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组的行动效率极高。在得到最高指示后,大量资源被调集起来,针对孙志强和那个“惯偷”的审讯以及相关线索的挖掘工作全面展开。
一间经过特殊改造、配备了当时最先进反窃听设备的会议室内,成为了“利剑”专案组的核心指挥部。冯毅作为副组长,几乎是连轴转,协调各方力量,分析汇总上来的信息。
这天,他带着几名技术骨干,来到了千临的实验室。名义上是了解之前的入侵事件细节,并评估实验室的安全需求,实际上,也是执行“了解”和“评估”任务的一部分。
“千临同志,我们想详细了解一下,你是如何发现并反制那次高能微波入侵的?”一名戴着深度眼镜、气质严谨的技术专家问道,他的眼神里带着浓厚的好奇和探究。
千临言简意赅地解释了她设置的防御伪装、数据迷宫和逻辑陷阱的原理,当然,隐去了科研系统的关键作用,只说是基于现有理论和设备进行的“一些超前尝试”。
即使是这样简化和“降维”后的解释,也听得几位技术专家云里雾里,看向千临的目光充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这些理论和技术,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目前的认知范畴。
“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那位老专家喃喃自语,“这种反制思路,简直是天才!”
冯毅在一旁默默观察着。他注意到,千临在解释技术问题时,虽然依旧话少,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每一个用词都精准无比。她并没有刻意隐瞒什么,只是她的知识层面,已经远远领先于这个时代。这让他对之前副部长的担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的人才,如果不能确保绝对忠诚,那潜在的风险,确实难以估量。
“我们缴获了孙志强使用的那台微波发射器,”冯毅适时开口,将话题引向实际,“但我们的技术人员在分析时遇到了困难。设备结构复杂,很多元件和工作原理无法理解,特别是它的信号加密和跳频模式,我们束手无策。不知道千临同志,能不能…帮我们看看?”
这既是求助,也是试探。
千临走到那台被小心翼翼放置在防静电工作台上的仪器前。这台仪器外形古怪,充满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工业设计感。她没有立刻动手,而是调出了科研系统的界面,启动了【环境异常监测(强化)】功能,对仪器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分析。
系统界面上,复杂的内部结构图、能量流动路径、信号发射模块的详细参数迅速呈现出来。
【分析报告:该设备为多频段定向能武器(低功率实验型),集成数据窃取与干扰功能。能源核心为微型同位素电池(型号:xG-7,地球未公开技术)。信号加密采用量子纠缠密钥算法(初级),跳频模式基于混沌理论……】
看着系统给出的分析结果,千临心中了然。量子纠缠密钥,混沌理论跳频…难怪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无法破解。
她抬起头,看向冯毅和几位一脸期待的技术专家,平静地说道:“我可以尝试分析一下它的加密算法和跳频规律。但需要一些时间,以及…绝对安静的环境。”
“没问题!需要什么设备和资源,我们全力保障!”冯毅立刻答应。能有机会窥探到这种超时代技术的一角,对专案组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接下来的几天,千临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对那台神秘设备的分析中。她利用科研系统强大的运算和模拟能力,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开始尝试逆向破解其加密算法。这个过程如同在解一道跨越时空的超级难题,充满了挑战,但也让千临那颗属于科研大佬的心,感到了一丝久违的兴奋。
与此同时,专案组对千临和白墨的“了解”工作也在进行中。
一名来自军区保卫部的干事,以“核对个人信息,完善安保档案”为由,分别找白墨和千临进行了一次“谈话”。
面对干事看似随意,实则处处是坑的问题——“你们以前在哪个单位工作?”“掌握这些特殊的技能,是家传还是有什么奇遇?”“对我们目前的体制和政策有什么看法?”——白墨应对得滴水不漏。
她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语气诚恳地说她们以前只是在偏远地区从事一些基础的研究和医疗工作,后来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这里,希望能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至于技能,一部分是家学渊源,一部分是自己努力钻研的结果。谈到体制和政策,她更是滴水不漏地表达了拥护和支持,顺便还结合自己的专业,提了几个关于改善基层医疗条件的、听起来很实际但又不会触及敏感点的建议。
一番谈话下来,那位干事感觉自己像是面对一个光滑的鹅卵石,无处下手,只能在记录本上写下“思想积极,态度端正,社会关系简单”的评语。
而轮到千临,场面就有些…尴尬了。
干事:“千临同志,能谈谈你对目前研究工作的看法吗?”
千临:“正在进行。”
干事:“呃…我是说,你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什么规划?”
千临:“服从安排。”
干事:“那…你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千临:(沉默地看了他一眼)
干事:“……”(感觉后背有点发凉)
最终,干事只能在千临的档案评估里写上:“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专业能力极强,政治倾向……暂未发现异常。”
虽然这种“审查”让白墨感觉有些不舒服,但她也理解这是必要的程序。只要不影响她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配合一下也无妨。
然而,专案组内部,并非所有人都像冯毅那样对她们抱有信任。
一名资格较老、思想相对保守的保卫科副科长,就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了质疑:“副部长,冯副组长,我觉得我们对这两个女同志是不是太…倚重了?她们的来历不清不楚,掌握的技术又那么…邪乎。万一她们本身就有问题,或者被敌人利用了,那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应该加强对她们的监控,限制她们接触核心机密!”
