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4点多的时候,我带着小老二去我们小区旁边的滨河公园玩。
按理说这个时间点不是吃晚饭的时间,也不是吃中餐的时间,但是偏偏在公园的草坪上看到了有人在吃着烧烤。
我就纳了闷儿了,这个时间点吃的啥子饭呀?看那个排场应该不是刚刚开始吃,或者说这顿饭对于那些人来说,是从中午吃到了现在?
看着他们在舒适的公园里吃着心仪的烧烤,喝着啤酒,坐在那儿聊天,想表达什么?是很惬意吗?
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咱中国人在吃的方面,真是从不委屈自己。
特别是这两年的露营文化,只要去露营,那肯定有帐篷,只要有帐篷,那必定有烧烤架,只要有了烧烤,那肯定还会有点小酒,还有饮料,还有各种零食等等。
总之能满足你既想娱乐,又能吃喝,还能还能玩乐的多方位需求。
想想咱们周围的人群除了露营之外,假设只是去一个景点游玩,不带帐篷的那一种,去哪儿能少得了吃吃喝喝的东西?
即使去看一部电影,影院门口也有各种小吃零食售卖,谁能保证去看电影时,包里不带点零食?
在吃的这方面咱们从来没有让自己吃亏过,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不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
如今的吃东西已经不是一种生理需求,如今吃的是文化,吃的是精神食粮。
就像前段时间的闰月还是母亲节来,反正就是需要给娘家人送花馒头等的那个节日。
一开始当我们知道这个节日的时候,还是从蛋糕店里面售卖蛋糕鱼才开始的。后来改成了用馒头蒸的鱼,还有什么动物来,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
如今开始演变为一个花篮,用面粉加各种色素做出来的五颜六色的花篮,里面有各种花,还有小动物,反正是挺好看的一个小玩意儿。
那些个花篮真正用的食材不过几两面粉而已,售卖起来却是要几十元甚至100元左右才能买到一篮。
如果家庭经济水平稍微好一点的还好说,像是咱们这些农家子弟出身的人,买那么一个花篮回去,一看那个造型和价格肯定会把老母亲给心疼坏了。
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情况下,你所食东西的质量、安全要求都会有一个新的提升。伴随着食物的丰富,各种各样的挑食也开始呈现出来。
有的时候去我们食堂,在垃圾桶里面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挑食怪象。
比如说有的同事吃鸡蛋只吃蛋白不吃蛋黄,有的同事吃包子只吃包子馅不吃包子皮,还有不吃这个菜不吃那个菜等。
总之看看垃圾桶里面倒掉的那些剩下的饭食,足以让老祖宗拍着巴掌跺着脚,喊声“败家子”。
有的人喊着饭不够吃,有的人喊着菜不好吃,有的人却半盘半盘的往垃圾桶里面倒,用老祖宗的话说,这就是“肉多了嫌肥”,没饿着。
当然了,看着那些兴致勃勃做菜的人,兴致勃勃烤肉的人,一般是两个极端,要么瘦,很瘦,那是专职烤肉,为了烤给别人吃的人。要么胖,大腹便便,那是自己边烤边吃,主要为了愉悦自己的人。
总之,只要提到吃,即使是陌生人也会突然很有话题,谁都离不开吃,不止你不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