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厂里的晚会,能在嘉宾面前展现实力,他深感自豪。
有人带头了,其他人也纷纷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掌声渐渐响起,并逐渐热烈起来。
掌声震耳欲聋,几乎掩盖了何雨柱的歌声。
后台,于海棠同样情绪高涨。
成功了!
花姐难以置信地捂着头,看向身边的陈师傅,发现他也是一脸惊愕。
听到掌声,花姐也激动地鼓掌。
她忽然想到小张,忙朝那边望去,见小张站在凳子上,不知从哪弄来一面五星红旗,在头顶挥舞。
\"还算识相!\"
花姐本想去找小张理论,可转念一想,算了,看他表现还可以,就放过他吧。
否则真让他尝尝厉害。
掌声渐渐平息下来,但配音已结束,何雨柱无奈地耸肩。
\"何主任,再来一遍!\"
小张站在凳子上挥动红旗,格外引人注目。
他高声呼喊,要求何雨柱再来一次。
\"再来一遍!\"
\"再来一遍!\"
\"再来一遍!\"
现场沸腾,众人齐呼让何雨柱重唱。
\"好吧,那就再来一遍!\"
后台,于海棠一听,立即让人重新播放唱片。
【唱支山歌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何雨柱开头唱道:\"大家一起唱!\"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光辉照我心。
】
这首歌当时很流行,几乎人人都会。
虽然这种全员合唱的形式大家从未见过,但有几个胆大的年轻人率先跟上。
【嗬...
残酷的鞭子抽我身,
母亲只会泪淋淋;
......】
接着,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最后,全场观众全都站起来,融入这歌声的海洋。
【唱支山歌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光辉照我心,
光辉照我心。
】
后台,于海棠也被这热烈的氛围感染,情不自禁地加入歌唱。
厂庆晚会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效果超出预期。
晚会追求的就是全员的参与感、荣誉感和快乐。
何雨柱以独特的方式让大家融入其中,轻松达成了目的。
前排一位外来中年男子,似乎是众人中地位最高的人,他鼓掌对李厂长说道:“李厂长,你们厂真是卧虎藏龙!这位年轻人很会识才。”
另一位宾客也说道:“李厂长,虽然这样说可能会让您不太高兴,但我还是要讲,这孩子在你们这里实在是有些埋没才华了。”
李厂长听后哈哈大笑,能得到这样的夸奖实属难得。
这评价也是一种肯定,毕竟何雨柱是厂里培养起来的。
何雨柱演唱完毕,仍站在原地未动。
穿着长裙的于海棠惊艳出场,从后台走到何雨柱身边停下。
于海棠现身时,李厂长心中一震。
他竟不知厂里来了这样一位 ** 。
上次见到这么美的还是秦淮茹,但他俩距离太远,始终没有接触的机会。
没想到还未行动,又有这般 ** 出现。
李厂长目不转睛地盯着于海棠,仿佛想要透过她的长裙看清全身。
两人同台而立,一个英姿飒爽,一个娇柔动人,宛如一对金童玉女。
台下的年轻人大都羡慕,但更多人给予掌声。
于海棠脸颊微红,未曾想到初次组织活动便如此成功,内心激动不已。
但她感受到身旁何雨柱坚实的身形,渐渐平复下来。
台下,秦淮茹紧咬嘴唇。
无论她如何厉害,在这样的场合都难以施展。
这妖精!
她狠狠盯着于海棠。
此时已是阳历五月底,天气渐热。
于海棠身着连衣裙,将身段展现无遗。
太不像话了!
秦淮茹目光落在于海棠凸出的部位,但随即低头看看自己,尽管穿着不显身材的工装,但自认优势明显。
秦淮茹深知男人的本性,她坚信即使何雨柱有了新欢,也绝不会完全忘记她。
她觉得自己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无法被抹去。
何淮茹默默咒骂着于海棠,而此时台上于海棠与何雨柱正开始主持晚会。
他们向观众问好,随后默契地鞠躬,赢得了热烈掌声。
于海棠介绍道:“十年前,红星钢铁厂从废墟中崛起。”
何雨柱接着说:“十年后,红星扎根京城大地。”
他们形容红星如同一颗优质种子,茁壮成长的小苗……
随着开场结束,一系列节目陆续登场。
尽管那个时代的才艺不算丰富,但大多数人总能展现一二。
有曲艺、杂技、相声,还有舞蹈,何雨柱看得津津有味。
这些原汁原味的表演与影视剧中的场景截然不同,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一个节目由于海棠报幕,何雨柱献上一首歌。
他优雅地登台鞠躬,开口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首七十年代末的歌曲,相较于六十年代的作品,在旋律和歌词上更显流行感,但又不至于让人难以理解。
一曲终了,听众深受感动。
晚会结束后,人们在归途中热议,何雨柱的表演让他们赞叹不已。
晚会结束后,在来宾的坚持下,何雨柱与他们进行了简短的交谈。
