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做了主任后就变了。
你知道吗,他为了上位竟然出卖了自己的岳父。
那不只是他的岳父,更是他的恩人啊。
没有老岳父的帮助,他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真没想到这个人如此无情无义。”
“连恩人都能背叛,别人在他眼里又算什么?”
“得知 ** 后,我对他的看法彻底改变了。
从那之后,我就很少和他来往了。”
昨日饮酒至深夜,散场时大家都已微醺。
最后贾建设依旧没能从李主任那里获得关于李民富的消息。
毕竟结果早已注定,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贾建设并无遗憾。
何雨柱得知贾建设此次是单独返回,便邀请他搬回大杂院居住。
贾建设思虑再三,认为此时四合院可能已少了许多麻烦事。
搬回去既能住得安心,还能经常去何雨柱家蹭饭。
贾建设一向独居,也不愿每天自己做饭。
这些年过惯了安逸生活,他也变得有些懒散。
但天天下馆子又显得过于张扬。
尽管形势正在好转,但全面开放仍需时日,而且即便开放初期也会充满波折。
综上所述,贾建设最终决定暂时入住大杂院。
贾建设近期打算在四合院暂住一段时间。
等家中有女性成员归家后,再迁回原居所。
四合院的居住条件已准备妥当,即贾家早前留下的两间房。
屋内家具虽显老旧,但他并不打算更换或重新购置,尤其是那张土炕床,只需铺设新床单和垫被即可满足日常需求。
至于桌椅等物,他也不介意凑合使用。
消息迅速在大杂院中传播开来:贾建设即将入住。
居民们对此充满好奇,却并无反感。
即便他已卸任轧钢厂主任一职,但其过往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得罪这样的人物显然不明智。
况且,现任大杂院老大爷何雨柱特意召集全体会议,热烈欢迎贾建设的到来。
当天,贾建设刚搬进四合院,连床铺都尚未整理完毕,便被何雨柱邀请至院内聚会。
会上,何雨柱端坐主位,模仿从前三位老大的习惯,手中始终握着大茶缸。
待众人到齐后,他清了清嗓子,宣布:“今日召集大家,是因为我们大杂院将迎来一位新邻居——前轧钢厂食堂主任贾建设。
从今往后,他是我们的一员,请大家热烈欢迎。”
此话一出,掌声雷动。
贾建设谦逊致谢,并提议次日宴请全院居民。
他强调人数众多,希望得到协助。
这番安排赢得更多掌声,众人纷纷表态支持。
\"瞧见没,当头儿的就是不一样。”
要论谁最开心,那非阎埠贵莫属了。
\"豪气,建设这性子就是大气,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他的本色依旧未改。”
\"老伴儿,听见没?人家说的那些话,明天可别忘了早点去帮忙啊。”
阎埠贵这话看似亲密,实则只是想多占些便宜罢了。
\"嗯,知道了,你放心吧,明天一早就过去。”
这对夫妻结婚多年,三大妈自然明白丈夫的心思。
无非是想趁机带点菜回去,省点家里开销。
周围有不少人看着他们俩,眼神带着些许不屑。
邻居们对他们这点小算盘了如指掌。
只是这些目光都很隐晦,阎埠贵夫妻并未察觉。
次日清晨,正值周日,又有宴席待办,大杂院顿时热闹非凡。
早餐刚过,众人便在院子 ** 忙碌起来。
有人洗菜,有人搬桌,场面十分热闹。
为筹备今日宴席,贾建设特意取出一只百斤重的羊。
他这般阔绰,让大杂院的住户们都惊呆了……
不过既然是他人请客,又不需自己掏腰包,大家很快乐开了花。
这只羊光是肉就有七十多斤。
按人数算,即便大杂院有上百人,每人也能分到至少半斤肉。
剩下的骨头还能熬汤,肉亦可搭配其他菜肴。
如此盛宴,岂不丰盛?
