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扬的股价在上市第一天大涨后,随后几天进入了横盘整理期,不过并没有跌破1.2港币。
随着报纸等媒体对云扬管理层富豪群体的报道发酵,云扬的曝光度持续增高。
在70年代,公司的股权基本都集中在创始人手里,或者是创始家族手里。像杨山这种大规模给创业团队派发原始股的举动是没有先例的。
很多报纸把杨山这一离经叛道的举动归结为其自身背景实力薄弱,不得不依靠手下团队支撑公司运转。更多的报纸则把他的行为捧上了天,认为是未来创业的新趋势,是加强企业凝聚力的最佳选择,无数草根人才将因此受益。
但是富人群体对杨山的做法不以为意,认为完全是在作秀,博人眼球。他们的说法是送股票和送钱没有任何区别,其他企业上市同样会给管理层一封大红包。
当然也有人为杨山鸣不平,反驳说还没有哪家公司会给管理层送出价值公司股价10%的红包。
云扬的派利动作还没结束,当发售27%股权的2600多万资金(有百多万被承销商留下了)到位后,杨山更是一口气给下边员工发放了300多万的红包。
好吧,其实普通员工拿到的也不多,这次红利发放的重点是研发团队。
不过媒体们并不在意发给了谁,他们只算平均数,云扬电器员工数量只有800人左右,平均后相当于给普通员工发了6个月的薪水。这笔钱让无数的打工人嫉妒得眼睛都发红。
在“造富效应”的推动下,云扬电器、杨山等多个关键词连续很多天出现在各家报纸的经济板块上,说是霸榜也不为过。
持续的处于聚光灯之下,云扬这家规模中等的电子厂名气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香江的明星企业,公司股价更是在半个月内就完成调整站上新高,眼看着就突破了一块四。
这波报道倒是省了云扬很大一部分营销费用,新款录音机质量不差,功能全面,在香江与弯弯两地已经站稳脚跟,名气上甚至还压了小日子国产品一头。
当然,这件事情的最大受益者是远东证券交易所。
云扬上市这一经典案例,刺激到无数未上市公司的神经,前来咨询上市业务的大小企业络绎不绝,眼见着这么多人上门“送干股”,李福兆美得走路轻飘飘的,做梦都会笑醒。
不过呢,也不是每个人都从中受益,比如于莉。
为了提高销量,一些报纸开始另辟蹊径,关心起云扬暴富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有多家报纸提出专访请求,杨山才懒得理,全部拒绝。
但是其他人在陈胖子以扩大工厂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为由的劝说下,都接受了不止一次专访。
嗯,丁芸例外。
在接受专访时,云扬管理层在谈到她的时候都是语焉不详。
由此,丁芸引起了媒体人的好奇。
这个在云扬极为低调,不负责具体事务,只有个研发小组副组长头衔的神秘人物,为何能够拿到3%的股权,而管理层的其他人总共才拿到7%。
结果,在记者的挖掘下,瓜越来越大,她居然与杨山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有些不嫌事儿大的人甚至猜测杨山送股这招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变相给相好的送钱。
这样一来,报纸媒体的风向就变了,开始连篇累牍的曝光杨山的家庭生活。
就连杨山家门口都出现了很多蹲守的八卦记者。嗯,就是狗仔队呗!
搞得于莉觉得在自家待得不自在,跑到娄晓娥家里躲着去了。
这一下媒体报道更有动力了,开始传出杨家婚变,升官发财换老婆之类的调调甚嚣尘上。于莉更是成为了悲情人物,净身出户,这位新时代的秦香莲不知道骗了多少大姑娘小媳妇的眼泪。
杨山之所以送丁芸那么多股票,一部分是真觉得她确实为云扬做出了贡献,另一部分是当成她的零花钱。随着利扬电子的业务量逐渐扩展,经营模式也在向公司化调整,账面上一直出现一笔不明用途的资金支出,确实不大合适。
没想到会带来这么多的麻烦。
现在临时组建公关团队也来不及了,杨山只能忍着,耐心等待风向的转变。
拜现在的传媒信息落后所赐,丁芸反而没受到多大的影响。
她的生活圈子很小,交往的几个朋友基本都在中文大学这一片儿,这些人对她与杨山的关系也都清楚,所以她每天该吃吃,该喝喝,一切照旧。偶尔还约上闺蜜逛逛街,反正也没人认识她。
6月中旬的时候,香江连降暴雨,造成很大的次生灾害,媒体开始集中报道救灾情况。云扬与杨山终于淡出了公众视野。
一个月的狂轰乱炸,杨山切身感受到了无冕之王的凌凌威风,真tmd惹不起。
恢复平淡之后的云扬电器一切如故。
杨山把2000多万出售股份的资金分配了一下,拿出500万用于扩充研发和设计部门,准备丰富产品种类,扩展产品的受众人群。
又拿出800万资金用来购买土地、扩建厂房,当作未来的储备。
香江这种地方,工业用地稀碎的就像饼干屑,想找个大块的地方比登天还难,云扬一直在扩建,许多生产车间都挨不到一起,只能勉强在一个工业小区里。唉~~~
半自动化产线需要的流水线工人不是那么多,现有的人手够用。而且目前盒带录音机的市场需求也有限,不用那么急着提升产能。
所以剩下的1000万就放到了账上,用于日常生产周转。
忙完这些事情后,杨山开始把注意力放到了香江股市上。
离开聚光灯之后的云扬电器不再是公众的宠儿,所以涨势也放缓了。好吧,这类股票本来也不是投资人关注的重点,最多是当成配资组合。
所以从6月中旬开始,杨山就有意识的抛出手中的云扬电器股票,把他个人持有的股份逐渐减少到了11%。这年头没什么大股东减持要事先发布公告的说法,随便卖。
在凑够1000万初始资金后,他从7月中旬开始在香江股市中瞎折腾。
因为事先早有这方面的想法,所以杨山对72年香江的股市指数走势烂熟于心。即使因为年代久远,他翻不到具体个股的走势数据,也能摸索着大概知道哪些股票走的更好。
好吧,如果实在点儿背总买错,他还有最后一招,照着恒生指数的成分股买,这总没错吧!
有天眼这个大杀器在手,还会亏钱的话,那杨山就可以一头扎进维多利亚湾不再上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