冯毅立刻反驳道:“老周,现在不是搞有罪推定的时候!千临同志和白墨同志在此次事件中,不仅没有暴露任何问题,反而立下了大功!没有千临同志及时发现并反制,核心数据可能已经被毁!没有白墨同志的提醒和配合,我们也很难这么快锁定肖柳这条线!她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立场!”
那位周副科长显然不服气:“立功不能掩盖疑点!她们的能力来源无法解释,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疑点!我们不能拿国家安全冒险!”
会议室里顿时争论起来,一部分人支持周副科长的谨慎,认为应该采取更严格的监控措施;另一部分人则赞同冯毅的看法,认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应该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发挥她们的最大价值。
最终,还是挂帅的副部长一锤定音:“对千临和白墨同志的保护和观察,维持现有级别。但在具体工作中,要大胆使用,小心求证。冯毅同志,你要把好这个度。同时,专案组的重心,还是要放在追查幕后黑手上面!”
这场小小的争论,虽然暂时平息,却也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在专案组内部荡漾开层层涟漪,让信任与猜忌的暗流变得更加汹涌。
千临对此并非一无所知。她虽然身在实验室,但强化的【环境异常监测】功能,让她能敏锐地捕捉到周围环境中那些细微的、带着窥探意味的信号波动,以及某些人看向她时,眼神中那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
但她并不在意。质疑和审视,对她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在星际时代,她的研究成果同样颠覆认知,引来的非议和猜忌只多不少。她唯一在乎的,是能否达成自己的目标。
此刻,她的目标就是彻底解析那台神秘的设备。
经过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分析和模拟,借助科研系统提供的强大算力,她终于找到了那套“量子纠缠密钥算法”的一个微小但致命的逻辑漏洞!
“找到了。”千临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个漏洞,就像是高耸堤坝上的一条细微裂缝,平时看不出来,但在特定条件下,却足以引发连锁反应,让整个加密体系瞬间崩溃!
她没有声张,而是继续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试图通过这个漏洞,反向追踪信号的最终源头,或者至少,获取更多关于幕后组织的信息。这需要极其精密的计算和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对方察觉,甚至触发设备的自毁程序。
而在医院这边,白墨的日子也过得不轻松。虽然之前的舆论风波被她巧妙化解,但那种无处不在的审视感,却如同附骨之蛆,挥之不去。
她能感觉到,负责她“安保”的那些便衣人员,看似是在保护,实则也在观察她的一举一动。连她去食堂打饭,去水房打水,甚至去上个厕所,都能感觉到若有若无的目光跟随。
“啧,这日子过得,跟蹲监狱似的。”白墨在心里默默吐槽,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完美的微笑和从容。她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她开始更频繁地使用新获得的技能。【危机直觉(初级)】的提升,让她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更加敏锐,总能在那些窥探的目光即将聚焦在她身上之前,下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动作或视线,显得自然而然,不引人注目。
而那个《王八拳(女子防身版)》,她也偷偷在宿舍里练习过几次。虽然招式确实有些…不雅,但系统出品,效果斐然。她感觉自己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都有了微小的提升,至少,如果真遇到突发情况,不至于手无缚鸡之力。
至于那张【自制多功能防身器械设计图】,她也仔细研究过。图纸设计得相当巧妙,利用的都是医院和军工厂里能找到的常见废旧材料,比如输液管、弹簧片、注射器针头、废弃的金属器皿等等。如果真能做出来,确实是一件颇具威慑力的“大杀器”。只是目前风声鹤唳,她暂时不敢轻举妄动去收集材料。
这天,她像往常一样去查房。走到一间高级干部病房门口时,【危机直觉】再次被触动,一种比之前更强烈的警兆在她心头闪过!
她下意识地停下脚步,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走廊。几个负责警戒的便衣人员站在不远处,一切如常。病房的门虚掩着,里面隐约传来低低的交谈声。
不对劲!白墨皱了皱眉。这种警兆,不仅仅是被人窥探那么简单,更像是有某种直接的、针对性的恶意正在酝酿!
她深吸一口气,没有立刻推门进去,而是侧耳倾听。凭借着系统强化过的听力,她隐约捕捉到了几个关键词:“……剂量……替换……意外……”
她的心猛地一沉!又想故技重施?在药物上动手脚,制造医疗事故?
她不动声色地向后退了半步,对旁边不远处一个负责联络的护士低声说道:“小李,你立刻去通知陆营长或者冯副组长,说103病房可能有紧急情况,让他们马上派人过来!快!”
那小护士虽然不明所以,但看到白墨严肃的表情,不敢怠慢,立刻转身跑向护士站的电话。
白墨则调整了一下呼吸,脸上重新挂上温和的笑容,轻轻推开了103病房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