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局长又思索了许久,叹了口气,回身找李副市长汇报情况去了。
趁着这个时间,王厂长把杨山拽到一边,“你知道李副市长为什么这么急么?不就是晚了一个多月吗?”
杨山还真知道,“厂长,4月中旬有广交会,估计市里的领导是想拿着这款收音机去那里展销。”
王厂长和伍书记都听说过广交会,不过并没有过多在意,那是距离他们很遥远的事情。
“广交会?李副市长是想在这个会上把收音机卖给外国人?”伍书记疑惑的问。
“应该是的,创汇是很大的政绩。现在咱们国家的发展很需要外汇的支持。”杨山点点头,前段时间韩宁教授给他来过一封信,提到了广交会,说是准备把那款微型收音机带到会上去,没想到身处北方内地的保城市领导也有这个觉悟。
伍书记又问道,“那你说四机部那边会同意范局长的提议吗?”
杨山想想董处长的做派,笑着说,“我觉得会的,就看保城市能拿出什么条件来交换了。”
三人待在市政府的会议室里聊着收音机的事情,等待范局长那边的消息。
过了半个多小时,范局长终于满头是汗的回来了,“你们三人跟我走,一起去邮政大楼。”
在邮政大楼的长途电话业务室,又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才把电话接到了四机部,好不容易联系到董处长,范局赶紧对着话筒一通吼,终于把事情说清楚了。
杨山三人就待在旁边安静的听着,杨山很快就听明白了董处长那边的交易条件,要在收音机的配额上做文章。
最后四机部同意无线电厂先行生产收音机,条件是:一、等1379厂投产后,两家的产能分配是二八开,以1379厂为主;二、产品的分配权是二八开,市工业局拿八成;三、准备借调到1379厂的无线电技术工转成正式入职。
看来董处长那边也对这款收音机产生了兴趣,所以不仅要保城政府支持1379厂扩厂,还拿走了一部分产品配额。估计董处长也猜到了保城为什么这么着急,所以狮子大开口,把借调人员一口吞下。
不过说来说去,四机部这边做的还是无本买卖,如果杨山的东西不算本钱的话。
“杨山,董处要和你通话。”范局长抹了把头上的汗回头说道。
这波谈判范局长完全落了下风,但他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地。
“喂,董处,我在,有什么指示?”杨山接过话筒。
“我已经答应范局长,把你借调到保城无线电厂一个月。我的要求是你在那里就把自己定位成技术员,只在收音机的制造和品质上提供技术支持,不用藏着掖着,一定要尽力让这款产品尽快投产。但生产上的事情你不要过问,更不许插手。咱们已经在这件事情上占便宜了,不要节外生枝,影响两个厂子的关系。”董处长言简意赅,语速很快。
杨山有些发愣,自己真是Gm的一块砖啊,哪里需要哪里搬,下意识的问了一句,“一个月够么?”
“呵呵。”董处长在电话那边轻笑一声,“我觉得一个月都多,你回去后抓紧时间就收音机的事情写个详细的报告给我,就这样,我挂了。”
看到杨山放下电话,范局长的汗终于消了。有了四机部的生产授权,两个多月的时间肯定能造出几百台出来,到时候就能给李副市长交代了。手里少的那些专业人才,就当是支援三线建设吧,范局长自我安慰着。
就这样,杨山连厂子都没回,抱着那台收音机就坐车来到了市无线电厂。
范局长也没闲着,他让人把与书架收音机制作有关的资料和人员全部接到了市无线电厂,王长顺、闫解放、刘师傅、齐师傅,还有吴大娘,一个不落。
同时他也亲自来到无线电厂,召集厂里的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攻关,一定要在短时间内把书册收音机的制造难题一一拿下,努力在一个月内就进行试生产。
至于1379厂,伍书记和王厂长也都松口气,他们可以按照以前的进度,按部就班的开展生产建设。
闲暇的时候,杨山写了一封长信给董处长。
把与书架收音机有关的事情事无巨细的写了进去,从构思到设计,从电路结构到收音机外观,面面俱到。杨山知道董处长喜欢抠细节,所以他也把自己的一些相关测算数据和计算过程一股脑的写上,别管合理不合理,反正是拿数字说话。
同时,关于这款收音机的量产和之后的问题也都一一列明。
第一,木质外壳依然处于手工制作阶段,生产效率比较低,杨山自认为在这方面是外行,建议抽调一些懂行的木工技术人员来协助完善外壳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杨山建议1379厂生产的收音机和无线电厂生产的收音机有所区别,至少要在产品外壳上刻制各自的厂标。理由嘛,杨山很坦然的承认,对保城无线电厂的产品质量保留意见。既然这款收音机的研发是1379厂,主要生产方也是1379厂,那就不能让1379厂成为无线电厂的代工厂。
第三,杨山提到了可能的外售。这款收音机不论是制作工艺还是技术含量,只能说是普普通通,在国内也许还比较先进,在国外这两方面都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嗯,价格优势除外。唯一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外观,所以杨山建议是否能联系外交部门,让他们帮忙在国外注册这款产品的外观专利,以维护国家利益。
第三点杨山犹豫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写上去,好歹是他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实在没理由让外国人把便宜占了去。
不久之后,董处长回信,对杨山的第一个问题的回复是:自力更生;第二个问题的回复是:同意;至于第三个问题,董处长没有回复,就好像杨山没有提过。
最后董处长让杨山安心在无线电厂做技术支持,同时又强调了他回到部里的前提:月产1000台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