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父亲急得团团转,忍不住反问:“爹,这纪纲当真不可杀?”
“万万不可!”
朱高炽忧心忡忡地长叹一声说道:
“你以为爹不想杀纪纲吗?若能轻易除掉他,这些年下来,爹岂会让他活到现在?可事实呢?”
不等朱瞻基回应,他又接着说:
“这些年,太子府被他害死的下属没上百也有八十。
他为何还能安然无恙?儿啊,你要明白,纪纲是你爷爷养的一条狗,除了你爷爷,谁也不能动他。
一旦有人妄图伤害他,在你爷爷眼中便是叛逆。”
朱瞻基看到父亲眼中闪过一抹寒光,顿时一惊。
没想到一向温和的父亲,竟会对一人抱有这般强烈的杀意。
更令他意外的是,自家父亲居然曾在纪纲手中吃了这么多苦头?
朱高炽说完后摇了摇头,随即换了话题,环顾四周,拉着朱瞻基靠近低声说道:
“儿啊,对付像纪纲这种人,你必须牢记一点——永远别与他争锋。
他是你爷爷派来守门的狗,代表的就是你爷爷。
与他对抗,就等于与你爷爷作对。
无论你多么聪明,如果爷爷不想除去他,你硬是把他铲除,都会让爷爷震怒。
为了区区一条狗,得罪爷爷,不值当!”
“但如果你真的想除掉这条狗,切不可鲁莽行事。
你要纵容他、顺从他,他若想吃肉,就给他肉吃;他若要撒野,就放开他的锁链。
一味地纵容,让他变得肆无忌惮,变成一条疯狗,四处狂吠伤人。
直到有一天,当你爷爷发现这条狗已失控,甚至威胁到自己时……”
朱高炽说到这里停住了,盯着一脸惊讶的朱瞻基叮嘱道:“所以,现在还不是下手的好时机!”
朱瞻基被父亲的话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还是那个被朱棣一吓就满头大汗、结巴不已的傻父亲吗?
若换作他人听到这话,或许不会有太大反应,但深知纪纲*的朱瞻基却不禁背后发冷。
倘若当年家父真按所言行事,恐怕纪纲之死,与家父多少有些关联。
任由纪纲横行无忌,待其野心初露时,猛然一击将其击溃。
朱瞻基吞了吞唾沫,惊愕地盯着朱高炽:
“父亲,您真是我的父亲吗?您确定……嗯,您是不是换人了?”
朱瞻基忍不住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他生怕朱高炽接下来也会说:“孩儿,为父也是穿越来的!”
好在朱高炽并未如他所料,瞪了他一眼,见朱瞻基被吓得不轻,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傲气十足地问道:
“那么,你现在还想除掉纪纲吗?”
他不信自己讲了这么多,自己的聪明儿子还能坚持现在就除掉纪纲的想法。
然而下一秒,朱高炽以为朱瞻基会放弃时,朱瞻基却坚定地点了点头:
“父亲,您说得对,今日纪纲必死无疑!”
“嗯,你能这样想……呃……不对……儿子,为何你还想杀他?我不是告诉过你,只有祖父才能杀他吗?”
朱高炽愣愣地看着朱瞻基,差点因为突如其来的冲击闪了腰。
看着自己一脸迷茫的父亲,胖墩墩的脸庞,年近四十,他莫名觉得此刻有些好笑。
忍不住笑了起来:“父亲,我也无奈啊。
我到处打听,如今的大明,沈万三之后最富有的便是纪纲,为了这笔财富,纪纲今日非死不可!”
“你这孩子怎么不听劝?什么钱不钱的,你堂堂太孙怎么会缺钱?我告诉你,纪纲绝不能杀,杀了他会连累我们全家!”
朱高炽焦急地说。
朱瞻基见状,不慌不忙地凑近朱高炽耳边,意味深长地反问:
“父亲,若纪纲要害我呢?”
------------
“要害你?”
朱高炽的小眼睛瞬间瞪得更大,茫然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还有几分领悟。
表情的变化之丰富,让朱瞻基都想伸手捏捏。
于是他真的伸了手!
“走开,你这孩子……”
朱高炽一脸嫌弃地拍开朱瞻基的手,却又有些疑惑地拽着朱瞻基的衣袖问道:
“你所言可是属实?”
“殿下稍待片刻,自会见分晓!”
朱瞻基话毕,便移步至东厂与御林军之间。
此处由金忠统领御林军,此位乃靖难旧臣,年已六十一,于朝堂之上威望甚高,屡次在永乐帝前为太子及其属官辩护,可称得上极为稳妥之人。
朱瞻基至金忠身旁,瞥了一眼一旁垂首默立的小鼻涕,随后问金忠道:
“形势如何?”
金忠听罢,目光投向不远处仍因朱瞻基之语未回过神来的朱高炽,沉吟片刻后答道:
“回禀太孙殿下,纪纲府邸院墙皆经加固,高度超出常宅近一丈,现尚未探明其中死士数目,然老夫推测应不下千人,若强攻,恐损伤严重!”
“这般棘手?以纪纲劝降如何?”
朱瞻基闻言皱眉说道。
金忠瞧了瞧朱瞻基,眼神略显不屑,摇头说道一句似无关之语:
“皇下次北伐时,太孙殿下或该随行亲历战阵才是。”
朱瞻基:“………”
他心下疑虑,这老者莫不是在暗讽自己未曾征战?
