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的春天,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催赶着,来得格外早。当人们还未从冬日的慵懒中完全苏醒过来时,温暖的气息便已悄然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之中。原本还略显枯黄的大地,仿佛一夜之间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师染上了一层新绿,鲜嫩得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触摸。
田野间,小草从松软的泥土里探出了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崭新的世界;路边的野花也星星点点地绽放开来,红的、黄的、紫的,宛如散落在绿毯上的宝石,五彩斑斓。远处的山峦不再是冬日里那副冷峻的模样,而是被一层淡淡的雾霭所笼罩,显得格外柔和,就像是一位沉睡的巨人被春天的气息唤醒,正缓缓地舒展着身躯。
在这生机勃勃的春日里,燕子们早早地归来了。它们如同春天的使者,从遥远的南方一路奔波而来,带着一路的风尘和对故乡的眷恋。一只只燕子身姿轻盈地穿梭在天空中,它们的剪刀似的尾巴在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仿佛是在天空中书写着春天的诗篇。
农家的屋檐下,成了燕子们忙碌的战场。它们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嘴里衔着湿软的泥土,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于田野和屋檐之间。每一次归来,都小心翼翼地将泥土放置在巢穴的边缘,然后用小巧的嘴巴轻轻地拍打、整理,将巢穴一点点地搭建起来。叽叽喳喳的声音在屋檐下回荡,那是它们在交流着筑巢的心得,也是在分享着回归故乡的喜悦。今年的燕子比往年要多好多,密密麻麻的燕子在屋檐下忙碌着,仿佛是一场盛大的劳动聚会,热闹非凡。
在农村,燕子可是一种祥瑞之鸟。老人们常说:“家燕不落无福之家。”这句话就像是一颗定心丸,在村民们的心中扎下了根。大家看着屋檐下忙碌的燕子,原本因为去年的一些变故和担忧而提起的心,又都稳稳地回到了肚子里。仿佛只要燕子回来了,这一年就会风调雨顺、幸福安康。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彼此之间谈论着燕子的到来,仿佛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景象。
然而却忽略了燕子吃虫子的习性。
祖爷爷看着地里忙忙碌碌抢种庄稼的人们,心里充满了担忧,太爷爷问他:“爹,我们哪天种地?”
祖爷爷面无表情的说:“再等等。”
太爷爷不解说:“等什么呢?”
祖爷爷还是那一句话:“再等等吧。”说完就回家去了。
太爷爷没办法也去给学生上课去了,家里种地他也好安排好学生,回来帮忙。
祖爷爷回到家里,老太爷正在修整农具,看到祖爷爷回来了就问:“爹,咱家哪天种地?家伙势儿我都修整好了。”
祖爷爷还是那句话:“再等等。”
老太爷:“没排上号?”
祖爷爷斜愣了他一眼进屋去了。老太爷被斜愣的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
这一等就等了半个月,可把老太爷急的,眼看别人都种完了,他家还没下犁呢,那个第一份种的,秧苗都出来了,这能不着急?
自从家里种了地祖爷爷,就每天都站在门口望着天,家里人都劝他回屋休息,春寒料峭,在把人冻生病,春天的风冻人不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