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接起电话,语气温柔:“喂,妈。”
秋天夜晚的楼道里,除了感应灯外并没有其他邻居经过,周围也很安静。
毕竟大冷天儿的谁不愿意回家享受暖气,非要待在楼道里吹冷风?
这也让电话里的声音格外清晰,如同外放——
“小雅,我和你妹妹今天去看你们的新房了,装修队刚好要结款,我就用你给我的钱付掉了,到时候如果他们再管你要,千万别给重复了啊。”
声音轻柔,像是贴心话,更像亲母女。
但小雅的眼睛倏然眯了起来。
她只给过婆婆一笔钱,是用来给新房付首付的,可那已经在交房前付过了,现在婆婆哪儿来的付装修费这一说?
“妈,你弄错了吧,我没给你打过装修费啊,因为装修我有自己喜欢的风格,想要亲自监督、不麻烦你和妹妹的,之前给的钱是首付款,已经和嘉轩说过的。”
对面似乎没想到她会不默认,静了一瞬,也似乎是在等小雅主动台阶。
但小雅此刻心里平静的出奇,把电话放在耳朵上,就那么一步步的上了楼,不坐电梯,六层楼的高度,比夜跑还要消耗卡路里。
对自己这个时候还能关注到身体健康和锻炼,小雅自己都想给自己稳定的情绪鼓鼓掌。
六层楼,不到10分钟。
小雅开门进去,终于续上了刚才的话头:“妈,装修您不用担心,反正大丰哥他们不是咱家亲戚么,晚点给他们不会计较的,而且我还没画完设计稿呢,很多想法也没沟通,婚礼时间还没确定,咱们不用这么赶的。”
说完,她就把电话挪开耳朵一段距离,扬声对男友道:“妈说今天去看了房子,装修款可能要先打过去一部分,你看……”
男友正致力于拿到mVp呢,头也不抬道:“着什么急,都是自家人,工程都确定包给大丰哥了,还没动工就要结款,哪儿的装修队有这规矩?”
亲儿子的话就是好使,对面愣是没把一句刚才对小雅说的话再说出口,匆匆挂了电话。
“嘉轩,咱们的房本快下来了吧?”
“快了。”
滴滴——!
手机提示音响起,是小雅特意给后援会群聊设定的提示音。
她立刻放下刚才的不愉快,投入聊天中——
「小茉莉:鸭鸭大大,今天的小剧场会更新吗?小笛的表现太太太好啦~~~」
“木有鸭鸭”是小雅用了好多年的网名,以前男友还嫌弃过幼稚,但因为和自己的名字“木小雅”很契合,她也就一直用了下来,好几个平台都是同名。
手指敲打屏幕,一行字很快出现在群聊内——
「木有鸭鸭:会哒,但是可能会晚一点,大家可以等零点后存图或明早再看哦,现在灵感爆棚~」
「沈笛的挂件:哦哦,又有新粮咯,期待~旋转.jpg」
「笛子的穗穗:你是天上星,我是尘世间那个追星的人——图片、图片、图片」
截修图的高清画质占据整个屏幕,作为出图大手,穗穗和鸭鸭是群里两位产粮大户,互相配合,为超话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粉上沈笛的同好。
大家点赞比心转圈表情连续走一波后,开始专注存图。
接下来,以这个群为中心,无数新的文案配图博文开始病毒班式发散,在信息浩如烟海的网络中,像是一颗颗小小的浪花,虽然波澜并不强烈,但已经留下了浅浅的踪迹。
…………
主题曲舞台是很完整的表演。
演示视频在每一间练习室中循环播放,除正常上课时间,几乎所有人都泡在练习室。
视频中是5人小队演示,代表了最终能成团出道的5个人。
但本次实际表演人数将是全部三百多名练习生,除了5名能够登上观景台表演的c位学员,和二层25位次学员外,其余所有人都要在地面舞台完成表演。
这就涉及到一个队伍分配和配合的问题。
所以老师们把同班级的学员划分成5人小组,人数不足或多出的,就均匀现有小队,以小组形式练习。
沈笛、时序、方幼安、勾墨和江林被分到一组。
其中勾墨和江林是经过专业练习生训练的专业选手,看视频一遍可以记住动作,两遍就能熟练跳出来。
时序又是名校毕业,舞蹈声乐表演都不在话下,进度只快不慢。
只有沈笛和方幼安的进度比三人略慢。
但他们俩情况不太一样,沈笛是记住动作但发力方式不对,他擅长的舞蹈更注重神韵体态和身法,讲究动作和意境相结合,发力比较柔和,所以一时没能找到感觉。
方幼安则是跳舞明显有基础上的短板,他对节奏的把控和对动作的理解都浮于表面。
更像是个单纯的舞蹈爱好者,动作有形无神、框架松散。
于是另外三位果断把他俩放前面,一边跳一边帮他们纠正动作,时序和江林尤其关注沈笛。
毕竟在这乌泱泱人头的训练营里,这俩可是绝对的自己人。
“这里肩膀要打开,但动作要快,手腕甩出去后要刚好卡在鼓点上才好看,ending时可以放松腕骨,让收手掌自然下垂。”
江林拍拍沈笛的后背让他放松,又绕到他前面,亲自做了示范。
沈笛认真看着他动作,然后按照他说的方式重新练习好几遍这个开肩连续动作,框架果然好看了很多。
“谢谢,那这里呢,抬腿是要到膝盖还是到小腿中间就可以了?”
沈笛又有个动作不是很确定。
其实这种群舞很多人都认为人那么多、观众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自己。
但他们错了。
就是这种整齐划一的团舞,但凡有一个动作不到位的,才会看的特别清楚,就像乐章里唯一一个不和谐音符,或是一锅粥里唯一一颗老鼠屎……
他们五个身高差不多。
所以每次练习的时候,沈笛希望自己每个动作都能和他们保持尽量一致。
哪怕是一个右腿抬起在左腿前踢腿旋转的一个衔接动作,他也想确定每一点细节。
江林在舞台表演这件事上向来很认真,对沈笛的提问非但没有不耐烦,反而对他这么认真的态度很认同:“到小腿就可以,这个动作重点在如何左腿不落地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