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123年的年中,发生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张觉事件”,给本就敏感的宋金关系又火上浇了个油。
事情得从头说起,这个张觉是世代生活在辽国幽云的汉人,官做得不小,担任的是幽云地区东面接壤的辽国平州守将。他的性子是非常的豪迈仗义,平日里经常拿出家中的钱财接济贫困百姓,有时候见到不平的事情,也总是会拔刀相助,所以在当地百姓中,他的口碑是相当的高。
当时辽军一溃千里,金国很快占领了辽国绝大部分土地,金兵统帅宗翰直接兵临平州城下,张觉一看打不过,立马就举旗向金国投降了。
后来宋朝向金国索要幽云十六州时,完颜阿骨打眼见平州战略地位太为险要,只要宋朝人把平州这道关一封,金国就会被挡在关外,金太祖就把平州升格为大金国南京,任张觉当了平州留守。
到了1123年5月,按照海上之盟,金国要把幽州的百姓都移居到金国境内,这时候,就有很多不愿意背井离乡的人跑到张觉面前哀求:“辽国朝廷守不住燕京,让我们老百姓遭受这迁徙流离之苦。您手中握有强兵,难道能忍心看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被女真人强迫带到荒寒的漠北去吗?”
看着面前哭诉的男女老幼,张觉不由得也是热泪盈眶,但他更明白背叛金人的后果,只能咬着牙拒绝了大家。
但是当他家族里的长辈们也出了面,带着成千上万百姓,泪眼婆娑地在自己面前长跪不起的时候,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压抑的情感,终于答应带着大家一起造反了。然而就是这个冲动的决定,将会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5月14日,金国一众军校押着大量幽州移民,途经平州迁往金国。张觉下了命令,让部队埋伏在路边,等这些人一路过,就一拥而上将这些金军抓住,然后一个不剩全部给杀掉了。做完这些以后,张觉才开始害怕了,他赶紧联系了开封,准备举平州战略要地投降大宋。
那边张觉是彻底回不去金国了,而关于到底接不接受张觉的投降,开封这边的朝堂上却是吵吵闹闹的纠结不已。
接受张觉呢,这海上之盟刚刚签定,不允许相互接纳叛徒的协议墨迹未干,宋朝接受张觉就属于背信弃义的单方面违约。
不接受投降呢,平州这块肥肉实在是诱人,不光是扼守着咽喉要道,而且还有十几万人口,三四万精兵。
犹豫再三之下,贪心的赵佶还是决定接受张觉,至于以后的事情,他就也不想管那么多了,他下旨把平州改为泰宁军,张觉任泰宁军节度使,世袭平州,这就算是公然撕毁了宋金协议。
这时候,完颜阿骨打已经因病去世了,他的弟弟完颜吴乞买继位当了皇帝。比起哥哥,金国的这个新皇帝在对宋态度上更强硬,他当即派大军攻打平州,对敢于背叛大金的张觉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张觉哪里能抵挡得住,赶紧弃城逃到了幽州,紧跟着金军也追来了,堵在门口天天逼着要人,当时幽州的知府叫王安中,这么大的事他也做不了主,赶紧向开封请示怎么处理。这时候,赵佶那股小家子气就出来了,他的做人处事看不到一点大国之君的风范,而是偷偷摸摸,显得非常的卑劣和猥琐。
赵佶下了个密诏告诉王安中,让把张觉藏好,就说找不到人,然而完颜宗望态度强硬,不交人就是不行。王安中顶不住只好又请示,赵佶这次让王安中杀个与张觉长得像的人,给完颜宗望送去,哪知道这刚一送去,就被人直接给认出来了。
完颜宗望大怒:“你们又送个假张觉过来,真张觉我们都知道藏在王宣抚的武器库里,再不交给我们,我们就自己带兵去抓。”王安中害怕引起战争,急忙上奏情况。君臣又是一轮紧急商议,最后赵佶决定把张觉杀掉,献给完颜宗望。
接到圣旨后,王安中把张觉抓了起来,宣读了张觉的“罪状”,张觉破口大骂:“如果说老子有什么罪过的话,那就是相信了你们这些背信弃义的鼠辈。”据说张觉被押赴刑场那日,幽州城飘起了反常的六月雪,当刽子手的鬼头刀斩落时,飞溅的鲜血在雪地上绽开诡异的红梅。
