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后,种下的种子也开始发芽了,祖爷爷更加的忧心,他的心里格外的矛盾,寄希望于不要到来,又希望快点到来。
不希望到来,是因为不到来就意味着他错了,我们还有希望;希望它快点到,就能减少一定的损失。这样矛盾的心情每天都折磨着他。
他等的是一场从没遇到过的一场雪。
第八天,上午还是阳光明媚,下午就开始刮起了寒风,天也阴沉下来,祖爷爷一下子就从屋里跑了出去,大喊道:“老二,老三,快出来,来了,它来了。”
老太爷听着祖爷爷惊慌的声音,吓的一下子从屋里窜出来,慌乱的说:“爹,爹,怎么了?什么来了?”
太爷爷也出来,看着祖爷爷惊慌失措的样子说:“爹,真的来了?”
祖爷爷重重的点了一下头。
太爷爷对祖爷爷说:“我去找村长,你们去地里。”说完就急忙跑出去了。
老太爷这才明白什么来了,也跑出去,边跑边喊:“我去找阿福哥!”
这边家里的人不管男女老幼,全家总动员,都去了地里。
要问了都去地里干什么?给田地‘穿衣服’。你又要问了,田地怎么穿衣服?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了,如果是秋天的时候,昼夜温差太大,庄稼还没成熟,就早早的下霜了,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在北方,农民就会在地里点上一堆堆的火,当然不是用火取暖,是让火烧起来的时候,加湿柴进去,让火堆冒起浓烟,用烟的温度给庄稼取暖,防止冻死。
而另一种方法就适用于现在这个情况——三月雪。我们一般都会在杏花开放前后开始种地,秧苗在桃花开放的时候长出五到十公分,这会儿的秧苗是最嫩的时候,经不起太寒冷的天气,如果遇到一场雪,大多都会冻死。
祖爷爷等的就是这场雪。
在去年的时候祖爷爷就和村长商量过了,如果这件事发生怎么办。他们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给田地‘穿衣服’。具体怎么操作呢?
先和乡亲们讲明利害关系,然后发动全村的人去割草,准备用草覆盖在地面上,给大地保暖,尽可能的保护秧苗不被冻死。去年秋天大家割了许多的草,堆在地边以备不时之需。不是有多相信这件事情,也是因为即使割了也不会浪费。要是派不上用场,用来烧火也行。割的多少也取决于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午后风寒冷刺骨,让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寒冬腊月。风吹过脸庞,像是刀子划过,火辣辣的疼。但是没有人在乎,人们只在乎地里的秧苗能不能保住。保住了秧苗就是保住了饭碗,保住了饭碗就保住了命,孰轻孰重大家还是分的清的。
村长也从今天的天感觉到了不同寻常,太爷爷又来报信,他也确定它真的来了,村长赶紧扔下手中的活,吩咐自己的大儿子去沟里报信。他拿着小铜锣,急促的敲响,向着村里跑去,边跑边喊:
“大家快去地里,三月雪要来了!”
大家快去地里,三月雪要来了!”
“三月雪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