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宫乐章之一
观祈和平于道宫
煌煌
煌煌道宫,肃肃太清。
礼光尊祖,乐备充庭。
罄竭诚至,希夷降灵。
云凝翠盖,风焰红旌。
众真以从,九奏初迎。
永惟休佑,是锡和平 。
《煌煌》生僻字注音
? 罄(qing):用尽,竭尽。
? 希夷(xi yi):指空虚寂静、不可感知的境界(此处代指神灵)。
? 旌(jing):旗帜。
? 惟(wéi):思考,引申为希望、祈愿。
? 佑(you):同“佑”,保佑。
? 锡(ci):通“赐”,赐予(古文中“锡”多作“赐”解)。
注释
1. 煌煌道宫,肃肃太清
? 煌煌:光明辉煌的样子,形容道观建筑宏伟。
? 肃肃:庄严清静的样子。
? 太清:道教指最高境界(此处代指道观的神圣空间)。
2. 礼光尊祖,乐备充庭
? 礼光:礼仪彰显荣光。
? 乐备:礼乐完备(指祭祀用的音乐仪仗)。
3. 罄竭诚至,希夷降灵
? 罄竭:完全用尽,指诚心至极。
? 希夷:出自《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形容道的玄妙,此处指神灵。
? 降灵:降临神灵。
4. 云凝翠盖,风焰红旌
? 翠盖:青色的车盖(想象中神灵的仪仗)。
? 风焰:风中舞动的火焰(形容旌旗如火焰般翻卷)。
? 红旌:红色的旌旗。
5. 众真以从,九奏初迎
? 众真:诸位真人(道教称得道者为“真”)。
? 九奏:多次演奏(“九”为虚数,形容礼乐繁复)。
? 初迎:开始迎接(神灵)。
6. 永惟休佑,是锡和平
? 休佑:美好的福佑。
? 是锡:即“锡是”,赐予这(和平)。
译文
辉煌庄严的道观啊,清静肃穆如太清之境,
礼仪荣光彰显尊祖之诚,礼乐齐备充塞前庭。
我们用尽全部的诚心,祈愿神灵降临显圣,
看那祥云凝聚如翠色车盖,风卷红旗似火焰飞腾。
诸位真神随从驾临,九章雅乐开始恭迎,
愿永远蒙受美好福佑,赐下天下长久和平!
背景与赏析
此诗为道教祭祀或斋醮仪式中的颂神之作,风格庄严肃穆,语言工整典丽。全诗通过描绘道观的辉煌、礼仪的隆重(“礼光尊祖,乐备充庭”),以及对神灵降临的想象(“云凝翠盖,风焰红旌”),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与祈福。末句“永惟休佑,是锡和平”直抒胸臆,将个人祈愿升华为对天下太平的渴求,体现了古代宗教仪式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核。诗中“希夷”“众真”等词汇凸显道教特色,对仗工整(如“煌煌”对“肃肃”,“云凝”对“风焰”),韵律和谐,符合颂神诗的文体特征。
本诗紧扣道观中举行的盛大祭祀或宗教仪式,将仪式现场的庄严肃穆与人们对神灵庇佑、和平降临的殷切祈愿,生动鲜活地展现出来。下面,让我们循着诗歌的脉络,逐联深入赏析。
? 首联:煌煌道宫,肃肃太清
开篇“煌煌道宫,肃肃太清”,短短八个字,如同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在读者眼前缓缓展开。“煌煌”二字,恰似阳光倾洒,将道宫的宏伟壮丽刻画得淋漓尽致。那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尽显其建筑的雄浑与庄严,道宫作为道教圣地的神圣地位,也由此不言而喻。而“肃肃”一词,宛如一阵微风,拂过这片神圣之地,渲染出“太清”所营造的肃穆静谧氛围。这里的“太清”,既是高远浩渺的天空,又暗喻道观所处之地的超凡脱俗,仿若尘世之外的仙境。此联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仪式发生的宏大背景,使读者仿佛瞬间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庄严肃穆的仪式现场之中。
? 颔联:礼光尊祖,乐备充庭
“礼光尊祖”一句,明确了此次仪式的核心要义。参与者们身着庄重的服饰,以一丝不苟的礼仪,表达对道教祖师或先辈的无限尊崇。这不仅体现了仪式的虔诚,更彰显出对道教传统的坚守与传承。“礼光”一词,仿佛为这庄重的礼仪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将对先辈的敬重之情推向极致。与此同时,“乐备充庭”描绘出仪式现场的另一番盛景。各种乐器演奏出的和谐乐章,在庭院中袅袅回荡,如灵动的音符编织出一张无形的网,将整个仪式现场笼罩其中。丰富的音乐,不仅极大地增添了仪式的隆重感,更营造出一种和谐、庄重的氛围,仿佛在以这美妙的旋律迎接神灵的降临,向先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颈联:罄竭诚至,希夷降灵
“罄竭诚至”四个字,将参与仪式之人的虔诚态度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仪式之中,心中摒弃一切杂念,怀着最纯粹的敬意与期待,期望以这份赤诚之心打动神灵。“希夷降灵”中,“希夷”原本指代道或道的高深境界,在此处象征着人们所祈盼的神灵。此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热切期待,他们坚信,只要足够真诚,神灵必定会感知到这份心意,降临此地,赐予福祉与指引,引领人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 尾联:云凝翠盖,风焰红旌。众真以从,九奏初迎。永惟休佑,是锡和平
“云凝翠盖,风焰红旌”犹如一组精心拍摄的特写镜头,对天空中的云朵和风中的旗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云凝翠盖”中,云朵仿佛受到神灵的召唤,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顶翠绿的华盖,为仪式增添了浓厚的神圣气息。“风焰红旌”则生动地描绘出红色旌旗在风中烈烈飘扬,宛如燃烧的火焰,赋予整个场景强烈的动态感和庄严感。“众真以从,九奏初迎”描绘出一幅众神降临的宏大奇幻画面:众多仙人、神灵纷纷跟随而来,在九种乐器齐奏的悠扬乐声中,缓缓降临人间。这一句将仪式的场面推向了高潮,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这场神秘而庄重的盛典。“永惟休佑,是锡和平”则直抒胸臆,点明了整首诗的主旨。人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期盼得到神灵的庇佑,渴望神灵赐予和平与安宁。这不仅是对当下生活的祈愿,更是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使整首诗在庄重的仪式描绘中,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感与普世价值。
整首诗从道观的环境描写开篇,逐渐深入到仪式的具体内容、参与者的虔诚态度以及对神灵的祈愿,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场景描写,将道教仪式的庄严神圣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深刻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福祉的深切渴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