很快,张觉的首级被水银腌渍后送到了平州完颜宗望处,张觉的两个儿子也一起被交了出去,不久后,张觉的死讯就传檄了整个幽云,他全家人的头颅也都被挂在了平州城头上。这个张觉是为了百姓才被杀的,死得又是如此惨烈,一时间,整个幽云军民都陷入了极度的悲恸,很多人都自觉为他披麻戴孝。
我们说,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此次“张觉事件”的处理都太失败了,它伤透了全体国民,尤其是那些由辽国归顺而来的被喊作“新宋人”的心。那些曾为\"回归母国\"热泪盈眶的燕云遗民,激动的泪水还没有擦干,就猛然间收到了那个舍命保护自己的张觉被母国皇帝冷血杀害的消息,心情的痛苦和绝望是可想而知。
你赵佶要是直接拒绝张觉也行,大家虽然难过但也理解,毕竟现在宋朝国力不强,为了保护更多子民,不得已才忍痛洒泪拒绝张觉和平州百姓。这时你完全可以潇洒留句话,告诉大家,等我卧薪尝胆国力强盛了再来解救大家。
你赵佶要是一硬到底也可以,正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要是能表现出为了保护子民不惜粉身碎骨的豪气,那么大家就能同仇敌忾,那民族凝聚力、政府公信力立马也就上来了。
现在大家就此彻底认清了赵佶的嘴脸,真的是既贪婪又窝囊、既无能又冷血,别说什么爱民如子,关键时刻你老百姓还不如他赵佶花园里的一块石头,只要他不高兴,随时都会把你杀掉抛弃。这样的国君,还有任何为之效命、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价值嘛?
“张觉事件”错误处理的影响是极为恶劣的,赵佶失去了最为可贵的国民信任,大宋的人心散了,那些新宋人的心更是碎了一地。
恶果很快就体现了出来,首先是郭药师和他的常胜军出问题了。
郭药师是什么人呢?和张觉一样,他和常胜军将领也都是辽国的降将。他手下的军队是由一些饥民、难民所组成,所谓是哀兵必胜,经过多次战争的洗礼,后来这支军队战斗力越来越强,就号称为常胜军。
早在海上之盟之前的宣和四年,辽朝风雨飘摇,郭药师见国势不稳,就带领了他的常胜军投降了宋朝。来到宋朝以后,赵佶对他是相当不薄,直接给他委以了重任。
宣和五年,宋收复了幽州,直接就让郭药师当了守将。幽州是山前七州的核心,是宋朝的北大门、御敌的屏障,所以镇守这个地区的人,一定是朝廷非常信任的军事人员。
不光如此,朝廷还给他拨付大量粮草、军饷,帮他招兵买马,郭药师的军队也慢慢从一万多人扩充到了后来的十万余人。为了给他调拨军需,宋朝先是在河北、河东、河南大量征集,结果消耗得特别快,不到一年就用光了,便又向两淮、江南,甚至两广地区来征集,由于他们需要的数目太大,朝廷就不断地加赋加税,以至于弄得全国都民不聊生。
可以这么说,在赵佶的大力扶植下,郭药师和常胜军已经成为宋朝北方最重要的防御力量。
这一次的张觉事件很快在常胜军中传开,兔死狐悲,郭药师愤恨地说道:“金国人要张觉,朝廷就给。若是金国人来索要我郭药师,难道也要送给金国人吗?真到了那时候,我该怎么办?”从此常胜军上下对宋朝起了二心。
张觉被杀和郭药师有异心两件事情共同促使了一个结果的发生——那就是金国坚定了伐宋的决心。在此之前,关于是不是要伐宋,在金朝内部一直是非常摇摆,甚至偏向于不打,因为很多人觉得,这宋军虽然战斗力不行,但毕竟是个庞然大物,立国也已经一百多年,因此也是不可轻视。
张觉事件在金人眼中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绝佳的战略机遇,他们像观察受伤麋鹿的狼群,敏锐捕捉到宋朝军事体系的癌变信号:金朝从各种搜集到的情报中发现,因为张觉事件,不只是郭药师和常胜军不想干了,宋朝在幽云地区招募起来的很多军队也起了反心,这些人看到了朝廷是不值得依赖的,所以不愿意再为朝廷卖命了——这个王朝的神经中枢已然坏死。
