔捷叹道:“难道真无计可施了吗?”
王野却道:“非也,仍有法子可想。”
旅长催促道:“小王,快讲,是什么法子?”
王野却将视线投向李云龙,这个难题还是交由李云龙来应对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