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四几人入了城,刚才商量了下,商队说的大车铺,应该是个靠得住的地方,干脆跟着商队一起过去,再出来打听消息,反正都到地方了。
几人就跟在商队后边过去到了这大车铺,这大车铺一是可以租车给需要的人,二是路过的商队提供住宿热水吃食,口碑倒是好,没出过什么差错。
这边还有一点好相处,花上一些钱,就能有人给你看着车架,保证货物不丢失,进出签驴都得拿着牌子,牌子不对可是领不出货。
这倒是让人安心,几人租了一间大通铺,住五个人绰绰有余,还有些地方安置东西,店小二看人入住就拎了两壶热水进来,还告知用完了哪里取水,不过这贴心服务都是要钱的,光这住宿和看车的钱就一日三百文。
倒是省了不少事,几人洗漱一下,吃过饭打算在出门打听打听。
几人分开走,王老四带着王明平打算去卖糖的铺子看看,其他三人也去打听这杨家年画的消息。
这王老四两个先去杂货铺子打听了糖价,这白糖价格贵上两文钱,这糖块价格就比镇上卖的贵上五文到十文钱,倒是没有卖冬瓜糖的。
二人走上几家,大概清楚价格,就打听中人在的地方寻了过去。
二人出门前特意洗漱了一下,还穿着新衣服,倒是看着是一富户,这进了门立即有人来招待。
“两位老爷可是有什需要帮忙的。”来的是一个年轻人,看着有二十多岁。
“这位小哥,我们有一桩生意想做。”王老四拱拱手。
“这位老爷这边请,我姓李,单名一个明字,要是不嫌弃就称我大明就行。”
“大明兄弟,鄙姓王,家中排行四。”王老四也报了名号。
“这是族兄。”王明平也拱拱手。
“两位王老爷好,不知是想做何生意?”
王老四取出带着的冬瓜糖,递给李中人。
“这是我们想卖的吃食,冬瓜糖,想请您找个主顾。”王老四说了话。
“冬瓜糖?”这李中人年轻,也没听过冬瓜糖不免有些好奇。
“是自家做的,李中人尝尝。”王明平搭了句话。
李中人取了一根糖吃下。
“这确实带着冬瓜的清香,倒是别致。”给了一句评价。
“这王老爷带了多少货?打算作价几何?”
“有一千五百斤,二十二文一斤如何?”王老四王明平上一给个还价空间。
李中人计算了一下这笔生意,二十二文是三十三两银子,自己抽成能拿一两半,心中有了计较。
“王老爷,这要是能卖上二十五文,这中人费?”
“给您翻倍。”这价钱多给些中人费自家也是赚的。
“这没问题,两位留个地址,我明天就领了人去,就是这事不劳二主,两位老爷可放心我。”李中人心里有了主顾人选,也不想放跑这单生意。
王老四跟王明平对视一眼,也点头,“就麻烦李中人了。”
留了地址,两人告辞了。
出门就看着府城这喧哗,即使天色有些晚了,也依旧热闹,两人也沿着回去的路逛起来,看什么都好奇,不免东瞧西看,让人一看就是刚进城的,得了句“乡巴佬”的评语。
一时买了些吃食,回了这客栈,又跟小二哥点了一份汤,另外三人回来,就着买的干粮和汤吃了晚饭,开始交流今日打听的事。
“这府城确实有个杨家是做年画的,这生意做的大,周边的商队都有来运货走的,这杨家作坊就在城北,这订货听说有规矩没打听出来,就是可能要等上些日子拿货,这功夫虽说还没进腊月,听说来进货的也多。”王老五把几人听到的消息都说了。
这倒是让几人心中安稳不少,毕竟这是真的有这杨家年画。
“那明日我在家等着李中人卖了糖,大哥,老五,明平哥带着长栓过去看看。”说了明日安排,就都歇下,毕竟这三天在路上也不敢睡踏实,这好歹去了一些心事,也能安心睡下缓缓精神。
第二日一大早,王老四给了一两银子让何大舅带着几人出去,他在附近吃了早饭等人来,这没到中午李中人就带着人来了。
“王老爷,这是杂货铺的胡老爷,这糖他都能买下。”这边李中人介绍带来的人,这人穿的比王老四讲究。
“王老爷,我姓胡,开着一件杂货铺,这糖我尝了,还不错,就是这价格略高些,二十八文的价格不太好卖,不知这价格能否让上些?”胡老爷也直接讨价。
李中人使了眼色,王老四做为难状。
“王老爷,这胡老爷可是讲究人,以后要是您还来自然可以直接找胡老爷,他可是在咱们这城南有名的厚道人。”李中人开始说情。
王老四凭着这半年的做生意经验才没露馅。
“那听李中人的,给胡老爷面子,二十五文如何?”王老四还是实在,没往高了说,倒是没给胡老爷继续讲价的心思。
“这价格可是降了不少,胡老爷也给个面子如何?”李中人有些无奈王老四这直爽,但是跟老实人做生意也好。
“王老爷这客气,还有李中人面子,就这个价格吧,带我去验货。”
“胡老爷李中人请。”王老四带人去存放货物的地方,检查没问题,李中人代写了交易契约,两人无异议,王老四也想着结交人,就主动提把东西送过去,这倒是让胡老爷高看一眼。
卸了货,胡老爷结了账。
“王老爷以后来,直接到咱们杂货铺子找我就行。”
王老四记下铺子位置,告辞。
付了李中人三两银子,王老四想着问了一句。
“李中人可知年画杨家?”王老四想着这要是李中人知道,打听些消息也是好的。
“这杨家谁不知道,这可是府城大户,别看这年画不起眼,但是这杨家做生意做的大,王老爷也是冲着年画来的?”这李中人没想到还能在有一桩生意。
“是,打算回家带上一批年画,就是不知这里边规矩。”王老四怕打听不到这里边规矩,赶紧说。
“这杨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