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还在殿中偷笑、看父子二人好戏的霍去病、卫青等人,听到太子这番发号施令的话语,
立刻收敛了脸上的笑容,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但他们在心中却忍不住暗自腹诽:
真是世态炎凉啊,刚刚坐上龙椅就开始翻脸不认人了,手里刚拿到点权力就像拿着鸡毛当令箭,神气什么?
他们这些身居高位、堂堂的国之栋梁,大汉帝国的肱骨之臣,
如今每天却要被一个名义上的太子呼来喝去,心里简直窝火至极,内心的抱怨与不满情绪连绵不绝。
尽管心中充满了各种不满与腹诽,但国家大事当前,容不得丝毫怠慢;
小朝会迅速进入了正轨,几位辅政大臣集中精力,高效地将详细的圣旨内容草拟完毕,并立即按照既定程序颁布天下,力争分秒必争,不浪费任何时间。
随着圣旨的颁布,大汉帝国的十三个州府立即如同被激活的庞大而精密运转的机器,
瞬间同步启动了各项准备工作;
那些前期早已准备妥当、囤积在各地的物资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迅速到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股催动运河建设扬帆起航的民夫之风。
按照原定计划,万事俱备,唯独缺少大量的民夫劳力;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恰恰在这个环节,竟然完全没有出现朝廷预料中的困难与问题,反而进展得异常顺利!
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出现了:
得知消息的百姓们如同山洪暴发般蜂拥而至,人山人海地涌向各个运河工区,
他们争先恐后地报名,生怕自己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改变命运的绝佳机遇;
那种场面之壮观,人数之众多,是过去任何一项大型工程建设中从未出现过的。
特别是那些运河规划路线直接经过的州县,当地百姓的热情更是达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几乎是倾巢而出,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少,都想方设法地奔赴工地,参与其中,这份热情之高涨,令人难以置信。
虽然朝廷政策明确规定,每户家庭只需派遣一名壮年男子参与运河建设,
便可以享受全家赋税全免的长达十年的巨大优惠,但这项运河工程还额外提供了参与民夫的食宿保障,
并且还每日结算工钱;
如此优厚的美差,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普通百姓又怎能轻易错过?
最令人感到夸张甚至有些哭笑不得的是,
那些运河规划路线并未经过的州县,那里的百姓同样表现出了惊人的踊跃报名热情;
在因人数过多而被当地官府不得不婉言拒绝之后,
他们竟然不顾官员的劝阻与阻拦,毅然决然地选择徒步跋涉,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地赶往最近的运河工地,
怀着坚定的决心,即使不给报酬,
也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加入到建设之中,哪怕仅仅是为了获得那个宝贵的免税名额。
“你们不让我通过正常的渠道参与,我偏偏就要自己想办法去!只要能参与建设,我就能获得那十年免税的资格!”
这种近乎偏执的固执决心,让各地的官府官员头疼不已,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始料未及的局面。
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热烈得近乎失控的场面,
各地的官员们也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才能既符合朝廷政策精神,又能平息百姓日益高涨的热情与不满。
位于西南的益州刺史,甚至因此特意上奏了一本长达数万言的万民请愿书,这份奏疏字字句句都带着浓烈的不满与控诉,指责朝廷在运河规划上厚此薄彼,偏袒其他地区,对他们西南之地显失公平。
“凭什么这项惠及万民的大运河工程,只规划经过东北、东南和西北等地区,唯独将我们遥远的西南地区完全遗忘了?”益州百姓们心中充满了强烈的不满与质疑,他们的呼声通过刺史的奏疏,直达天听。
“这简直太不公平了!我们强烈请求朝廷,也能在益州地区修筑一条同样规模的运河,让我们的百姓也能享受到朝廷的恩泽!”汹涌的民意如同奔腾的河流,势不可挡,充满了力量。
“凭什么其他州的百姓能够享受到参与运河建设带来的全家免税之恩,而我们益州的百姓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什么也得不到?”怨声载道的情绪在益州大地蔓延,久久不散。
益州地区素以蜀道崎岖险峻着称,古有“难于上青天”的说法,
当地的百姓根本无法像其他地区的民众那样,
通过简单的徒步跋涉就能轻松前往遥远的施工现场参与建设,
正是由于这种地理上的巨大障碍,才导致了这出集体请愿的无奈闹剧。
总而言之,百姓们参与运河建设的热情,
不仅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冷淡,反而远远超出了朝廷最初的设想,达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高度;
这种过度的热情,在各地引发了各种意料之外的乱象,使得局面一时难以完全掌控。
最终,为了平息各地因热情过高和部分地区被忽视而引发的骚动与不满情绪,
刘旦不得不再次下发新的诏令,在报纸上透露了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
在大运河工程完成之后,朝廷还将启动更大规模的州道建设计划,
这项计划将覆盖全国更多地区,让更多的百姓有机会参与并受益,这番承诺这才稍稍缓解了各地百姓的焦躁情绪。
与此同时,朝廷还迅速颁布了一系列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规章制度,对参与运河建设的人员资格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与规定,以规范管理,避免混乱。
那种全家老小,无论年纪大小、体质强弱,都一股脑儿涌上工地的混乱情况,
自然是被明令禁止、不被允许的;
规章明确规定,只有身体健康的壮年劳力才被允许直接参与挖掘河道等重体力劳动;
而妇女则可以承担一些辅助性工作,例如负责炊事、缝补等;
但是,老人和年幼的孩童参与其中,完全是添乱胡闹的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