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我们这是到了吗?”苏文看着四处陌生的景象问道。
苏忠国没回他的话,而是来到一处山壁前,不知道在上面干了什么,然后一道听上去有些年岁的声音就在众人耳边响起。
“可是苏忠国?”
“是小子,仁空道长可还安好?”苏忠国对着石壁拜了拜道。
“哈哈,好,好的很,小子进来吧。”
声音落下,一道石门就从山壁上显现出来。
苏忠国回过头,望向四人,对傻了的四人招了招手,“过来吧,咱们进去。”
李家村周边十里八乡都知道云雾山脉里有高人,但谁也找不到进山的路口。
那些高人除非他们自己现身,不然谁也找不着他们,大家都知道他们在山脉之中,可无人得见山脉内的景象。
四个孩子都很好奇那石门是怎么出现的,接着他们又要去到哪里。
苏忠国没有为他们解惑,而是带着四人直直往里走着,就在他们全都进入石门后,那道门自动关上了,四人往后一看,发现刚才进来的洞口已经成了石墙。
“爹,这是神仙住的地方吗?”苏文很是好奇,忍不住开问道。
苏忠国摸摸他的头,“是不是神仙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都是有本事的高人。”
当年,如果不是自己不小心救了那位,只怕自己这辈子都无法进入这里吧。
他很庆幸自己当年做的决定,要不然,他后来也不会娶上媳妇有孩子。
想到过去的种种,苏忠国心口开始酸涩起来。
从小,父母就很不待见他,这一点他是知道的,可他如何都没有想到,在爷爷奶奶离世后,他们居然把自己当老黄牛使。
吃不饱,穿不暖,每天都只有定量的野菜玉米棒子窝窝头,他没饿死都是奇迹。
跟弟弟妹妹比起来,他一点都不像是大哥,个头上比他们都要矮小。
春去冬来的,他的身子在多年的压榨下慢慢垮了。
一次重病,父母以没钱救治为由把他丢在了后山,但给他留下了几个野菜窝窝头,那是他回到父母身边后吃的最好的一次。
就在他濒临死亡时,一个浑身是血的中年人出现在他身边。
他是被人追杀的,那时他听到了不远处传来的枪声。
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苏忠国把人拉到一个土坑里,然后两人就在那土坑里藏了三天。
那三天,他真的很饿,饿到咬破自己的手喝血,这才让自己熬过去。
不光如此,他还帮血人喂血喝,那时他只是觉得,如果真要死了,救人一命算是积德。
他们确实是熬过去了,后来血人的师兄弟找来了。
不过那时他们也都快奄奄一息,苏忠国见到来人后,只说了句救他,然后就晕了过去。
再次醒来的时候,他已经来到一座道观之中。
他在这里养了大半年,半年后,他回了家。
他的回来没有让父母高兴,反而让他们觉得晦气。
可新时代,村长不允许他们把孩子再次丢弃,只能留了下来。
他的身子养好了,干活更是有劲,一开始父母的不乐意慢慢消散,之后他就扛起养家的责任。
这一养就是十几年,说来可笑,他付出那么多只想得到家人的认可和他祈求的亲情。
可最后,他还是什么都没有得到,他不少夜深时都在想,当初他要是不回来该多好。
不过又觉得回来好,因为他碰到了桂香,那个心疼自己的人。
往事种种,苏忠国红了眼眶。
看着四个孩子,他心里甚是满足。
往事已矣,该往前看。
现在他家的日子蒸蒸日上,家里又来了个福宝,没什么比现在更让他满足。
“你们到了后一定要听话,好好学本事,等你们学有所成就回来保护家人,记住了吗?”
