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这一边的耶律休哥不得已退守在幽州城里,也在为宋军气势汹汹的攻势愁眉不展。对面的宋军有相当一部分都身着厚重的金属扎甲,无惧劈、砍,每当对阵的时候,这些士兵们手持着长枪、长矛等长兵器,彼此之间相互掩护支援,以整齐的方阵向前推进,给辽军带来了重大伤亡。一时间根本找不到正面破解的办法,眼看着宋军就要突入到幽云腹地了。
耶律休哥看着面前错综复杂的兵力攻防沙盘,突然眼前一亮——此时的宋军主要兵力一头集中在涿州以北攻势凶猛,另外一头有几万人驻扎在雄州防线,以防备辽军突袭,而中间贯穿着漫长的宋军粮道补给线,像是一个两头粗中间细的杠铃。那辽军能不能避实就虚,去攻击防卫薄弱的粮道呢?
其实宋朝在粮道方面也是加以提防的,每次都有千余人护送粮草北上。同时这条粮道上分布着多个兵站,共驻兵三千人,哪里遇袭都会即时派兵支援,奈何这粮道实在是太长了,三千人撒在这两百多里地上,也就是防点土匪强盗还行。
在宋军看来,自己粮道被辽军劫那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太远了,即便从辽军驻军最近的幽州出发,也要先绕过重兵防守的涿州,再取道南下,士兵两条腿就是跑再快最少也要行军五天,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宋军合围这伙胆大包天的部队。
但是,和宋军自己以步兵和重步兵为主的部队不一样,和宋军以往交手的南唐、南汉那些以步兵、水兵为主的部队也不一样的是,耶律休哥的兵是——“骑兵”。
这骑兵兵种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快”,宋军认为的距离问题,在辽军看来却绝不是问题。耶律休哥拿定了主意,立即采取了新的作战部署,他一边加大了袭扰涿州的力度,吸引宋军注意力。
另一边,他挑选了一支精锐骑兵去截击宋军粮道。这是一支专门搞奇袭的特种部队,每个人都轻装简行,再多带上几匹快马,他们只用了一天多时间就快速抵达涿州之南。
他们潜伏山丘丛林中,时不时突然冲出来截杀宋军运粮队伍;宋军派出大部队前来围剿时,这些骑兵又扎入山川丛林跑得是无影无踪,等宋军一走,他们又回到粮道上继续劫扰。如此一来,宋军的粮道彻底被断掉,东中西三路大军立即面临着粮草断绝的困境。
名将耶律休哥到底是名不虚传,一下子就命中了宋军的死穴。
【骑兵的用法】
在这里,碰到了赵光义和一些宋军高层的知识盲区——骑兵怎么用,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给赵光义讲一课。
相较于步兵,骑兵是有三个优势的。第一个,当然是冲击力强。当两边兵马对峙时,骑兵会利用自身耐力优势,对着步兵甚至是重步兵方阵绕圈,步兵也不得不随之调整攻击方向。
当步兵体力耐力耗尽显露疲态、阵型显出混乱,这边骑兵将领就会立即发出冲锋号令。此时骑兵也不需要多高的武艺,只需要双手握紧骑枪,仅凭借马匹的冲击力就可以向步兵发起冲锋。
这种千军万马带来的冲击力,一般的步兵方阵是很难抵御的。面对骑兵这边密密麻麻的战马,再加上震耳欲聋的马蹄声,步兵要极力克制转身就跑的恐惧。如果训练素质不高,或者战斗意志稍有降低,步兵方阵很容易就会迅速崩溃,那么骑兵在后面收割人头就可以了。
但是真正在对敌的时候,除非破阵急需,骑兵用于正面冲锋的几率是不多的,答案是因为贵,所以舍不得。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不光士兵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而且对马匹的要求也很高,并非是随便什么马都可以成为战马,添置一个轻骑兵的成本是普通步兵的四到五倍;要是重骑兵那花费就更大了,马匹加上各种盔甲器具的价值顶得上二十多个农户一年的劳动所得。
那么骑兵遇敌以后,怎么更有效发挥战力呢?这就要谈到骑兵的第二个优势,强大的迂回能力。两方交战的时候,拥有骑兵优势的一方,除了安排人员正面对敌以外,大都会安排骑兵从侧翼或者是绕后进攻,跟正面部队配合来击溃敌军阵型。历史上,成吉思汗、朱棣都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前面两个优势都是在战术上的,而骑兵的第三个优势是高速运动形成的战略优势,这才是真正的厉害之处。一般来说,骑兵的行军速度是步兵的三到五倍,如果每人多带几匹马备用,再加以精良饲料,这个速度可以提得更高。在冷兵器时代,步兵在攻击力、防御力上的差距可以通过补充装备进行提升,但是骑兵兵种的高速机动性是步兵难以弥补的兵种鸿沟。