何雨柱虽对贾建设拿出整只羊感到意外,但深知这对贾建设而言并非难事。
因此他并未多言。
消息迅速传遍整座大杂院。
许多人蜂拥而至查看。
亲眼见到那只白条羊后,众人兴奋不已,恨不得立刻开席。
因围观者众多,三大妈几次想偷偷取些羊肉都未能如愿。
那天宴请完四合院众人后,贾建设接连数日拜访旧友。
一圈走下来,发现这些老友境况尚佳。
杨政民夫妇已退休,女儿萱萱也长大成人,在火车站工作,正值婚嫁之龄,据说正与一名警察交往,婚事似乎近了。
虽七年未见,萱萱依旧亲热地唤他“建设哥”。
然而,杨政民这些年生活不易,虽然平安无事,但一家生计颇为艰难。
贾建设对此并未感到意外。
当年临行前,杨政民便一直在帮助那些受冲击的老同事。
他被调离原职后,自然无法再获取额外利益,仅靠微薄的工资养家已属不易,更别说还需分出部分接济他人。
因此,那天贾建设便预见到这样的情况,特意带去了30斤白面、一些肉、罐头和糖果。
并非吝啬不愿多给,而是当时而言,这已是重礼。
他计划日后定居燕京城,平时可常去探望,真正需要时再施以援手。
探望完杨政民后,贾建设又前往刘庄村。
因位置偏远,该村未受太大影响,村民反而凭借专注生活改善不少。
尤其是近两三年新建的房屋,整齐美观,足以证明生活水平提升。
刘树根卸任大队长后,由其长子刘建军接任。
虽七年未见,重逢依旧亲切。
与刘树根父子交谈后,贾建设又探望了几位老干部的旧部,发现他们生活安逸,均已成家立业。
临别时,他分别赠予他们白面、肉及一些现金。
起初对方执意推辞,直至得知这是老领导的嘱托,方才感激接受。
贾建设所言属实,这些馈赠确是老领导的安排,多年来他始终牵挂这些部下,本打算同行返回,但贾建设认为时机未到,建议推迟一年。
老领导虽不解原因,却信任贾建设,同意一年后再归。
几天后,贾建设收到一份任命书。
任命书上显示,他被委任为红星轧钢厂的常务第一副厂长,并兼任轧钢厂的某个副主任职务。
真是出人意料,兜了一圈后,他又得回轧钢厂工作了。
贾建设清楚任命书的来源,也知道当前并非最佳时机,但他并不抗拒这份工作。
他明白要实现之前的计划还需时日,也不可能无所事事地待着,有一份工作总比没有强。
理清思绪后,他带着任命书正式履职。
贾建设回归的消息迅速在轧钢厂传开,就像一阵风般席卷全厂。
尽管轧钢厂有不少新面孔,但认识他的员工仍是多数,尤其是管理层。
即便李民富近年来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人马,但多数重要岗位仍由原来的骨干担任,比如中间派的薛副厂长和韩庆阳等人。
让李民富最为震惊的是贾建设的突然回归。
他完全想不通,为何贾建设在离开七年后的此刻再度归来,而且一回来便成为副厂长,仅次于厂长的位置。
这次的“空降兵”竟然是贾建设,这与之前的聂磊完全不同。
聂磊初来时毫无根基,而贾建设不同,他在轧钢厂原本就有不小的影响力,即使过去七年,他的旧部依然牢牢掌控着关键部门:食堂的何雨柱、后勤部的徐威以及民兵连的韩庆阳。
想到这些,李民富不禁蹙眉。
难道贾建设真的回来针对他?抑或背后另有其人,派贾建设来争夺轧钢厂的控制权?
他一时难以理解贾建设此次归来的意图,决定暂且静观其变。
李民富的胆怯实属无奈,他近况堪忧。
不仅身后有人可能遭遇不测,轧钢厂内部对他“被出局”的呼声愈发高涨。
他已觉察气氛异常,认为局势即将生变。
本打算一旦察觉异样便立即离开,毕竟这些年积攒的财富足以让他安逸余生。
如今对他而言,安全最为重要,因此对贾建设归来并未轻举妄动。
“今日召 ** 议,是因上级派来一位新副厂长。”
“诸位应都认识他,即昔日食堂主任——贾建设。”
掌声响起,李民富带头鼓掌,众人亦随声附和。
“感谢诸位,彼此皆熟识,无需多言。
今后还需大家支持。”
贾建设起身笑谈。
“建设,多年不见,你重回厂中,实在意外。”
“不必客套,有事直说即可。”
薛副主任身为中间派领袖,此言无疑传递出对贾建设的支持之意。
多年来,这些中间派对李民深感不满,不仅贪婪且屡次削弱其权力。
前文提及,他们仅在自身利益受损时才有所行动。
但此前李民势力强大,厂内缺乏强有力对手,他们只能隐忍待机。
贾建设的到来为他们提供了契机,故薛副主任明确表态支持。
“薛副主任过誉了,日后必当求助。”
贾建设并非愚钝之人,对方既然表达了歉意,他自然欣然接受。
“行了,闲话待会再说。”李民富皱眉看着突然插话的薛副主任,心里极不舒服,却又不想与贾建设正面交锋。
这关乎工厂的大事,你贾建设总不会因私废公吧?
见众人安静下来,李民富满意地点头,觉得自己的权威依旧稳固。
“我认为,让贾副厂长分管食堂、后勤部以及民兵连比较合适。”李民富缓缓说道,“毕竟他曾主管过食堂和后勤部,接手这些工作能迅速进入状态。
而民兵连关系工厂安全,作为常务第一副厂长,按惯例应分管重要部门,这是再合理不过的安排。”
薛副主任立刻反对:“我不赞同。
根据职责分工,常务副厂长的主要任务是抓生产。
我们应该让贾副厂长分管一线生产部门才对!若让常务副厂长管理民兵连,传出去岂不让其他工厂笑话?”
李民富的心思大家心照不宣,薛副主任此举显然是为了削弱他的势力。
此次分配便是个绝佳的机会,只需从李民富手中夺取一个车间的管理权,便足以削弱其影响力。
“没错!常务副厂长不抓生产确实说不过去!”
“若被外人得知,岂不是要笑掉大牙?”
薛副主任话音刚落,几位中间派便随声附和。
“我赞同李主任的观点。
贾副厂长之前负责食堂和后勤工作,如今继续管理这两个部门同样合适。”
“没错,生产固然重要,但厂里的安全同样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