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人们对楼房的向往并非无缘无故,这一点贾建设深有体会。
近期,他忙于倒腾家具,力求新居生活舒适便捷。
首要任务便是解决睡眠问题。
楼房没有大炕,尽管有三个房间,但家中女人和孩子众多,显然不够住。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贾建设并未考虑让女眷们搬过去。
不过秦淮茹和徐会真偶尔会来,因此床和家具必须准备充足。
为了让家人住得更舒服,他私下请木匠定制了上下铺的床。
客厅未闲置,木匠还打造了一套木质沙发,茶几也是按贾建设记忆中旧宅的样子定制的。
不得不说,木匠手艺精湛,成品既美观又结实。
并非他不想买皮质沙发,而是担心过于高调。
单位领导家中大多摆放木质家具,作为副主任,他若购置皮沙发,难免引发议论。
除了衣柜之类的东西,贾建设还让人按后世家具样式制作了一整套,既实用又好看。
陈雪茹看得眼热,非要在家也添置一套不可。
既然如此,那就做吧。
为避免偏心,每个女人都得有一套。
这让那位木工师傅这段时间忙得晕头转向。
木工师傅突然接到这么多订单,高兴得不知所措。
这样一来,他们家这个冬天的日子能轻松不少。
完成这批家具,不仅能赚不少钱,还能换回许多粗粮。
这也是贾建设的有意安排。
当时空物资匮乏,钱未必能买到东西。
他特意用粗粮当作报酬,就是为了督促木工师傅用心赶工。
事实证明,这个办法很有效。
原本一套家具需要半个月,但在木工师傅的努力下,如今只需十天左右,效率提高了三分之一。
等到那边集中供暖,贾建设就能带着陈雪茹搬过去。
不过这时的楼房并不理想,很多家庭即便分到楼房也只有单室。
贾建设分到的房子算是不错的,至少有两室一厅。
这里的楼道并非对开门设计,而是连排式走廊,一楼上去就是阳台走廊。
说得客气些叫两居室,直白点就是带几层的平房格局。
大家都喜欢在走廊做饭,饭点时油烟味浓得呛人。
邻居们还会在过道闲聊家常,甚至饭菜质量成为攀比的标准。
这类小户型通常几家共用一个厕所,像大学宿舍的卫生间一样,只是空间更狭小。
贾建设分到的房间没有这些问题,厨房和卫生间 ** 设置,解决了诸多不便。
他分到的楼房户型较大,更接近现代住宅风格。
但这里做饭仍麻烦,虽然已有煤气,大部分时候还得用煤炉在阳台上操作。
煤气供应紧张,价格虽不算高,一罐在二块七到三块二之间波动,但主要问题是货源不足。
即便有钱有票,若店铺无货也无计可施。
好在贾建设通过人脉解决了这一难题,一次性购入十几罐存于空间以防万一。
陈雪茹对煤气颇为满意,因其火力强劲、操作便捷且烹饪效率高。
然而,身为穿越者的贾建设却并不喜爱。
或许因习惯使然,又或许是作为厨师的追求,他认为柴火烹制的菜肴更具风味,煤炉炖出的汤更为醇厚。
柴火饭的确优于煤气炊煮的米饭。
其一在于情感上的共鸣:土灶烹饪的食物仿佛带有独特的香气,唤醒人们记忆中的乡愁与温情;其二则体现在味觉上——大锅灶设计使得锅底受热更加均匀广阔,加之柴火温度略低,延长了加热时间,从而提升了食材的口感与风味。
贾建设择吉日搬入新居,此过程并非易事,按习俗需清晨搬迁并邀请亲友暖房。
所谓暖房,即宴请宾客为新房增添人气。
既然是形式所需,则应尽善尽美。
李民富、韩庆阳及部分厂内实权派人物自然不可缺席,同时到场的还有三个车间的负责人。
值得一提的是,何雨柱与葛洪兵同样收到邀请,前者作为贾建设的妻弟,后者则是李民富的亲信,此二人亦不可或缺。
今日恰逢周末,聚餐定于午间进行。
贾建设负责照看客人,作为食堂班长的何雨柱自然承担起了做饭的任务。
尽管何雨柱与李民富素来不合,但今天是妹夫搬家的日子,他绝不会在这特殊日子里闹脾气。
今天,何雨柱打算炖一大锅羊肉。
选用大块带骨羊肉,多加调料和辣椒,炖至软烂。
上桌时盛一大盆,随取随加,虽显粗犷,却尽显贾建设的豪迈!能这样大口吃肉的人如今已不多见。
并非缺钱,而是难以备齐如此多的肉。
除羊肉外,花生米也是必不可少的。
何雨柱拿手的川菜自然也不会缺席。
总之,这顿午饭必定丰盛美味!
