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一件事我要提前说清楚。
这次做生意,我出多少就占多少股,多了不要。”
之前贾建设说不用出钱,直接给干股,这不是占便宜吗?他可不愿意。
\"柱子哥,我跟你说...\" 贾建设无奈地说。
\"你不用说了,我又不是没钱。”
\"既然咱们合伙做生意,共同出资是理所当然的。”
\"哪有不出钱却能分红的道理。”何雨柱严肃地说。
\"柱子哥,你听我说。”
\"我给你的这叫干股,国外很多公司都这么做,一时半会儿我也解释不清。”
\"这样吧,既然柱子哥这么说,那你就出一成五的资金,我给你三成股份,这样总可以了吧?\"贾建设提议道。
\"可是...\"何雨柱仍有些迟疑。
\"行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那...好吧!\"丁。
次日
何雨柱吃完早饭便赶往单位准备辞职。
他辞职很简单,直接去厂长办公室找贾建设即可。
好在贾建设现在已是厂长,否则以何雨柱作为部门主任,说不干就走,绝不会如此轻松。
接替何雨柱担任食堂主任的人选也已确定,是乔金生,他曾是最早的食堂主任,后又协助贾建设做过交易。
自从贾建设停止做生意,他就被提拔为面点班班长。
乔金生性格大变,如今对谁都客客气气,为人也变得仗义,加上多年班长资历,由他接任食堂主任,大家心服口服。
\"可以了,柱子哥,你去财务科结清工资,这事就结束了。”贾建设将一张条子递给何雨柱。
\"行,我这就去。”何雨柱知道贾建设事务繁忙,接过条子后便离开了办公室。
贾建设近几天事务繁杂。
身为厂长,他的辞职远比何雨柱复杂得多。
不仅要上报辞职申请,还需向厂里的相关人员交代清楚。
尤其在他离职后,韩庆阳能否顺利接任厂长一职。
若无法接任,他还需对韩庆阳等人做出妥善安排。
总之,贾建设想顺利辞职并非易事。
上午工夫不到,何雨柱辞去公职开饭店的消息就在整个轧钢厂传开了。
大家对此十分不解,认为他脑子糊涂了,放着铁饭碗不要,非要自己开餐馆。
何雨柱现在的月薪加上补贴快接近百元,全厂没几个比他工资高的。
工作还轻松,未来也有保障。
他上面有人,贾建设和韩庆阳都罩着他,再熬几年当副厂长不成问题。
后厨不用他动手,就是喝茶看报。
这样轻松又有前途的工作,别人想不通才怪。
要是大家知道连厂长贾建设也要辞职,那反应肯定更大。
毕竟何雨柱辞主任大家都难以接受,更别提贾建设这个万人厂长了。
大家可能觉得他疯了才会这样做。
贾建设不管别人怎么想,他已经提交了辞职申请,只等批准。
他最近忙着找人装修火锅店,打算先开一家让何雨柱积累经验。
等供货渠道稳定了,再大干一场。
他还没来得及找韩庆阳谈辞职后的安排,因为怕麻烦,而且韩庆阳的想法和他完全不同。
这件事还得杨政民去老爷子那里做工作。
杨政民现在常在老爷子那边,和大领导一起,他知道贾建设要开店的事。
起初他也不理解,但在大领导的引导下逐渐改变了看法。
可以看出,站得高看得远。
这十年,大领导大多时间待在南方。
他的思想因某种契机得以极大释放,因此对“开放”政策表现出坚定支持。
他将此次“开放”视为一次绝妙之举,也深切感受到了相关决策者的决心,特别是那句“一百年不动摇”的承诺。
当贾建设提出开店计划时,立刻获得了高层的鼎力支持。
事实上,这位领导近来一直在为贾建设联系人办理开设大型饭店的事宜。
要知道,这家饭店引入外资的性质意义重大……一旦成功,可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韩庆阳本欲带着怨气前来告状,却反被杨政民等人教导了一番。
贾建设笑盈盈端出一盘西瓜,看着像小学生受训的韩庆阳,忍俊不禁。
最终,贾建设的职位将由韩庆阳接替,但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考量。
薛副厂长一派势力不小,他长期担任常务副厂长,此次厂长空缺,他必有想法。
若韩庆阳无法出任厂长,则争取让他成为常务副厂长,至少能保障未来利益。
此事需等待上级权衡,非他们所能左右。
于是众人边吃西瓜边扇扇子,敲定了此事。
韩庆阳心中积郁不少,多次斜视贾建设。
无论老干部们如何劝导,他仍不解其中深意。
其实,他缺乏长远眼光,受限于自身地位亦属正常。
贾建设与何雨柱接下来几天全力装修火锅店,他也搬到了老爷子家中居住,以免回到杂院后闲言碎语过多。