苏忠国想到自己三个儿子以后的结局,忍不住嘱咐出声。
“嗯,爹你就放心吧,我一定好好跟着学本事的,等我学好本事就回来保护弟弟妹妹。”苏文七岁了,农村上学虽晚,但他被李桂香教的很好。
加上他听到妹妹心声,知道自己结局凄苦,他自然要好好学本事,不光保护家人,还要保护好自己。
一定不会让弟弟妹妹还有爹娘被二叔和爷奶破害的。
苏武小点,但他也是知事的年纪,知道爹的嘱托是何意,“嗯,爹,我记住了。”
苏杰最小,他能听到妹妹的心声,但,过去那么久,其实已经开始淡忘了。
不过家人二字他是能理解的,“我听爹的。”
李鹏就比苏杰大一岁,他虽不明白为什么要保护家人,但他记下了这个话、。
“姑夫你放心吧,我会记住的。”
五人走了不知多久,总算走到了头。
等待他们的是好几位身穿道袍之人。
领头的那位正是当年苏忠国所救的那位血人,也是现在道观的掌教,仁空道长。
都蓄着长发,看上去很是风仙道骨,一眼看去就知道他们不凡。
“小子见过诸位道长。”苏忠国拱手行礼,眼里的激动溢满。
“臭小子,一别多年也不知道回来看看我这个老头子,你当真是狠心呢。”仁空道长最为激动,上前就对着苏忠国几掌落下。
可眼中的激动藏不住,“这次来能多住几天吧。”
他们避难不出,但外界的事宜他们还是知道一些的。
正因动荡,他们更是山门不开,封山锁路,可这臭小子知道路也不晓得回来看看。
“那可不成,家里刚喜得贵女,我可舍不得孩子。”苏忠国知道仁空道长之心,但他可放心不下家里妻女。
仁空道长听他这样说也不生气,反而看了看他身边的四个孩子。
“你个臭小子,到是好福气,这三个是你孩子吧。”
他能一眼看出四个孩子中有三个是自己的苏忠国一点都不好奇,“可不,臭小子而已。”
说着,他让四个孩子跟面前的众人打招呼,带着他们认人。
“这是仁空道长,你们可以叫他爷爷,也能叫他师傅。”
没错,苏忠国想先把名份定下,省得仁空道长跟自己讲条件。
也就是苏忠国,但凡换个人仁空道长都不会同意。
四人异口同声叫人。
仁空道长身后的几位苏忠国也一一给他们介绍着。
寒暄过后,仁空道长就带着他们回到之前苏忠国所居住的小院、。
“这里一直给你留着,你小子倒好,一去不回,要不是世道乱,老道一定下山揍你。”
进入小院,苏忠国就发现里面很是干净,一看就知道长期有人打扫的。
“您老也知道外头乱,我哪敢进山,要是被人发现如何是好?”苏忠国回到这里性格发生不小变化。
让几个孩子都有些吃惊,毕竟苏忠国以前可都是寡言少语之人。
“唉。”仁空道长一叹,“乱世将结,以后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苦难他们都体会过,活人得向前看。
“好了,不说这些,快进屋吧,这里一直给你打扫着。”
落坐后,苏忠国就说起正事。
他表明自己的来意,“知道您老辈份高,不求正式入教,只求你教些他们保命的本事,你可能也看出了,这几个小子都命运多舛。”
说起这个,苏忠国就心疼难忍。
眼睛也不自觉发酸,面对仁空道长就像面对自己的长辈般,他直接卸下心防。
仁空道长能成为云雾山中道观中的掌教自然是有着一定的本事。
他其实见到苏忠国的第一眼就知道了,但也算出他有一转机,那就是他的第四个孩子。
现在生机现,那就证明他的四子出生了。
还看了四个孩子的面相,也推算出一些东西,好在他们都是有福的,生机难得,但天衍五十,遁去其一,那个一就是每个人的一丝生机。
抓住了,扭转命运,抓不住,那就遵循命运。
这一家子明显得到了扭转之机,可见生机已抓住。
“唉,确实,当年你下山我就算出你往后多劫,想让你留在山上,可怎么劝也劝不住,好在,生机已现,以后你们一家都会平平安安。”