骑兵方可以利用高机动性快速穿插到敌后干很多事情,劫粮仓、断粮道、抄后路、端老窝等等,等那边步兵反应过来的时候,骑兵早就办完事了。比如长平之战中,秦国就派了五千骑兵直插赵军中段,进而完成了分割包围。
有了涿州劫粮道的成功经验,辽军立即意识到自己虽然兵少,但是也有属于己方的优势,马上果断发挥了骑兵的快速穿插能力。大量辽国骑兵来回快速奔走于各路宋军之间,不断袭扰攻击。
承天太后萧绰亲率主力骑兵,利用山前七州的平原地形,对宋朝中路军不断发动冲击骚扰,以此拖延进攻速度,等待宋军耗尽为数不多的粮草;并分出一支骑兵,游走于东中两路,帮助耶律休哥打击宋朝东路军。
耶律休哥布置好幽州的防御后,带领轻骑火速驰往涿州,从侧面对宋朝东路军进行冲击。北院大王耶律斜轸用一部分兵力牵制宋朝西路军,又派一支轻骑兵,来回奔走在西中两路,帮助萧绰太后打击田重进大军。
拥有大量优质骑兵的辽军就这样在幽云地区狂飙突进、势如疾风,各路宋军原本有序的部署被这突如其来的犀利攻势打得七零八落。
而宋军这边,粮食日渐不足的曹彬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经过反复筹谋,四月初九,他下令全军放弃涿州,撤回雄州。而东路军这边的突然后撤,让战局的棋盘上陡然出现了一个空位,中路军田重进的压力陡然加大。于是田重进紧闭关门,一反进攻姿态,开始坚守不出。
回过头来看,权衡利弊之下,曹彬回撤雄州的这个决定是较优的。在粮草尚有储备、战力尚且未损的时候,回身去用优势兵力保粮道,至少可以保证自身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即便东路军撤回到了雄州,其保存的有生力量也足以对耶律休哥产生威慑和牵制。
但是远在开封金銮殿里的赵光义坐不住了,他得知东路军擅自撤退后非常生气,立即派出使者前去遥控指挥:“坚决不许后撤,我还没有听说过有人为了粮草向后撤军的。三路大军要仍然保持原定计划,一路向前。”无奈之下,走到半道的曹彬下令停止后撤,让大军原地在郊外安营扎寨,回过头和刚刚赶来的耶律休哥的骑兵对峙。
然而面对骑兵,只有步兵的营寨是不能安在野外的,因为你追不上他们,耶律休哥的骑兵总是能乘其不备而来,打几下就走,曹彬的部队就只能在后面望洋兴叹。没过几天,整个东路宋军就被搞得精力疲惫、形容枯槁。
不敢后退的曹彬只能决定再次前去攻打涿州。此时,早有算计的耶律休哥一边命令部队撤出涿州,走之前把城里所有的水井全部用土石填埋,一边他还派出精骑沿路袭扰曹彬。就这样,原本一两天的路程,曹彬用了足足四天才赶到涿州城。
看见曹彬终于进了城,耶律休哥立即派出大军向涿州方向包抄,萧绰的三万大军也开始向涿州移动。此时曹彬的粮草已经彻底消耗完了,而且城中严重缺水,根本没法坚守。面对四面围拢而来的辽军,曹彬明白得赶紧跑了,再不跑就来不及了,他终于做出了抗旨的决定,他下令全军再次放弃涿州,向雄州撤退。
按说这时候东路军还是有机会溜掉的,哪知道“微操大师”赵光义又出幺蛾子了,他在开封收到曹彬又擅自改变计划的密报,心中大为光火,同时他也明白,看样子恐怕这次北伐又要无功而返了。他想起以前柴荣、赵匡胤打北汉都会大量迁移人口,本着贼不走空的想法,他派出使者,命令曹彬临撤出涿州的时候,要带走城中和周边全部的人口。但是他不懂得因敌制宜的道理,这强大的辽国哪是那自顾不暇的小小北汉可比的。
这下好了,曹彬手下的步兵本来就饿着肚子,现在再加上这帮老弱妇孺,本来井然有序的行军队伍一下子变得臃肿不堪,行军进度也被拖成了龟速。
宋军足足用了四五天时间,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这就给了耶律休哥可乘之机。他们本来派来围攻涿州的部队很快就追上了宋军,一举将已经被来来回回折腾几趟、饿得毫无斗志的宋军击溃。
辽军边追边杀,一直追到位于岐沟关南的拒马河前(今河北涿州市西南)。曹彬一边命令将领李继隆和李继宣率部列阵抵抗,一边命令余下部队和百姓加快渡河。
因为争相渡河,宋军和百姓因踩踏、溺水而死者无数,而那些留下来阻截辽军的宋兵也被屠戮殆尽。此次岐沟关之战,十万东路宋军折损数万,返回到宋境的已经不足一半,“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如丘山”。
现在,作为进攻根基的东路军败了,那孤悬境外的中路军和西路军该咋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