关于辞职传言四起,解释起来颇为麻烦,贾建设计划不久前往草原与巴尔特商谈货源稳定问题。
至于大冰柜和铜火锅的问题也已解决,多亏了蔡全无妻子在百货商店工作的便利。
他这些年一直在小酒馆工作。
几年前,他的妻子被担任粮店主任的大哥安排进了百货商店工作。
这次仍是蔡全无不知从哪儿得知贾建设要开饭店的消息,主动找上门来。
否则,这两台铜锅和冰箱确实会让贾建设头疼。
解决铜锅和冰箱的问题后,贾建设前往刘庄村,与刘树根商议招人之事。
同时,他还想让刘庄村帮忙养羊,并希望邻近几个村庄也能加入。
贾建设计划将刘庄村打造为自己的后勤基地。
毕竟交通不便,运输队又未组建完成。
冬季前往草原尤为困难。
贾建设提前支付了一些钱给刘树根,这笔钱用于村民购买羊羔,也算是定金。
若附近村庄不同意合作,就由刘庄村先行养殖。
毕竟其他地方的人未必会像刘庄村这样完全信任贾建设。
实际上,信任是相互的,贾建设对刘庄村也充满信心。
刘树根听闻此事,十分高兴。
每户养几只羊,再让孩子带去山上放牧,既轻松又能带来额外收入。
只是招人一事还需仔细考量。
他并不担心村民不愿参与,而是怕大家都抢着报名。
毕竟在农村,多数人都向往城市生活。
即便做服务员,贾建设也不至于亏待他们。
或许可以派二儿子和儿媳去试试。
不过此事还需进一步斟酌。
好在时间充裕,贾建设决定等从草原返回时再挑选合适人选。
目前,贾建设有些后悔没早购置一辆运输车。
当时购买并非难事,如今却为此苦恼。
无奈之下,他只好向轧钢厂暂借一辆。
幸好他仍是厂长,借车不算难事。
看来回来后必须置办一辆车了,不然实在太不方便。
临行前,贾建设让庞庆丰将车辆彻底保养一番,才安心出发。
独自踏上旅途,他深知凭借空间之力可规避多数风险。
油料与工具充足,先前存入空间的资源尚未耗尽,足够支撑此行所需。
然而,此次草原之旅后,他便需庞庆丰协助补给。
唉!
若开放的脚步再快些就好了!
抵达坝上小镇仅用不到两天,除连夜赶路外,也得益于近年来道路建设的进展。
几条隧道的贯通显着缩短了他的行程。
步入小城,贾建设很快找到那家熟悉的店铺,要了一碗热腾腾的羊汤和两张饼。
这店是巴尔特推荐的,他当年求学时常在此用餐,店长与他们一家也算旧识,应知晓巴尔特一家的情况。
“痛快!”
饮尽最后一滴羊汤,贾建设满足地长舒一口气。
洁白浓稠的羊汤配以胡椒和辣椒,既暖胃又发汗,畅快至极。
询问店主巴尔特一家的去向,得知他们确实在向草原更深处移动。
眼下正值牧草丰美之时,他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良机,还需囤积过冬的草料,因此只能深入草原放牧。
既然如此,他无话可说,只能继续前行,只盼避开狼群。
于是,贾建设驱车驶入草原腹地。
两天后,他终于找到巴尔特一家。
此刻,他们正与巴尔特的两位兄弟及其家人一同放牧。
巴尔特见到来访的贾建设,欣喜异常。
多年未见,他曾担忧贾建设可能遭遇不测。
然而,在那段大探索时期,尽管对地广人稀的大草原影响有限,他依然无法轻易脱身。
可大草原的人也听闻外界的诸多不如意。
巴尔特虽只是普通牧民,却已成家立业,肩负责任。
即便内心牵挂贾建设,他也无法抛下家人前往燕京城。
唯有祈求“长生天”,祝愿“贾建设兄弟”平安顺遂,化险为夷。
他的两位兄长知晓巴尔特与贾建设交情匪浅,便主动承担起守护家中牛羊的任务,让他先行返回。
巴尔特的母亲琪琪格见到贾建设,同样满心欢喜,热情邀请他进入蒙古包。
不久,客人馈赠礼物之时,贾建设取出几块陈年砖茶与车上携带的五壶散装烈酒相赠。
这些砖茶保存多年,未曾耗尽,此刻恰能物尽其用。
而那些酒,则是草原人钟爱的浓烈散酒,他们日常大碗饮酒、大块吃肉。
这壶酒约有三十斤,五壶加起来足有一百五十斤。
巴恩克大叔与巴尔特兄弟各分一壶,剩余的正好供众人共饮。
然而令贾建设意外的是,豪爽的巴恩克大叔竟已在前年辞世。
实际上,在草原生活,肉食与烈酒相伴,尽管牧民体格健硕,但鲜有人长寿。
巴恩克大叔离世后,巴尔特兄弟便分家另过。
如今,每位兄弟都组建了大家庭,分家有助于各自更好生活。
巴尔特身为最小的弟弟,已有三个子女,两子一女。
孩子们虽年幼,却已擅长骑术,方才还协助巴尔特放牧。
母亲则随巴尔特一家同住。
当年巴尔特备受父母宠爱,因此母亲在父亲故去后,选择与他们共同生活。
虽然分家,每到夏季,兄弟们仍会相聚于草原深处,一同放牧、储备干草,彼此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