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并非惧怕他们,只是不愿搭理罢了。”好,干杯!”他爽快回应,与贾建设举杯共饮。
贾建设同样豪迈,无需过多寒暄。
多年交情加上亲戚关系,一切尽在酒中。
“韩连长,记得上次我们三人赴旧疆,恍如昨日,时光飞逝啊。”贾建设见韩庆阳难以融入葛洪兵的圈子,便主动搭话。
思索良久,他们三人能聊的无非是那次旧疆之行。
“确实,时间过得真快,唯有傻柱依旧如故。”韩庆阳亦感叹道。
彼时他只是副连长,贾建设不过食堂主任,五年过去,他已升任连长,贾建设添了个副主任名号,唯独何雨柱仍是食堂班长。
“啰嗦这些作甚?不变岂非好事?我不似你们般多愁善感,来,喝酒!”何雨柱直率如常,多年未改。
贾建设和韩庆阳相视一笑,举杯一饮而尽。
众人的目光聚焦在葛洪兵身上,唯独李民富例外。
他的视线始终落在贾建设那里。
看到贾建设并未与薛副主任那些老谋深算的人搅合一起,他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李民富对厂里的中间派老油条早已心生不满。
这些家伙倚老卖老,对他总是阳奉阴违。
先前他忙于对付聂磊,无暇顾及这些人。
如今他已腾出手,又掌控了分厂权力,是时候整治这些人了。
只要贾建设不掺和进来,对付这群老油条并不难。
刚才表面上他似乎关注葛洪兵,实际上一直盯着贾建设这边。
看来贾建设跟这些人没什么瓜葛,这群老油条的好日子恐怕到头了!
相比之下,女人那边气氛融洽得多。
陈雪茹本就擅长交际,有了马敏在一旁帮忙,再加上薛夫人和徐玉荷的热情相待,桌上欢声笑语不断。
陈雪茹能力强,马敏也不逊色。
两人左右兼顾,将桌上的女客人都照顾得妥帖。
丰盛的菜肴,主人又殷勤待客,这些夫人自然十分满意。
宴席持续到下午两点才结束。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后,贾建设坐在沙发上长舒一口气。”累死了,柱子哥,今天你都看到了,我说不愿搬来你还不信。
这些所谓的领导,个个都是老狐狸啊!”他无奈地说,“幸好我没打算常住这里,不然肯定被烦死。”
“看来住楼房也并非全是好事。”何雨柱点头附和。
他一直默默观察,天哪,那一整桌的老狐狸,说话转弯抹角,好像怕被人听懂似的。
若让他搬到这里,他连想都不会想。
他是地地道道的燕京爷们,喜欢大杂院的生活,离不开那里的邻里和故事。
“雪茹,现在相信了吧?”贾建设侧头看向陈雪茹。
“信了,没想到事情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不仅仅是那些男人,连他们的妻子也分派系,大圈套小圈。”
“住在这里远不如大前门那边自由。”
陈雪茹想起之前遇到的那些夫人们,心中直犯难。
这些女人个个都不是省事儿的主儿。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她们来说再平常不过了。
尤其是徐玉荷和薛夫人,表现得尤为突出。
刚才送别她们时,这两个女人走的时候话里话外全是在贬低对方。
谁曾想,刚刚还称兄道弟的姐妹,转眼间就成了这样。
陈雪茹算是开了眼界。
她见过不少表里不一的女人,但像这样恶意中伤他人的,还是头一回。
什么对方 ** 啊,外面养小白脸之类的。
要知道这不是现代社会。
如今正是大探索时代,这种话可是不能随便乱讲的。
...
“建设,差点忘了告诉你一件事。”马敏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立刻转向贾建设。
“嫂子,有什么事尽管说。”
“是这样的,秋叶的父母听说他们以前的单位可能要找麻烦,说是要把他们带走……”
“他父亲病得很重,母亲身体也不好,要是真的被抓走……岂不是要了他们的命吗?”
“昨晚知道后,秋叶本想亲自来找你,但她不知道你住哪儿,就先告诉我了。”
“我想着今天要过来看看你,就让她先留在家里等消息,结果今天忙着应付那些人,差点把这事给忘了。”
马敏庆幸自己及时想起来,不然出了事,她真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个好朋友。
“上次我去探望他们时你也一起去的,那两位老人很好,建设,如果你有办法,就帮帮他们吧。”
何雨柱想起上次见到冉秋叶父母的情景,忍不住也开口说道。
“唉,帮他们是举手之劳,但这城中已不宜久留,只能将他们送往乡下居住。”
“我看这样,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去冉秋叶家,今晚就把她父母送出城。”
贾建设如此痛快地应允,不仅是因为何雨柱夫妇的请求,更因为他对冉秋叶的性格颇为欣赏。
自冉秋叶到后勤科工作以来,不止一人在贾建设面前称赞过她。
后勤科的人都喜欢这个谦逊、勤劳的女人,尤其她懂得感恩。
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后,她便用其中的一部分买了礼品送至贾建设办公室。
要知道,这笔钱对她而言意义重大,因为她需要依靠它养活全家。
此外,她常在贾建设下班后悄悄到办公室帮忙整理,却从不打扰他的工作。
虽然她以为自己做的这一切无人知晓,但贾建设一直看在眼里,只是未曾提及。
像这样一位善良的女人,贾建设怎能袖手旁观?
