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书渝给刘副局长介绍了她当时发现人贩子的诀窍。
这次的成功主要是因为这个套路她很熟,以及她们认识何淑娟,所以才能轻易的确定他们是人贩子。
温书渝觉得现在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正好来的是警察局副局长,职位够高,且他是从部队退下来转业去的公安局,人品可靠。
温书渝打算把这个防拐指南交给副局长。
“刘副局长,您等下,我去书房拿些资料给您。”说完,温书渝快速的上楼,把她的稿子拿下来。
把稿子递给刘副局长,温书渝示意他看看里面的内容。
刘威拿过温书渝手里的稿子,就开始仔细看了起来,看完整篇文章,刘威内心激动不已,他感觉自己看见了打击拐卖的希望。
看到这文章,刘威觉得温书渝比自己的亲侄女还亲。
“小温侄女儿啊,你不介意叔把这些拿回公安局,然后让大家好好学习吧?”
温书渝失笑,刚才刘副局长还和她不是很熟,看完文章后,就直接喊她侄女了,她摇了摇头,表示不介意。
“我把这个给您,就是希望您拿回去之后能组织市民和各个大队好好学习,这样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拐卖事件。”
刘威听到温书渝这么说,内心感叹:能写出这么有用的东西的人,思想觉悟果然不一般,我们可得好好向她学习,向她看齐。
他拍拍自己的胸脯,大声的保证道:“小渝侄女儿啊,你放心,这个我们肯定是要在市里推广的。”
这份指南几乎涵盖了大部分能见到的拐卖方式,以及如何抓住机会,逃离拐卖组织。
所以,先在广市进行辐射性宣传,再向全国范围内蔓延,这些都是必然的。
温书渝笑着回应道:“您办事我都不放心,那我还能放心谁。”
温书渝在和刘威的交谈中,她了解到了刘威其实是一个很纯粹、直爽的人,他的心里想的最多的是怎么破获案子,怎么抓住犯人。
温书渝还告诉了刘威,她向出版社头投出了这份稿子,如果能通过,就能给到很多人启发,好让他们学到防拐知识。
送走刘威后,时间到了下午。
叶枝拿着她做好的衣服来找温书渝。
到了温书渝家,叶枝开心的和温书渝说:“我收到了警察局送来的奖励,是一个搪瓷缸子和一支钢笔,你呢?和我一样吗?”
“我的和你的一样,刘副局长今天过来还告诉我那个案子犯人的结局了,你想不想知道?”温书渝问道。
叶枝点点头表示她想知道,温书渝就把刘威告诉她的也说给了叶枝听。
这两天,叶枝已经做了两套套衣服出来。
上次在温书渝家裁布商讨衣服样式时,她就给温书渝量过尺寸了,裁的布都是按照温书渝的尺寸来的。
叶枝给温书渝做了一条睡裙,用的是温书渝婆婆寄过来的思修的面料,同样的也给自己做了一套,用的是纯棉的面料。
温书渝试了一下,很合身,丝绸的布料穿起来很舒服,她惊喜的夸道:“叶子,你真厉害,衣服做的真好呀!”
叶枝得意的笑着,“那可不,我这可是我以前在家挣零花钱的手艺,我以前特别爱做衣服,要是现在让开私人的裁缝铺,我准能挣大钱,只可惜现在不允许。”
温书渝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安慰道:“你别灰心,我觉得咱们国家以后肯定会让开的。”
她给叶枝分析:“你看工资这几年都上调好几次了,人们手里的钱是不是越来越多了,有钱就想提高自己衣食住行的水平嘛,那国营裁缝铺肯定不够用的,所以我觉得有可能以后让私人开。”
叶枝思考了一下温书渝说的话,她觉得温书渝说的很有道理。
六十年代的时候,大家伙基本都吃不饱,哪有钱去买布做衣服,七十年代,大家手里的钱多了些,买布去国营裁缝店的人也就多了。
叶枝的母亲就经常去裁缝店做衣服,她们家条件算不错的,之前还有私人裁缝店的时候,她们家衣服都是送到那里的。
后来,裁缝铺都收归国有了,去做衣服要排队,她妈嫌排队的时间太久了,就开始自己学着做,但做的实在不好。
等到叶枝大点了,发现她对做衣服很感兴趣,在假期的时候就花钱把她送到了一个老师傅那里学手艺。
叶枝学的很不错,之后家里缝补的活就留给叶枝了,但叶母很开明,叶枝每帮家里的人做一件衣服或者缝补衣服都有相应的报酬,叶枝就这么逐渐精通了这个技术。
叶枝也会做很多种类的衣服,只不过温书渝见过后世更多的设计种类和样式。
叶枝觉得那些新样式可以给她带来灵感,这让她觉得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所以她主动揽过为温书渝做衣服的活计。
想到这些,叶枝觉得自己可以坚持这门手艺,说不定以后就让自己开裁缝铺了呢,她到时候一定要开一家。
就在她们聊天时,有人敲响了温书渝家的门。
一般家属院里的嫂子们敲门都会直接报上自己的名字,这人敲完,门外静悄悄的,温书渝去开门时很好奇是谁。
打开门,温书渝发现是胡荣凯,温书渝很惊讶,“你是来找我的吗?”
胡荣凯看到开门的是他认识的温书渝,他也很惊讶,随即而来的就是开心。
出版社通过了温书渝投稿的文章和故事,市场反响很好,就想和她签一个关于拐卖的专栏,看她的地址是本市,就派工作人员到她家和她进行洽谈,接到这个任务的就是胡荣凯。
胡荣凯笑着说:“原来你就是文玉呀,我是来给你送稿费的,顺便想和你谈一下签专栏的事情。”
胡荣凯告诉温书渝,她写的指南很火爆,拐卖故事的反响也很好。
当期的报纸很快就卖空了,又不断加印,卖出了近十年来的最好成绩,所以出版社特意多批20元钱给她当做当奖励。
叶枝在一旁听着两人的谈话,眼中也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她为温书渝感到高兴,也为她的才华和勇气感到骄傲。
但当她意识到胡荣凯和温书渝有正事要谈时,她便懂事地站起身,准备离开。
“你们慢慢聊,我就先回家了,再见啦!”叶枝微笑着告别,轻轻地关上了门。
胡荣凯告诉温书渝,出版社可以给她的专栏排在报纸的首页,但要求她一周出一个故事,故事必须是关于人口拐卖的,总共出八期。
她要是同意的话,出版社能给到她最高的稿酬,7元每千字,每个月在给她补充一些票据。
温书渝知道,现在的稿费还不是分成制度,这时的稿酬在2-7元之间,七元已经是最高的稿酬标准了。
温书渝欣然同意了,她写的关于拐卖的文章,六千字左右就能讲清楚故事脉络,她接下这个任务的话,可以赚到420元,这算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
商量好后,胡荣凯高兴的离开了。
看到胡荣凯,温书渝就想到他可能有狗血的身世。
她觉得现在的人应该爱看狗血小说,她打算构思一本换孩子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