仁空道长长叹过后说道,“这四个孩子也是苦命人,被人偷运转命,既然你把人带来,我自然不会不管。”
“但先说好,不入教,除外门武学外,其余的我都不会教,你是知道我们这里的规矩。”
苏忠国闻言点了点头,“嗯,自是知晓,小子所求不多,只求他们有一份护住自己的本事就够了。”如何能不知。
“这就好办,我已不收弟子,但我会亲自教导他们,你放心,等到他们能出师时,我会通知你前来接他们。”
这下子苏忠国放心了,“那就多谢仁空道长,不过小子还有一事,就是这四个孩子还未上学,可能学习上还得辛苦一二。”
孩子不能只学武不学文,当文盲可不行。
“知道,相信你也早有考虑,这样,等十四岁时来接,相信他们下山后你能安排他们入学一事。”仁空道长听懂了他的意思,武得练,但文得学。
“哈哈,就知道道长最是了解小子,我正有此意。”
“行了,别跟我贫,待上几日,等他们熟悉后你就离去吧,有空带着那小丫头来见见我,特异不见得是好事。”
仁空道长站起身,“我还有事,你先带他们熟悉一二。”都当师傅了,可不得好好准备一二。
“好。”
对仁空道长知晓女儿奇特之事他半点都不觉得奇怪,他打算私下问问,女儿这样对她好不好。
孩子当面,还是别说漏的好,多一个人知道多一份危险。
就这样,苏忠国留在山上陪着四人熟悉环境。
待了四五天后,苏忠国就待不住了。
“来啦,进来吧。”苏忠国已经交待好四个孩子,让他们好好学本事,等他们满十四岁时就会来接他们。
但,女儿的事,他一直记挂在心,这不,过来询问仁空道长一二,也是跟他辞行。
“还想老道亲自给你开门不成?”
屋里传出仁空道长强有力的声音,苏忠国笑着摇了摇头,“来了。”他哪敢。
屋里,供奉着三清祖师像。
苏忠国没第一时间开口,而是恭恭敬敬给三清祖师上香。
叩拜过后,这才起身走到一旁仁空道长打坐的地方。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但老道回答不了你,等有机会你带那孩子上山来后,我才能知道如何处理。”
生机,是瓷器,重不得,轻不得。
“不过,在她未长成前,需要好好呵护,万不能有所损伤,伤她一人,毁你全家。”
这话很重,重到苏忠国觉得有些心颤,“就没别的法子让她平安顺遂吗?”他所求不多,只愿女儿平安顺遂。
仁空道长睁开眼来,“如她有变,你们一家的劫难将重新来临你也不悔?”
苏忠国沉默了。
他担心女儿不假,但也不愿妻子受苦。
“那她的异样会不会对她有害?”
“不会,那是天机,任何人都无法泄露,你安心便是。”
听到此话,苏忠国心安了。
“那小子心安,等有机会定带她上山。”
仁空道长笑看着他,什么也没说,不过从一旁拿出一本书来,“生而知事,万不可辜负了上天赠与她的机缘,此书和她有缘,交给她,对她自有帮助。”
接过书,苏忠国想观看一二,可,书名只有二字,阴阳,当他翻开书页时,傻眼了。
“怎么是空白的?”他满是不解。
倒是仁空道长见他那傻样乐了,“我不是说了嘛,这书,是她的机缘,与你无缘自然是看不到任何东西。”
“臭小子,怎么,还怕你害你闺女不成?”正经过后的仁空道长有些皮。
苏忠国讪讪一笑,“哪有,你害谁都不会害小子的,这一点小子还是有数,这不就是好奇嘛。”
他真没别的意思,就是好奇。
“行了,你这小子笨的很,懒得跟你掰扯,你要下山了吧。”
苏忠国点点头,“嗯,孩子们适应的很好,我放心不下家里,得回去了。”
仁空道长点点头,“我也不多留你,这是我给你孩子的礼物,让她佩戴在身,万不可离身。”
说着,他把一块看上去绿到发光,绿到一眼假的一块玉佩拿了出来,放到桌上的《阴阳》二字的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