宣和七年(1125年)的正月,在那东北松花江封冻的雪山下,完颜吴乞买正在主持最后的伐宋议政。女真贵族们围坐在熊皮毡帐中,帐外是连绵不绝的军械撞击声。金太宗用骨刀割开烤鹿的瞬间,油脂滴落火堆迸出璀璨火星:\"南朝就像这鹿肉,看着肥美,其实早已被自己的香料腌渍得发臭。\"这个精妙的比喻引发满帐哄笑,却在历史深处敲响丧钟。再加上金国正好有理由出兵,他们认为宋朝不光接受了张觉的投降,先背叛了盟约,而且“滞留迁民,拖延岁币,以次充好”,这严重损害了金国的尊严,金国朝廷决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威严,开始积极准备对宋朝发动战争了。
然而发生在北方的这些情况,开封城里迷醉在歌舞升平里的赵佶和他的宠臣们还一无所知,或者说他们更愿意做一只把头埋在土里的鸵鸟,害怕得根本不敢抬头。
在宣和七年的二月又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得金朝加快了攻宋的步伐。
一直以来,辽国的天祚帝一直躲藏在辽国西北的夹山里面,由于山高林密,金国人也不好抓到他。但这天祚帝哪里经历过流浪生活,就想从山里偷偷出来,据说是想投奔宋朝,哪知道刚一出来就被金军给堵上了,这伙最后的辽军突围无果后,只得束手就擒。
从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建国,至公元1125年天祚帝被俘,这个与宋朝产生过万千羁绊的辽国宣告灭亡,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九年。残辽势力的彻底瓦解,意味着金国再无了后顾之忧——大宋危矣。
几乎是同时,也在这年的正月,一支大型的使团浩浩荡荡从开封出发,前往了金国,去祝贺新皇帝完颜吴乞买的登基,领头的使者是一位叫作许亢宗的奉议郎。许亢宗是个文人,他把自己一路上的见闻都写成了文献,其中包括宋朝北方和金国的社会生活,以及宋金间的外交,让我们也能感受到宋金大战前的一丝隐约的战火气息。
使团从开封出发,经过雄州、涿州、良乡等地直穿过大宋的北部疆土,许亢宗发现,由于朝廷的连年盘剥,再加上年景不好,这里的经济已经彻底崩溃了。市面上竟然明目张胆地出现了人肉买卖,有人把死人直接摆上了案板,按斤售卖。
在北方,除了郭药师的常胜军伙食不错,其他的部队都已经饿得形销骨立了。按照文献里的说法,这些部队十成里已经饿死了八成,而且由于各级官员欺上瞒下,朝廷对这里发生的惨象是一无所知。
当使团穿越榆关后,只走了十几里就是一片塞外风光,周围是一片白山黑水、森林草场,历史的隐喻此时达到顶峰——关内是易子而食的人间炼狱,关外是白山黑水的勃勃生机。许亢宗在这里看到的不是蛮荒,而是可怕的生机:女真武士在冰河上凿洞捕鱼,少年们赤膊在雪地角力,铸铁作坊的炉火昼夜不熄。这种原始而强悍的生命力,与宋地糜烂的文明形成残酷对比。
又走了个把月,终于到了黑龙江阿城,许亢宗使团住进了金国的国宾馆。这个国宾馆只是个几十间屋子的大茅草屋,土炕上铺着兽皮褥子,又过了两天,许亢宗才得以朝见金国的皇帝。
令许亢宗非常错愕的是,金国的皇宫就混在了几十间民居里面,仅仅是个土搭建的城堡,土城堡里面也都是些平常的木质家具和土炕。完颜吴乞买对宋朝的来使很热情,连续五天都是各种宴席和表演,还给了很多赏赐。
但是在使团回程的时候,许亢宗发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迹象——大量的部队不断向宋金边境集结,大批的粮草也流水一样向南方运送。许亢宗赶紧向附近的居民打听情况,对方也毫不避讳地告诉他,“我们金国要打宋朝了”。
一回到开封,许亢宗赶紧把这个极具军事价值的情况上报给了皇帝,哪知这时宫里却传出了旨意:凡是敢妄言宋金边关事务的,流放三千里,罚金三千贯,即使遇大赦也不允许回来。于是许亢宗的奏本就被截留了下来,没有传递给皇帝。
大宋的皇宫里依然是歌舞升平、一片祥和,而金军却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