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说好了,两个堂姐就时常来请教,因着学的时间不长,学的几种针法教会后就要靠自己领悟,几人相互说了自己的心得,倒是让彼此有了意外收获。
这日大伯娘过来说是定好了蒸豆包的时间,让几人过去一起,老爷子连着大房打算淘五百斤米,差不多就是七百多斤的皮,这老王家的豆包一般都是二两一个,差不多一两四的皮,半两多的馅,这些就是将近五千个豆包,这些够一家子冬日里的口粮,合着一个人一天一斤的量。
到了时间,几家人聚一起,因着家里人多,就没在亲近的来,早些年孩子小没娶媳妇的时候都是相处的好的几家人一起做,提前一天王老大一家就准备好面和馅,第二天人一到全就开始做。
这做豆包,一般是团好豆馅,抓上一块面包好,团紧实,这要是豆馅松,面也松,蒸出来容易塌不成型还容易开裂,所以每年做豆包,家里的长辈一般都会再三叮嘱,不能浪费粮食。
几个大点的孩子做的时间长了,倒是有模有样,王小茉做的豆包也挺好,就是面裹得少点,皮薄馅大,好吃是好吃,就是后期的豆馅容易不够。
“小茉,你这面在抓点,别舍不得。”奶奶刘氏看见,每年都得说上几句。
几个孩子倒是爱打掩护,都爱吃皮薄馅大的,就是大了不好在让长辈取笑,小点的说上一句不当回事,每年都是接力掩护,虽然蒸出来都混在一起,吃到的都当作惊喜,这也算是老王家的一项传统了,长辈们也都知道。
这豆包团好了,放在提前泡好的豆角叶或者杨树叶子或者玉米叶子上,每家都不一样。
这时候每年蒸豆包也是个大工程,每回包豆包的当天这炕都得晾半宿,不然实在是烫的很。
第一锅豆包出来,几个小孩子先围上来,有喊大伯的,夹杂着喊爹的,趁着热乎,一人分上一个,在给点白糖蘸着吃,就很美味了。
这包豆包管的饭也是丰盛,家里养的鸡杀一只,加上五花肉,加上各种菜干炖上一锅,也不上桌了,一人盛上一碗,自己找地方就着豆包吃,小点的还在锅边凑着,看着碗里,惦记着锅里的,想着多吃上一碗,也就是今天没有长辈管束,平时要挨骂的。
吃完饭要接着团豆包,这下午最期待的就是快结束时,面多了,就能蒸点菜馅的豆包,或者炸油炸糕,往年舍不得油,今年大伯娘说了剩下的都做了油炸糕,各家分上一些。
大黄米面加上红糖馅,经过油锅滋啦一声,炸的外壳酥脆,里边的红糖馅热的烫嘴,那小孩子可不管,一边斯哈着吹起,一边吃进肚子里,这就混个肚圆。
王老大家做完就是王老二家,在接下来就是王老四家,最后是王老五家,几家隔上几天,按着长幼顺序来。
轮到王老四家时,五口人,做了三百斤的米,两千五百多个豆包,这些豆包包好了还得存放在大缸里,这时候外边的温度低了能一直冻住,每日取上一家子的口粮,在锅里熘上一圈,热好了,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加点油煎一下,就是难得的美味,
因为王小茉家还积了两缸酸菜,这时候能吃了,捞了两颗炖了一锅,五花肉和血块,一大家子吃的满嘴流油,王小茉还让何氏办了一盆酸菜馅,包了一锅酸菜豆包,味道很别致,喜欢的都很喜欢,不喜欢的很难吃下,黏黏的外皮,加上酸爽的菜馅,非同一般。
临走时,一家除了分到豆包,还一家捞了两颗酸菜,老王家一家子就连往日多事的二伯娘张氏也没多嘴问上一句。
这每家豆包包好了,都要给相处的好的人家一家送上几斤,也算是各家评判一下谁家豆包做得好,谁家馅做的棒,毕竟每家的豆馅都不太一样,这要看当年攒的各种豆子多少,还有白糖放了多少,够不够甜。
王小茉家之前分到了大伯二伯家包的,自家做好了也给几个叔伯分了,还给族里相处好的人家送了去,当然这里自然少不了村长家,还比别人家多送了一盆酸菜,还有姑姑家,王老四专门跑了一趟送东西过去,当然这些人家也都回了礼,自家做好了也端了一盆送过来。
这天一家人商量好,趁着天好,王秋收休息,明日驾着车去何姥爷家一趟走亲戚。
装了二十斤一百个豆包,一大盆酸菜,冬日前托人买了一筐苹果装了一篮子,还有一罐子冬瓜糖,赶着太阳正好的时候就去了。
“姥姥姥爷。”离着还有段距离,王小茉跟妹妹两个就开始喊人。
“他娘,是不是大丫家的两丫头声。”何姥爷在院子里,听着声问何姥娘。
“这听着像。”何姥娘也听见了,放下手里笸箩,往门外走。
“娘。”何氏看见何姥娘,招呼一声。
“还真是大丫回来了。”何姥娘给何姥爷喊了一句,也不管他 ,自己先出去迎接女婿一家。
“姥姥。”几个孩子见车停稳了,从车上跳下来,跟姥姥问好。
“秋收,小茉小莉,哎呦,大丫回来咋也没捎个信。”何姥娘揽着两个外甥女,埋怨闺女没给带个信。
“娘,这不是这几天天好,正好家里刚忙活完,想着年前过来看看你跟爹。”何氏手上拿着东西,边走边说。
“大丫,别在门外说,带女婿孩子进屋来。”何姥爷这时候也出来了。
王老四拴好毛驴,从车上往下搬东西,一家人进了屋。
“明河,你这是干啥,每次过来都拿这么多东西。”何姥娘见女儿女婿又拿了这些东西。
“娘,没带啥,都是自己做的,这是我家的豆包,给你带过来尝尝。”
“姥姥,姥姥,这是酸菜,肉吃最好,这是苹果,我爹买了一大筐,这些给姥姥姥爷吃,这是我家做的冬瓜糖。”王小茉跟着姥姥,一样一样看带来的东西。
“下回可不许了。”何姥娘嘴上这样说,还是高兴,这等人走了,还得去几个姐妹家炫耀一下女儿女婿孝顺,家里做些啥稀罕玩意都想着岳父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