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国之初,赵匡胤宣布以仁德治天下。所谓仁德,不是一句话说说的,这需要真正有宽阔的心胸、襟怀洒落的气度,当时发生了几件事情,我们可以窥斑见豹。
登基伊始,赵普曾经列了一张名单,里面的都是些之前关系不对付、甚至得罪过赵匡胤的人。赵普建议,清除异己、使用暴力美学的时候到了,可以杀一儆百,以此告诫那些不安分的人,都给我老实一点,不要起异心。
赵匡胤笑了,他说:“早些时候,有时候是有人不待见我,我当时也气愤不已,说过一些‘莫欺少年穷,等我发达了就怎样怎样’这样的气话。但那个时候我不是天子,大家就会以对待平常人的方式对待我,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嘛。平常心就好,这滚滚红尘中,谁要是能未卜先知,那人人都去攀附贵人了。”
他又说,暴力是会带来短暂安宁,都是只有仁政才能让率土归心、让天下百姓心悦诚服。
真不愧是赵匡胤,如此胸襟,如此气魄,方能开得出万世基业。
有一次赵匡胤巡视京都视察民情,忽然一支利箭从远处袭来,射中了他乘坐的龙辇,侍卫们紧张得乱成一团。
赵匡胤久经沙场,从来箭的速度和声音就知道刺客很远,他哈哈一笑,走出龙辇,告诉侍卫不必惊慌,人不在附近。
负责警戒的禁军将领赶忙来谢罪,并立下军令状,要全城戒严,挨家挨户搜索刺客。
赵匡胤告诉他说:“不必了,几个小蟊贼成不了气候,由他去吧,就不必扰民了。”
见将士们无比惊恐,想护送他立即回宫,他安慰道:“我们按计划继续巡视,不要害怕。”顿了顿,他又说道:“帝王之兴,天命在我。大势如此,这不是哪些人或者哪个人能够阻挡得了的。”
正是内心的强大和自信,绘就了赵匡胤仁爱的性格底蕴。
不久后又发生了一件事,建隆二年(961年)元月,各位大臣、各地官员纷纷上表上供,庆贺大宋建国周年。翰林大学士王着写了一篇贺文,文意酸不酸苦不苦地讽刺赵匡胤的黄袍加身。赵匡胤毫不在意,反而下令褒奖其文采。
在庆祝酒宴间,王着喝醉了,开始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说着什么,还扑通扑通地用手砸着地,大家仔细一听,发现他是在哭柴荣。周围人都怒了,纷纷弹劾王着:“王着悖逆,恳请陛下治罪。”
赵匡胤说道:“先帝也有恩于朕,朕也时时缅怀。王着怀念故人,这是忠义的表现。”然后下令来人把王着搀回家,好生照看。
经历了五代十国乱世、受尽苦难的百姓们,终于迎来了一位仁德帝王,天下的人心也逐步平静和归顺。
一手是宽仁,另一手必然要有的是威慑,杀尽所有胆敢触碰逆鳞的人。新朝建立后,除了老上司忠顺军节度使张永德、儿女亲家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第一时间上表归顺,其他多个地方的节度使没有任何反应,都是等了很久才陆陆续续遣使送来贺表。
这个迹象就很能看得出来,此时地方势力人心思动。大家都在担心赵匡胤会不会压制自己,在观察其他人的反应,都在反叛与否间左右摇摆。
赵匡胤对这些人的手段是硬朗的。
他选派了一批精明强干、机敏过人的官吏,派驻到这些节度使的辖区充任监军。这些人其实有两个身份,一个身份是钦差,向地方势力宣慰皇帝的宽仁,让他们安心;另一个隐藏身份是中央驻地方特务站站长,负责监视和震慑地方力量。
这天天被人盯着、头顶上悬着把刀的滋味是不好受的。监军陈思诲密报赵匡胤:“成德节度使郭崇对陛下心怀怨恨,请陛下早做防范。”赵匡胤立即派使者去郭崇处视察,郭崇做贼心虚,被吓得六神无主,不敢再有任何不臣的言辞。
晋州监军荆罕儒每次出入建雄节度使杨庭璋的府邸,都全盔全甲,故意表现出很防范的样子。这让杨庭璋哪里还敢轻举妄动,只得打消了不臣的念头。
这期间,建雄节度使杨庭璋、护国节度使杨承信、保义节度使袁彦、成德节度使郭崇等人,先后入朝向赵匡胤表示归顺。
大多数藩镇都慑服于朝廷的强势,不敢有所异动,明面上都归顺了大宋,但是有个别节度使还忍不住跳了出来。
这两个人分别是昭义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他们先后举兵开始了造反,但他们哪里是战神赵匡胤的对手,不多时就被宋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平定,从此天下大定,再也没有人敢流露半点反意。
赵匡胤不是不懂得暴力法则,但是要看什么时候跟什么人用。纵观赵匡胤一生,他始终秉承着“你爱我,我就爱你”的宽以待人,但也不乏“你敢惹我,我干死你”的狠厉手段。
——现在,赵匡胤终于要圆梦了,要去筑造他心中的那个“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