于海棠站在不远处观察着这一幕,只见何雨柱从容自若,与那些她一直认为高高在上的存在谈笑自如,毫无拘谨之态。
于海棠的目光变得柔和,一颗少女的心悄然沦陷。
---
**从未有过如此感受,冉秋叶觉得学校的每一天都格外漫长。
开学之初,身为学生会负责人,她本该兴奋地提前返校,可如今她却觉得日子难熬。
回到学校后,没有太多事情值得期待,生活显得枯燥乏味。
她开始怀念白海公园,想起静心斋,也想起何雨柱。
在他身上,她看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虽是厨师出身,却满腹诗书;看似文弱,实则身怀绝技。
两人相遇的过程颇具戏剧性,从最初的怀疑到彼此熟悉,经历了不少曲折。
不知不觉间,冉秋叶意识到,何雨柱的存在已经深深影响了她的生活。
他的性格和独特之处吸引了她,这种情感在她二十多年的生活中从未有过。
作为一位文学专业的高材生,她发现自己竟然从心底敬佩起这个男孩。
冉秋叶习惯阅读大量书籍,尤其喜欢外国文学作品,所以她的思考方式常与普通人不同。
然而,她惊讶地发现,自己许多观点竟与何雨柱一致,而他的见解更是超前,有时甚至让她觉得超越了时代。
何雨柱对报刊上某些观点的点评总让她耳目一新。
她渴望与何雨柱交流,尤其是聆听他的话语。
她甚至幻想,如果何雨柱也在同一所学校该多好,那样他们就能每天见面,畅所欲言。
每次与何雨柱交流,她都觉得思路开阔了许多。
为了见到他,周六下午她早早回家,赶往白海公园。
遗憾的是,那天恰逢红星钢铁厂的厂庆晚会。
当然,即使不是晚会,何雨柱也很可能不会出现,因为他们约在周日见面。
当晚未见到何雨柱,冉秋叶显得有些失落。
第二天清晨,何雨柱骑上自行车直奔白海公园。
这是他和冉秋叶的约定,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在这里碰面。
何雨柱并不知道冉秋叶昨晚已经去了白海公园,否则就算再晚,他也一定会赶过去的。
何雨柱心中充满期待,那个如水莲花般纯净的女孩,承载着他所有的美好憧憬。
与娄晓娥、秦淮茹以及于海棠相处时,他总会联想到占有、床、冲动等词语,但唯有和冉秋叶在一起时,他的内心无比平静,只愿静静相伴,无需言语,享受这份宁静的美好。
静心斋内,何雨柱一眼就看见了那个女孩。
冉秋叶安静地看书,但微微颤动的睫毛泄露了她的心思——她早已注意到走过来的何雨柱。
“秋叶!”
冉秋叶心头一震,这是何雨柱第一次这样称呼她。
那种感觉很特别,仿佛有一丝电流穿过心间,既痒又麻。
“哎!”
冉秋叶轻声回应,合上手中的书,抬起了头。
看着高大英俊的何雨柱,即便到现在,冉秋叶依然难以将他与厨师联系起来。
“要不要一起去电影院?”
“好啊!”
冉秋叶爽快地答应了。
这个时代可供娱乐的方式不多,对年轻人而言,电影院或许是谈情说爱的最佳场所。
大华电影院当天上映的是《早春二月》,讲述了两个年轻人相爱相识,却因误解分开,最终又在社会浪潮中重聚的故事。
对于何雨柱来说,这样的电影总是很直接,基本上开头就能猜到结局。
冉秋叶看电影的数量不及何雨柱多,但她读过不少文学作品,熟悉常见的叙事模式。
两人目光聚焦在银幕上,心思却都放在彼此身上。
难得能见面,而且冉秋叶即将毕业,何雨柱希望借此机会增进两人的关系,这样毕业后他们就可以结婚了。
夜色中,何雨柱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
他的动作格外轻柔,唯恐惊扰到身旁的冉秋叶。
那个时代,街上牵个小手都会被误会成流氓,人们对男女界限看得极重。
即便私下交往,似乎也遵循同样的规矩,具体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何雨柱屡次尝试牵手,却总是被一些小意外打断。
另一边,冉秋叶早已察觉了他的举动。
她心跳加速,起初想要缩回手,却又情不自禁地放回去。
冉秋叶脸颊微热,她很想摸摸那双手,感受它的温度,却又害怕被发现,觉得十分尴尬。
++
冉秋叶本以为自己能坦然面对爱情。
她读过不少爱情故事,向往那种随性洒脱的恋爱方式。
然而,当真正置身其中时,还是感到忐忑不安。
电影即将结束,何雨柱不愿错失良机,最终坚定地握住她的手。
一只温暖的大手覆在她纤细的手上。
冉秋叶身子微微一震,眼睛轻轻闭上,睫毛轻颤,显露出内心的波动。
何雨柱轻轻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她的清凉,将自己的温度缓缓传递给她。
两人已无心继续观影,五指相扣,仿佛成了彼此的听诊器,感知着对方的气息、温度、节奏以及情感。
这一握,让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散场后,灯光亮起,冉秋叶略显害羞,但两人间的拘谨已然消失。
---
一举一动间,多了一份默契。
离开影院,坐在自行车后座,冉秋叶自然地环抱住何雨柱的腰。
随后,她将脸轻轻贴在他的背上。
自行车缓缓前行,朝着幸福的未来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