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课堂之《灵枢·岁露论》
小岳:(满脸笑容,摇头晃脑)今儿个啊,我跟老孙给大伙来段特别的相声。
老孙:(好奇)怎么个特别法儿?
小岳:咱聊聊中医里的《灵枢·岁露论》,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老孙:哟,那可得好好说道说道,不过这可不容易,我就跟着你,你可得讲明白喽。
小岳:(清嗓子,模仿古人语气)话说这黄帝问岐伯,《经》言:“夏日伤暑,秋病疟”。疟之发以时,其故何也?
老孙:(配合惊讶)哟,这黄帝问得挺专业啊,这是啥意思?
小岳:就是说啊,夏天被暑气伤着了,秋天容易得疟疾,而且疟疾发作还很准时,黄帝就问为啥。
老孙:(点头)是得问问,这是为啥呢?
小岳:岐伯就回答啦,邪客于风府,病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日作晏,此其先客于脊背也。
老孙:(皱眉)这说得跟绕口令似的,能说明白点不?
小岳:(比划)就是说那邪气从风府这个穴位进去,沿着脊梁骨往下走。人体的卫气一天一夜在风府这儿集合一次,第二天呢,卫气就往下走一节,所以疟疾发作时间就往后推,因为邪气一开始就在脊背待着呢。
老孙:(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还挺有道理。
小岳:(接着说)故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此所以日作尚晏也。
老孙:(跟上节奏)又来一段,这又啥意思?
小岳:就是卫气到风府的时候,人的皮肤毛孔就张开,邪气就趁机跑进去,病就发作了,所以发作时间越来越晚。
老孙:(惊叹)嘿,古人观察得还挺仔细。
小岳:还有呢,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底,二十二日入脊内,注于伏冲之脉,其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上行,故其病稍益至。
老孙:(瞪大眼)这一串下来,我都快晕了,这又咋讲?
小岳:(耐心解释)卫气从风府往下走,二十一天走到尾骨,二十二天进入脊内,流到伏冲脉,再走九天,从缺盆穴出来往上走,所以发病时间就一天比一天早。
老孙:(竖起大拇指)你还真能讲明白,厉害!
小岳:(得意)那可不。再后来黄帝又问啦,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入焉。其卫气日下一节,则不当风府,奈何?
老孙:(跟着好奇)对啊,卫气不在风府的时候,病咋还发作呢?
小岳:岐伯就说啦,风府无常,卫气之所应,必开其腠理,气之所舍节,则其府也。
老孙:(思考)这意思是邪气不在固定的风府?
小岳:对喽,卫气到哪儿,哪儿的毛孔就开,邪气留在那儿,病就发作,风府不是固定不变的。
老孙:(点头称赞)这中医理论还挺灵活。
小岳:(继续讲)黄帝又问,夫风之与疟也,相与同类,而风常在,而疟特以时休,何也?
老孙:(抢答)这个我知道点,是不是问风和疟疾的事儿?
小岳:(笑)对,岐伯回答,风气留其处,疟气随经络,沉以内搏,故卫气应乃作也。
老孙:(琢磨)就是说风停留在表面,疟疾顺着经络往里面跑,卫气一碰上就发作?
小岳:(拍大腿)完全正确,老孙进步可真快!
小岳:(换个姿势,模仿黄帝问少师)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四时八风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则皮肤急而腠理闭;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贼风邪气因得以入乎?将必须八正虚邪,乃能伤人乎?
老孙:(赶紧接话)这话又长了,我猜猜,是不是问贼风邪气啥时候伤人?
小岳:(赞许)没错,少师回答,不然。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不得以时,然必因其开也,其入深,其内极病,其病人也卒暴。因其闭也,其入浅以留,其病也,徐以迟。
老孙:(挠头)这有点复杂,给解释解释。
小岳:就是说贼风邪气伤人没个固定时间,人皮肤毛孔开的时候,邪气就容易深入,病得急;毛孔闭的时候,邪气就留在表面,病得慢。
老孙:(感叹)原来生病和皮肤毛孔还有这么大关系。
小岳:(越讲越起劲儿)黄帝又问,有寒温和适,腠理不开,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
老孙:(一脸疑惑)是啊,天气好,毛孔没开,咋还突然生病呢?
小岳:少师就说啦,帝弗知邪入乎?虽平居,其腠理开闭缓急,其故常有时也。
老孙:(不太理解)啥意思,这腠理开闭还有规律?
小岳:(认真解释)少师还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郗,烟垢着,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膲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老孙:(惊讶)好家伙,还和月亮、海水扯上关系了,这中医太神奇了。
小岳:(笑着总结)这就是中医里的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小岳:(最后说)黄帝还问了好多,像三虚三实、岁露这些,咱就不一一细说了,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老孙:(点头赞同)确实,中医经典里的知识,够咱们研究一辈子,今天也算给大伙开了个小窗,了解点中医知识。
小岳、老孙:(一起鞠躬)谢谢大伙,今天这相声就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