转眼间到了1968年年底。
贾建设在这个时代已生活了十三年之久,从当初的十七岁少年成长为如今三十岁的成熟男子。
岁月并未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痕迹,依旧显得年轻。
唯一不同的是,他比以往更加沉稳,气质中也多了一丝威严。
近几个月,城市逐渐安静下来,大量人口涌向乡村,连刘庄也迎来了不少新面孔。
然而,这些人必须参与劳作,否则无以为生。
不得不承认,理想与现实总存在差距。
能够来到刘庄已是幸运,至于其他地方……
“‘三’若想知道详情,可以查阅资料或观看那个时代的电视剧和书籍。”
幸好,贾建设早已妥善安置好冉秋叶的父母以及老爷子的三位老同事,放在当下,这并非易事。
差点忘记提,贾建设在刘庄村的新房已经建好了。
三间土坯房,外加一个小院子,土炕和灶台也都齐全。
他之前还偷偷放了些旧家具和被褥进去,以防万一需要临时居住。
房子建得低调,与村里其他房屋无异,位于村子边缘,靠近山林,成了绝佳的中转站。
如今村里来了外人,与刘庄村的交易变得不便。
但有了这房子,刘建军收完东西后,可以直接存放到这几间房里。
其实贾建设并不缺这些山货和野味,他坚持收购主要是为了帮助刘庄村的村民。
多年交情,他不愿看着他们生活困苦。
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他懂,免费帮忙的事不能做,于是收购山货和野味成了最好的方式。
临近过年,刘建军那边的收成差不多了。
贾建设不仅给安排好的几人送了些吃食,还顺便收了房子里的山货和野味。
至于钱,他早先已交给刘树根。
农村本就艰难,他不愿让刘庄村的人吃亏。
村里的新开山田收成不错,再加上定期卖给贾建设野味和山货,村民们的生活比前几年好了不少。
这次有了这笔收入,过年时也能买些日用品了。
贾建设这次送给刘树根和刘建军布料、食用油,还附带了一些点心和糖果,这些都是农村稀缺的物品。
刘树根父子回赠了肉和鸡蛋,特别是刘建军,还特意送来几只山鸡。
这几年大家的日子渐渐好转,林子里的山鸡也多起来了。
对了,明天贾建设打算去坝上的小镇一趟。
自从上次搬家时吃了那顿羊肉后,李民富就一直惦记着贾建设的羊肉。
每年冬天,贾建设都会帮他弄几只羊,今年他想多准备一些,也好送给杨政民、大领导以及何雨柱等人。
除了何雨柱,其余人的生活都不太如意。
主要原因是他们偶尔还需接济他人,这让本就不宽裕的日子雪上加霜。
贾建设已停止收集物品,他认为此时想找到“小黄鱼”会很困难。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
几天前,南易找上了他,提议交换物品。
这次许多人都遇到了麻烦,日子艰难。
现在这些人家中虽有不少“小黄鱼”,却不敢轻易交换。
因为他们害怕被发现,一旦暴露,不仅保不住财物,处境还会更糟。
因此,不少人辗转找到了昔日的“公子哥”南易。
听说南易的发小、叔伯们曾从他那里换取不少东西,而南易自己也是通过交换得来的。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从未出过差错,只要物品来源不重要。
这些人被安置在农村,难以适应如今艰苦的生活。
确认信息无误后,他们纷纷求助于南易。
既然藏匿的物品无法使用又存在风险,不如用旧物或“小黄鱼”换取食物。
贾建设自然乐意接受,他的空间即将饱和,正需清理部分物品。
于是,中断近两年的南易与贾建设的交易重新开启。
除了南易,贾建设还发展了一位新客户。
此人名叫邢宏兵,是老爷子老部下的儿子。
绿色大院中也有不少人陷入困境。
那些稍好的家庭不得不时常援助落魄者。
因此,这些人需要的物资不少。
不过邢宏兵他们没有“小黄鱼”,资金有限。
好在有些独特的东西可用,比如旧物件、勋章、邮票等。
众人合力,这些稀罕之物数量可观。
贾建设此番前往坝上小镇,计划带回更多羊只。
随着他的社交圈不断扩大,每到年末所需赠送之物也日益增多。
然而,他空间中的肉类储备已所剩无几,大部分空间被古董家具占据,仅一张黄花梨床便占去数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