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一听李长征问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就有些小心了。
李长征看村长有些迟疑说:“怎么,这个事儿不好说?”
村长赶忙摆摆手说:“哪有不好说的,只是有些感慨罢了。”
“人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可是他家就出了个不省事儿的。他家老大长大了就在外面跑商,就在外面落了户,老二和黄老爷差不多,一直帮着黄老爷操持着家,是个有出息的,可是这个老三就是个十足不省心的。”
“怎么?这个黄老三横行乡里,欺男霸女了?”李长征的声音冷了下来。
“不,不,不是。”村长怕他们误会赶忙否认。
“要是这样,黄老爷都饶不了他。他呀,是家里的老小儿,不只爹娘宠这,哥哥姐姐都对他很宠,就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好吃,好玩儿,还不愿意干活,这成家也有几年了,还是没改,黄老爷一气之下就分了家。”
李长征说:“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会儿赵建国也把账册看完了。
李长征对赵建国说:“这个黄知礼(我祖爷爷)家的事儿你怎么看?”
赵建国也有些犯了难,思考了一下说:“这个黄知礼家是有些特殊说他不是吧,他原来的家产刚刚好到标准,说他是地主吧,他把家一分,都成了单独一户,再者这个黄知礼家三代都对乡邻有恩,不太好办呀!”
李长征也陷入了思考,村长是一句话也不敢说,就怕好心办坏事。
过了一会儿,李长征开口了,说:“这样吧我看黄家大部分家产都由黄家的老二打理,最后这些还是会落到他身上,这样吧,让他把除了自己的那份,其他的都拿出来分给其他的人,他家如果愿意,成分就先按这本账册上边的算。”
这时候村长的心才算落到了肚子里。马上就说:“没问题,我会和黄家好好说,也把两位队长的意思说明白,他家都是明事理的人,一定不会反对的。”
李长征说:“嗯,他家就先这么着,再说说这个王善才这个人吧!”
一提到王家,村长的脸上立马换上了义愤填膺的表情,语气也冷硬了起来。
“这个王善才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双沟村,以前也是穷的揭不开锅,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一笔钱,回来是又盖房子又买地,就此发了家。”
“有钱了以后,虽然没向黄家那样泽背乡里,也没有鱼肉乡里,可是到了王善才这一代就变了。”
“村里穷呀,总有那解不开祸的,以前去他家借粮,最多也是多还些,这也是应该的。可是他呀,不给借粮了,让用土地来抵押,用一亩地抵三年的收成,只要三年之内把把粮食还上,就把地还给你。”
李长征说行:“这样也还行呀,还上就行了,也不要利息。”
村长苦笑一下说:“一开始大家一看还有这好事儿呢?好多人都去他家抵地换粮,可是,哪有那么多好事儿呢?地多的时候,打的粮食都不够吃,更别说又少了地。”
“那王善才这不是要亏了,三年后能还上粮食的几乎就没有?这不是白白的把粮都给别人了么?”李长征说。
“是呀,一开始大家都是这么想的。用一亩地换三年的粮,都以为是用三年的粮食把一亩地租给王家了,可是王善才说,这可不是租,是抵押,地是放在他那的抵押物,如果想要把地赎回去,就用三年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