还未待朱瞻基深思,金忠又开口道:
“虽现下院中情形不明,但依老臣所料,如此强力设防且布下死士于应天府内,纪纲定在此藏匿诸多隐秘,一旦揭露,恐足以让纪纲数次丧命,若纪纲欲苟活,老臣以为他必不肯让我等入内!”
“那只能强攻了?”
“以目前来看,确需强攻!”
金忠颔首,朱瞻基听罢,略一思索,转头看向在一旁低头装作隐形的小鼻涕,嘱咐道:
“小鼻涕,派些人去工部调四门大将军炮过来,我就不信这院墙能抗住大将军炮!”
话音刚落,哐当一声,金忠在一旁险些闪了老腰,老脸顿时扭曲了几下,急急张口道:
“太孙殿下,此事老臣以为还需斟酌………”
“嗯?四门大将军炮不够?”
朱瞻基闻言摸了摸下巴,环顾纪纲府邸,发觉此宅规模不小,单是院墙便有百米以上。
金忠:?_?
金忠张了张口,欲言又止。
小鼻涕未予理会,只简短地应了声“是”,随即招呼几名东厂的宦官,缓步前往工部调运大将军炮。
金忠见状,沉吟片刻后将话咽回肚里。
几尊大将军炮罢了,虽说稍显奢靡,但能让太孙亲眼见识一番,也算值当。
这时,太子朱高炽携几位大臣趋步而来。
不知朱高炽对众人说了什么,此刻无人再劝谏朱瞻基释放纪纲。
众人目光投向如铜墙铁壁般的纪纲府邸,既有期待又有几分犹疑。
满朝文武皆受纪纲之害,多年来不知多少人遭其*勒索,
若今日纪纲果真倾覆,确是可喜之事。
然则,若纪纲今日未能倒下,在场诸公无一能逃其报复。
朱高炽立于朱瞻基身旁,瞥见小鼻涕离去的身影,不解地问:
“如何?”
“稍候即知,我命小鼻涕去调器械了,待器械运到,这府邸即刻便能攻破!”
朱高炽微微一怔,顺着小鼻涕远去的方向望去,困惑地道:
“调器械?”
“正是!”
朱瞻基点头答道:
“调几尊炮来!”
朱高炽:“???”
话音未落,旁边的金忠已补充道:
“八尊,大将军炮!”
“啊……”
朱高炽肥厚的脸庞刹那间凝固,周围刚赶来的朝臣们亦是一副神情复杂的样子。
八尊?
大将军炮?
确定不是二将军或三将军?
众人面面相觑。
朱高炽更是忍不住拽住朱瞻基的手臂,说道:
“儿啊……换一门炮如何?我觉得三将军炮也不错,或者二将军也可以……”
朱高炽话未说完便被朱瞻基打断:“父皇,二将军炮与三将军炮您难道没见过?比起大将军炮,那不过是孩童的玩具罢了,还是用大将军炮稳妥些!”
提及明朝中期以前的大炮,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领先地位。
这其中,尤以各类将军炮最为知名。
这种称呼的影响深远,甚至延续至清朝,依然常看到以“无敌大将军”
或“神威大将军”
来命名大炮的情况。
明初诸多将军炮中,当数大将军炮最为人所熟知。
此炮通体由生铁铸成,长度超过三尺,重量达两千斤。
前端设有准星,后端设有照门,装药量需在一斤以上,弹丸则为三至五斤重的铅质炮弹,有效射程可达一里,最佳情况下甚至能达到两里。
炮身配有多个加强箍,依据尺寸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分别称为大将军、二将军及三将军,可发射七斤、三斤与一斤的炮弹。
通常由一辆特制车辆装载运输,车辆前轮较高后轮较低,便于在车体上直接操作发射。
可以说,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压制大草原上的势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火器和大炮的支持。
朱高炽一时之间难以辩驳朱瞻基的观点,只觉得自己此刻仿佛是在用大炮对付一只小虫般徒劳无功。
不久之后,伴随着沉重的车轮滚动声,八门漆黑的大铁炮映入众人眼帘。
“太孙殿下,大炮已到!”
小侍从跑来报告。
“全部推上前线,对准围墙,先给我狠狠地轰他几下!”
朱瞻基随口命令道。
很快,八门巨炮整齐排列于纪纲宅邸前方,炮弹准备就绪。
朱瞻基兴致勃勃地靠近,接过指挥用的小旗,凝视着因*到来而顿时陷入一片混乱的宅邸。
嘴角微扬,手中的小旗猛然向下挥舞:
“放炮!”
“轰——”
------------
八声震耳欲聋的巨大*声响起,人群纷纷捂住耳朵。
“咳咳!”
浓烈的硝烟弥漫开来,朱瞻基忍不住一阵剧烈咳嗽。
待硝烟逐渐消散,再望向纪纲家的围墙时,原本四五米高的坚固围墙如今已是满目疮痍。
倒坍的墙壁下,还能看到几个被埋压却仍在拼命挣扎呼救的身影。
尽管这大将军炮外表看来威力十足,但此次发射的是普通实心炮弹,并未造成太大破坏。
除非直接命中目标,否则大部分伤害都来源于墙体倒塌或者碎片飞溅造成的间接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