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重新捻起佛珠,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
“叙儿,先别急着做决定,凡事要谨慎思考。哀家已年老体衰,不能再辅佐你做决策了。无论你选择做什么,怎么做,哀家都不会有异议。但帝王之道,落子无悔;丈夫之志,不可反顾。他日纵临渊履冰,亦当持心如初,莫要辜负平生所抉。”
晏时叙恭敬地起身,向太皇太后行了一礼。
“孙儿定谨遵皇祖母教诲。”
言罢,他这才告辞离开。
太皇太后望着孙儿离去的背影,轻轻叹息一声。
她未曾料到,皇家竟接连出了几个痴情种。
她的大儿子如此,大孙子和二孙子亦是如此。
晏时叙走出慈宁宫时,夜幕已经完全笼罩了皇宫。
他抬头望着天边闪烁渐亮的星光,心中如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的滋味。
永泰默默跟在皇帝身后,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世人都以为皇上贵为一国之君,必定事事顺遂。
可他却知,皇上也有诸多无奈,朝堂之上掣肘颇多,就连对一个女子,都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喜欢。
往前走了一段路,晏时叙突然转身,朝着碧玺宫的方向去了。
夜风拂过他的龙袍,卷起一片暗纹浮动。
晏时叙走到离碧玺宫不远处,站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下,静静地凝视着不远处被灯火笼罩的宫殿。
隐约中,还能听到里面传来女子和孩童的欢笑声。
他在原地伫立了许久,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离开。
永泰赶紧跟上。
晏时叙突然开口:“传罗小将军和苏少尹进宫。”
永泰抬头看了看漆黑夜色,挠了挠头,但还是立即应道:“是,奴才这就派人去通传。”
暮色四合,御书房内烛火通明。
晏时叙背着手站在窗前,望着檐角悬挂的一弯新月,眉头紧拧,似在思考某种决策的可行性。
罗云梡和苏暮扬接到传召后,匆匆进宫,他们还以为宫中发生了什么紧急大事。
见到晏时叙愁眉不展的模样,便认定此事棘手难办。
没想到,晏时叙却开口说道:“朕想在选秀之事上做些文章,需要你们帮忙。”
罗云梡和苏暮扬皆有些沉默。
苏暮扬向来无状,直接就朝晏时叙翻了个白眼。
“我亲爱的陛下,选秀之事有必要这么着急吗?这么晚召我们进宫商议,我还以是什么十万火急的大事呢……”
天知道他出门时急的不行,连鞋都来不及穿,还是小厮提着鞋匆匆赶上了他。
罗云梡也有些惊讶地看着晏时叙。
相交多年,他们从未见过晏时叙如此不淡定的时候。
就为了一个小小的选秀?不至于吧。
晏时叙同他们解释缘由。
“朕原打算取消今年的选秀……”
他话还没说完,苏暮扬和罗云梡疯狂摇头。
罗云梡道:“皇上,不能取消。以现在朝堂上的局势,你该多纳些女人进后宫牵制朝局才对,为何要取消?”
苏暮扬原本也觉得晏时叙怕不是疯了,正要也说两句,想到什么,猛得反应过来。
“我去……老叙,你不会为了温贵妃那朵小花,要放弃整片花海吧?”
晏时叙一脚踹过去:“我在说正事,别瞎扯。”
苏暮扬敏捷的躲开了他的无影脚,嚷嚷着摇头。
“你这是被我说中,恼羞成怒了啊。不太可能,你可是皇上,要是守着一个女人过日子,朝堂上那群老东西不得把你生吞活剥了?”
“还有那些世家大族,一个个早将女儿准备好了。据我所知,没有女儿的人家,都不知道从哪里整了个女儿出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那群利欲熏心的家伙,就奔着女儿能获宠,然后生下皇子,家族获得无上荣耀和地位,再谋划个储君之位什么的。你不让他们如愿,他们可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的。”
“老叙你现在能掌握的局势,还不足以与各大世家抗衡。到时候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温贵妃,说妖妃祸国什么的,有一千种法子能逼着你把人给处置了,还不算那些暗地里的手段。”
“最好的法子,你还是要把他们的女儿全纳进宫里,宠不宠幸她们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只要做出样子,让他们以为自己的利益没有受损,以为目标能达成,以为你还受他们牵制……至于其他事情,要徐徐图之……”
苏暮扬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口都说干了。
罗云梡倒了杯茶递给他,他一口喝了。
两人眼巴巴的看着晏时叙,就怕他想不开,要以一人之力抵抗文武百官和世家大族。
晏时叙对上两个好友的目光,深呼吸一口气。
“朕有一计,或许能稍作周旋。”
罗云梡和苏暮扬皆是眼睛发亮的看着晏时叙,等着他说。
晏时叙沉吟道:“朕打算让女子为官。”
他话落,罗云梡和苏暮扬皆懵逼。
女子为官?
罗云梡问:“陛下,女子为官与选秀有何关系?”
晏时叙仔细解释:
“朕想设立一个‘贤才女眷举荐会’,让朝中大臣举荐家中未出阁的女眷,以才学、品德为评判标准。但这并非选秀,只是为朝廷选拔一些有才能的女子,为朝廷做些辅助之事。”
“这些被举荐的女子,不会直接纳入后宫成为妃嫔。而是根据她们的才能,安排不同的职位。朕说的不是内廷官职,是能接触到实政的那种。比如,擅长诗词书画的,可以去掌管宫廷藏书阁,也可去官学任职;精通算术的,可以协助户部处理账目等等。”
“让这些女子进朝廷各部任职,或许能起到监视大臣动向的作用,牵制部分势力。”
“参加举荐会的女子,不得有入宫为妃的想法。在她们任职期间,会有严格的考核制度。若表现不佳或有不轨之心,便会被遣返回家。”
“朕会给予那些积极举荐贤才女眷的大臣嘉奖,如晋升官职、赏赐财物等。这样既能鼓励大臣参与,又能让他们明白,朕重视的是人才,而非单纯的送女子入宫联姻。”
“此计既能安抚大臣,又能选拔人才,还可避免那些女子全进后宫,争斗不休……你们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