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话音刚落,朱政便果断摇头:\"若殿下不明言,恕我难以贸然应承。\"
此言一出,朱标的神情稍显失落,但心底对朱政的沉稳与定力暗自嘉许。这孩子竟能在这般试探中保持本心,实属难得。
尽管如此,朱标仍需进一步观察。他决定放缓节奏,不再急于推进,而是提议让朱政指导朱允通习武,顺便增进两人情谊。
朱政欣然同意,朱标见状开怀大笑。临别时,朱标满意地表示无需再多谈,朱政也松了一口气。这次交谈虽有波折,但朱标显然已达到目的,而朱政依旧对朱标的意图捉摸不透。
此刻,他只能压下心中的疑惑,缓缓站起,深深一揖。
然而,正当他以为朱标即将离开之际,却见朱标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转过头来,目光闪烁地眨眨眼,带着笑意说道:
“麟儿啊,孤觉得和你说话挺舒服的!要是以后有空闲,孤经常来找你聊聊天好不好?你别嫌烦就行。”
听到这话,朱政眉头微皱,却也难以推辞,只能勉强露出一丝笑意,点头应道:
“殿下此言差矣,政怎敢嫌烦?只是殿下事务繁多,恐怕抽不出太多时间……”
朱标听罢,眉开眼笑,满意地离去。他已下定决心,要与朱政培养深厚的父子情谊,为将来揭示彼此身份做好准备。
然而,尽管如此规划,朱标日常事务缠身,加之朱政忙于筹备抗倭大事,两人见面的机会着实不多。不过,只要得闲,朱标就想着过去叙叙旧,增进感情。他相信,哪怕朱政再冷漠,也会被这份诚意打动。
想到这里,朱标嘴角泛起一抹笑意,心情甚是畅快。
可惜,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当他绕过一个拐角时,视线触及一位站在前方、静静等候的中年男子,心中顿时一沉。
朱标挥退身旁伺候的小太监,径直走到那名身穿红色官服、气质阴鸷的男子身旁,冷冷发问:
“事情查清了吗?”
“回禀殿下,已经查明!”男子低头答道,声音低沉,“属下找到一名曾在太子妃身边当差的亲信宫女,经一番审讯,她承认是太子妃因那宫女姿容出众,担心她对殿下构成威胁,遂设计陷害她偷窃,最终将其逐出宫外。”
“好得很!果然好计策啊!”朱标听完,脸色铁青,眼中怒焰腾腾,几乎咬碎钢牙才吐出一句,“孤这么多年居然都被她瞒住了!这就是孤的贤妻良母啊!”
闻言,男子沉默不语,只是躬身更深了些。
许久,待朱标情绪稍稳,他才开口询问:
“不知那名宫女该如何处理,请殿下示下!”
朱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随后冷淡地道:
“随你处置,但别让别人察觉异样,特别是太子妃,懂吗?”
“属下明白!”男子恭敬地点头答应。
紧接着,朱标准备悄然离开。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再次开口,吩咐道:
“对了,还有一件事!”
中年男子立刻停下动作,弯腰聆听命令。
“青眼,将那十二生肖全部召回。我会安排他们进入我的亲军队伍。
这一趟随同盛庸,与麟儿一同前往征讨倭寇!
他们的职责很简单,只有一个。
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确保麟儿的安全!”听到这番话后,
代号为青眼的中年男子顿时震惊不已。
他的眼神里满是惊恐。
要知道,青眼掌控的体系规模庞大,成员众多。
每一个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顶尖高手。
尤其擅长侦查、暗杀和护卫!
其中最突出的,除了以组织名号为代号的自己之外,便是那十二生肖!
他们的代号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
如今,太子殿下竟然要将他们都召回。
专门去保护朱政?
对于朱政,青眼自然清楚得很。
表面上,他只是陛下收养的弃婴。
但实际上,他的身份或许非常不一般!
不然怎么会让陛下宁愿处死李善长,
也要让他这么小的年纪,就统领大军渡海远征,承担灭国的大任呢?
整个应天府都在议论纷纷。
所有人都对朱政年纪轻轻就被赋予如此重任感到震撼!
这不仅是在大明历史上前所未闻,在历代王朝中也极为罕见!
而且青眼还注意到,整个应天府上下,
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百姓,都在热议朱政背后的故事。
似乎锦衣卫在其中煽风点火,操控舆论走向!
这是为什么呢?其中的深意令人捉摸不透!
而现在,连太子殿下都如此看重朱政!并且这种重视程度超乎寻常!
居然让十二生肖放下所有事务,只为守护一人!这怎能不让青眼更加震惊?
他也对此感到深深的疑惑!
实在想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过青眼清楚,这类事情不能多问。
问了就是找死!
只要遵命行事,就是他唯一的职责!
于是,青眼连忙点头答应下来。
但朱标还是有些不放心,再次叮嘱道:
“跟子鼠他们说,如果这次征倭,
朱政有什么闪失的话,
他们也不必回来了。
他们的家人也会被彻底清除,懂了吗?”
这一刻,一向温和的朱标,竟显露出令人畏惧的冷酷一面。
目光深邃地看着青眼。
青眼听了这话,心中更加紧张,哪敢有丝毫懈怠。
立即领命。
之后,见朱标再无其他指示,
才像幽灵般悄然离去。
而朱标依然留在原地沉思着什么。
尽管此次派遣了盛庸及青眼所选的十二生肖随朱政出征,朱标心中仍存忧虑。他觉得自己还需为朱政配备几位可靠的将领才能安心。他知道,老朱必定也有自己的安排,但那是老朱的事情。作为父亲,他必须为儿子尽一份力!思索许久后,朱标才迈步朝东宫走去,内心忐忑。
东宫,深夜。
在这个缺乏夜生活的明朝,此时多数人已歇息。书房内,朱标依旧埋头于文案,认真处理政务,眉间常皱,手中的毛笔书写批文,刚劲有力。与朱政今日交谈后,他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尽管重任在肩,但前路明确。加之他对朱政充满期待,决心竭尽全力铺平道路,使之更为平稳顺畅。于是,他更加拼命投入工作,生怕有丝毫懈怠。他相信,只要自己更努力,明朝的明天会更美好,将来交给朱政时,他也能轻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