其实前几天东西已基本搬完,今天只需搬运一些锅具和衣物之类的东西即可。
搬家需尽早进行。
贾建设一到便将食材准备妥当。
约九点钟时,让何雨柱开始炖羊肉即可。
此时他还有一件重要任务——接待前来参观的邻居。
令人欣慰的是,街坊邻里对贾家的搬迁表示欢迎。
贾建设依旧大方,在客厅精致的茶几上摆放了许多零食。
来访者多为女性与儿童,这些人不容小觑,她们掌控着周边的小道消息传播。
此行目的也不简单,她们此番前来意在观察陈雪茹的表现。
陈雪茹今日的发挥直接关乎她能否融入这个小圈子。
因此,招待的主要人物便是陈雪茹。
为了让她更快适应环境,贾建设特意提供了许多零食。
除此之外,他未再给予更多帮助。
毕竟以陈雪茹八面玲珑的能力,这些所谓的“夫人”对她而言不过是同一层次。
待邻居们参观贾建设家后,立刻引起了轰动。
这套家具时尚极了,她们从未见过这般美丽的家具。
得知是贾建设亲手制作时,她们惊讶得下巴几乎掉下来。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如今私下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为避免生事端,贾建设早先已嘱咐陈雪茹采用此言辞,毕竟没人能证实这些家具非他所制。
反应最激烈的是厂里另一位副主任薛副的夫人。
薛副主任堪称中间派领头人之一。
薛夫人对这套家具喜爱至极,作为贾建设家最近的邻居,她是第一批参观者。
昨夜丈夫叮嘱了许多话。
简单来说,薛副主任认为贾建设此人不错,希望增进二人关系。
今日,薛夫人便早早到访,欲助陈雪茹快速融入她们的小团体。
起初她以为贾副主任之妻可能是乡下来的人。
令薛夫人意外的是,陈雪茹是土生土长的燕京人,且家世与手腕远超自己想象。
甚至在薛夫人未出手相助前,陈雪茹已轻松融入并与众人交谈甚欢。
她能聊的话题多样,从家具到衣饰,无所不包。
当这群夫人们知晓陈雪茹竟是绸缎庄经理时,再次被震撼。
贾建设本身已是轧钢厂实权人物,再添家具与零食,显见其能力非凡。
丈夫如此出色也就罢了,贾家妻子的表现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原本以为陈雪茹不过是普通城里的女孩或乡下出身,薛夫人曾为此担忧,不知能否如丈夫所愿与她和睦相处。
然而如今发现,陈雪茹完全是个大家闺秀,不仅容貌出众,待人接物亦远胜于她们。
加之她是绸缎庄主管,众人难免自愧不如。
“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贬低货。”
薛夫人决意将陈雪茹纳入她们的“高端”圈子里。
如此优秀的人物若加入她们圈子,“高端”二字岂不失色?
“你还没好吗?”
今天是建设搬家的日子,会有不少领导到场。
我们得早点过去帮忙。
何雨柱一早就穿戴妥当,也让马敏穿上正式些,准备一起去贾家。
但马敏一直在犹豫选衣服的事,半天也没决定好。
何雨柱对此很不耐烦,不明白为什么选衣服要花这么久。
在他看来,只要看起来整洁干净就好,又不是自己搬家,何必这么郑重其事。
看来何雨柱还是不了解女人的心思。
哪个女人不爱美呢?尤其是今天知道会有许多领导夫人出席,马敏自然想要打扮得体面一些,以免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你别催了,我自己选就好。”马敏不悦地瞥了他一眼,继续翻找衣柜。
“行,我不催了,待会迟到可别怪我。”何雨柱说完转身出了门,心想自己已经尽责提醒了。
等了半个多小时,马敏终于准备好了。
不得不承认,这一打扮确实精神不少。
只是时间已经不早,何雨柱急忙收起杂念,和马敏一起前往贾家。
到了贾家,送上礼物后,发现陈雪茹已围了一群夫人,正聊得热络。
她们喝茶、吃点心,话题围绕穿衣打扮展开,气氛融洽。
马敏也加入了聊天,但她自知不如陈雪茹经验丰富,在这些夫人面前更像是个学生,认真聆听对方的分享。
何雨柱看着这一幕,也由衷感叹陈雪茹的厉害之处。
中午时分,何雨柱正准备开始做饭,以免耽误大家的用餐时间。
今天是贾建设搬家的日子,家里来了不少客人,所以更不能出错。
“奇怪,这香味是从哪儿来的?”薛副主任嗅了嗅鼻子,好奇地问。
“像是羊肉的味道。”李民富的妻子随声附和。
“可能是我家那位在炖肉吧,不过也可能是今天主人亲自下厨。”
“你们不知道,我们贾主任的手艺可是一流的。”其他女人点头表示认同。
在一旁的马敏听到了这段对话,心里暗自思量。
陈雪茹看出了她的想法,便开口道:“别被马敏的话误导了,我家那位虽然厨艺不错,但何大厨的手艺也不逊色。”
“轧钢厂食堂的何雨柱,这个名字谁不知道?”陈雪茹这样说,是想让马敏更快融入这个小圈子。
尽管贾建设说过几年要去 ** 发展,但马敏的情况不同,她知道贾建设打算推荐何雨柱接任主任一职。
因此,如果马敏能与这些夫人处好关系,对何雨柱未来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这两句话让周围的女性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大多数男人回家后只会坐着当“大爷”,很少有人像贾建设这样主动帮忙。
“你们真幸运,嫁给了会做饭的男人。”薛夫人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