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县丞是说斧头帮的人吗。”
还没等到吴威开口,李国安先插嘴了。
“你怎么知道!”
张文兵刚说完,心里就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啪啪~”
李国安没有回答他,只是拍了拍手,四周街道便出现无数人影,可是却不是斧头帮的人。
“大人,斧头帮的人,已经被全部抓获了。”
一个熟悉的人影缓缓走来,然后朝着李国安恭敬的说着。
“什么!”
张文兵和吴威听闻皆是一惊,而且他们都认出来了,说话的正是大刀帮的帮主万洪。
“完了。”
最后的一张底牌,就这么轻易被抽走,张文兵如泄气的皮球一般,瘫软在地上,再也没了往日的嚣张跋扈。
“来人,押下去,严加看管。”
“是。”
。。。。。。。。。
张文兵的案子铁证如山,再加上有前任汤知县的推波助澜,张文兵直接被上面判了充军流放,这辈子基本算完了。
而斧头帮则是在没了张文兵这个靠山,以及帮主被抓的情况下,直接被大刀帮吞并,吞并斧头帮的大刀帮也顺势成为涪县第一大帮。
这也是经过李国安再三考虑之后的结果,他和万洪约法三章,他给万洪及大刀帮庇护,大刀帮就相当于李国安的私人武装力量,虽然这个武装力量和正规军没有可比性,但是数百人的帮会成员,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说不定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
然后李国安又开始将自己人进行提拔和重用,朱油渣担任巡捕房捕头,统管整个巡捕房。
陆达因为在张文兵的案子里的表现,也被李国安重用,任职为自己的贴身护卫。
从此刻开始,整个涪县几乎成了李国安一人之地,再也没有任何阻碍他的对手,他也可以放开手脚,利用自己脑子里的现代化知识来发展涪县。
不过就在李国安正准备大展手脚的时候,上面又下了一封命令,李国安看了之后,直骂娘。
。。。。。。。。
“砰~~~”
李国安将信件狠狠地拍在了桌子上,大家都被吓得不敢说话。
良久后,还是朱油渣开口问道。
“大哥,怎么了,上面说啥了。”
“咱们刚得了粮食,上面又要调走一半给边军。”
李国安已经被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什么!这些人真是一点脸皮也不要了,这不是打劫吗?”
朱油渣和其他人听到后,都纷纷抱不平,这些粮食又不是白捡的,说拿走就拿走。
不过大家抱怨归抱怨,知道这粮食肯定不能不给,毕竟是好军部的命令,军令在这个国家,远远大于政令。
要是真的不给,到时候随便给你扣一个贻误军机之罪,那就是死路一条。
“咱们现在粮食拿出一半,剩下来的能不能保证安心过完冬?”
“回大人,本来咱们粮食过完冬,还有富裕,若是拿走一半给边军,那咱们坚持不到开春。”
负责掌管粮草的官员起身说道。
李国安这边还没商量出结果,边军那边拉粮食的人就已经到了。
李国安没办法,只能让人先去交接,让对方把粮食拉走。
“大人,那咱们百姓怎么办,这朝廷办事,太不厚道了。”
朱油渣的抱怨在背后响起,李国安心里也有怨言,不过现在他已经是县城的主官,不能在随便说这些丧气的话。
“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办法的。”
李国安站在城墙之上,遥望着远方,脑中却在不断思考解决办法。
“这寒冬腊月的,在哪去搞吃食?山里连动物都看不到影子了,河水也都冰封住了。”
朱油渣在身后小声嘀咕,被李国安听见,不过他的话,却让李国安灵光一闪。
“老朱,这附近可有河流。”
“河流?有啊,县城北边大概五里地左右,有一条涪江,咱们涪县就是因为那条河的名字命名的啊。”
朱油渣不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大哥不想着找吃食养活百姓,却问有没有河干嘛。
“去看看。”
李国安没有解释,只是叫上朱油渣一起去那条河流看看。
李国安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想法,只是他还想亲眼去看看那条涪江,能不能达到他的要求。
。。。。。。。。。。。。
两人骑着快马,不一会儿就到了涪江。
李国安看着眼前涪江,顿时心中一顿狂喜,这涪江宽百米,已经全部被冰封了。
这个时代的江河湖泊的鱼货非常丰富,因为不知道为何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织网的技术,大家想要吃鱼,要么垂钓,要么就是鱼叉,但是无论以上哪种办法,获取鱼货的效率都非常低下。
但是有了织网技术就不一样了,而且现在江面都冰冻住了,简直就是天助李国安,他完全可以进行冬捕,获取大量鱼货。
说干就干,李国安亲眼看到了涪江后,又招呼朱油渣,开始往县城赶。
“哎呀,大哥,你这也不吱声,看一眼就跑。”
“回去再说。”
李国安现在功夫搭理朱油渣,因为他脑子正在回忆冬捕的具体操作。
县衙。
刚到县衙,李国安就吩咐朱油渣去收罗鱼线,就两个要求,越细越好,越结实越好。
很快朱油渣就发动手下所有捕快,在整个县城收罗,将所有符合要求的绳线都拿到李国安面前。
朱油渣收罗来的绳线大概有几十种,李国安每一根都上手试了试,最终找到了好几种符合要求的。
“这几种价格贵不贵,能不能大量购买。”
“大哥,这些价格都不贵,但是要是需要大量购买的话,估计只有这一种能够满足。”
虽然只有一种能满足采购要求,不过李国安也非常满意了。
“立刻大量采购,然后在找些手巧的妇人来,我有大用。”
“是。”
朱油渣立刻奉命离开。
朝廷再次找地方征粮,不仅仅是涪县一家,周边其他县城也没躲掉,刚刚稳定的百姓,再次出现了小股情绪,不少人再次出现流动,而这些人的最终目的地,还是涪县。
因为他们相信,涪县上次弄回来那么多粮食,那存粮绝对比其他县城多,只要到了涪县,终会有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