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位大事,自当无比隆重。何不筑起高台,请皇上敬告天地,再传于燕王。”李进并不在意郑集地冷嘲热讽。
“哼,你空口白牙说得倒是容易,国家百废待兴,哪里来许多钱财去筑高台,摆仪式?”
“首辅大人治国理政在行,可比起曹将军、孙将军灭国破敌之战功又如何?将来开国,论功劳,能封个侯恐怕都是殿下仁义了。要不要把握机会,给儿孙留个前程,可就全看你自己了。”
李进不再言语,拱手行礼后,留下郑集愣在原地。
郑集考虑许久,再次跑回太师府。
进了大厅,正撞上欢喜出去的史可法。
“宪之,这么着急是要作甚?”
史可法只是呵呵一笑,拱手略表歉意,就转身离开。
郑集摇了摇头继续向里面走。
“臣郑集拜见皇上,请皇上允许数日后,在天坛举行仪式,拜祭天地,传国于燕王。”
只见朱慈烺坐在椅子上黯然伤神,连看都懒得看上一眼。
太师陈世南骂道:“你也偌大年纪,怎么这般不要脸了。史可法苦劝半天,总算答应下来,怎么你又来添堵,同样一件事烦两次!滚,都滚!”
郑集一拍大腿,无比懊恼:“娘的,史可法这小子,难怪一直待在太师府,原来就等着劝小皇帝了。”
“哦,是我的错,臣这就回去准备。”
出了院子,顾不得满头大汗,钻进轿子,大叫道:“快,回户部,一定要赶在他兵部之前把银子凑出来!要不然要你们脑袋。”
轿夫们此时早就累得死去活来,眼见老爷这么说,依旧不紧不慢抬了起来。
眼见威胁没用,郑集只好画起大饼:“一炷香时间赶到户部,每人赏五两银子!”
重赏之下果然奏效。轿夫们拼了老命也要把这份钱给挣了。
一路飞奔下,轿子上挂的装饰品都洒了一地,差点把轿子给颠散了架。
等到了户部,翻了账目,发现能用的银两寥寥无几,逼得没办法只好东拼西凑,凑够两百万两。赶紧跑到凌卫明处来邀功。
此时竟发现史可法又早他一步,正在跟凌卫明汇报此事。
“殿下,兵部凑得银两三百万,可用于禅让仪式和逊帝的安排支出。”
凌卫明怒道:“国防乃头等大事,兵部的银子是谁让你乱用的?”
“兵部原本便有节余,以备不时之需,加之今年裁撤老弱官军十余万,各地军方剿匪略有收获,因而凑了三百万敬献新帝,于国防并无损害。”
“这还差不多,眼下四方安定,诸夷宾服,但也注意不可完全放松兵事。”
凌卫明转眼一看郑集:“郑集,还有何事?”
郑集眼珠一转,觉得此事还是得自己拿下。
“敢问殿下,禅让仪式可否由户部出钱办理?兵部的职责在军事,内政非其所长。”
凌卫明在袖子里轻轻打了一个响指,两人争斗,正是自己想要的结果。玩味地笑了笑。
“人家兵部可是拿了三百万,本王记得户部在前不久的奏报里,可是发了库银告急警告的。怎么现在又有钱了?”
郑集尴尬一笑“回殿下,户部本着为国节约的传统,向来留有一部分压箱银,以备不时之需。如今正赶上这件大事,用了也无妨。”
凌卫明不再客套“直说吧,户部能出多少?”
郑集咬了咬牙:“臣等合计了一下,差不多能凑到四百万两。”
“哎呀呀,这办个仪式都要花费这么多,本王实在于心不忍啊!”
“欸,殿下差了,越是缺钱,上位者才越该花钱,参照当年范仲淹赈灾,当地的富商、官员大肆花钱,大兴土木,才使得大灾之年,管辖之地却不饿死一人。”
“哈哈哈哈,有道理,这么说,本王倒也懂了,也罢,这等事情,就交给你来办吧。”
史可法急道:“殿下,兵部也可以凑出四百万万两银子……”
凌卫明伸手制止:“不必再说了,此事办起来较为复杂,还是让户部尽快了结的好。”
郑集欢天喜地接了令旨。出了宫门倒得意回头,奚落起史可法:“宪之,不必气馁,首辅的位置,老夫再坐几年,将来告老还乡,不还是要交给你嘛,切莫着急。”
史可法暗自哼了一声:“郑大人误会了,下官只是一心为国,并无再进一步的野心。”
说罢,不再回话,超过郑集,径自回家去了。
却说郑集召集各地富商、高官,强令出钱,只头一日,光京城之中就募集资金一百二十万两。
半个月后,直隶周边数省拥护燕王登基的官员凑的钱竟多达一千一百万两。
消息传到凌卫明耳朵里,都为此震惊。
这么多钱都赶上半年的税收了,看来民间藏富的能力还是相当足的,以后还是要多拿这些富商高官开开刀了。
工部得了足够的银子,由于燕王要求加快进度,而且不得过于铺张浪费,很快在天坛附近筑起十五丈高的露台。
钦天监选了黄道吉日,一大早,小皇帝就被穿上衮服,数十名锦衣卫护送到露台上等待天明。
好不容易天色亮起来,忍饥挨饿的小皇帝想问旁边的人要口吃的,却被锦衣卫斥责一顿。
直到将近正午,凌卫明同样一身衮服,头戴十二旒,踏上露台。
祭拜完天地,终于开始交接仪式。
朱慈烺坐北朝南,接受凌卫明最后的行礼。
“朕德行浅薄,于社稷无尺寸之功,今奉天命,传国于燕王,你可愿意?”
凌卫明道:“臣身为大明臣子,绝不做篡逆之辈。”
朱慈烺翻了一下白眼,继续演戏“大明气数已尽,全国臣民拥戴,燕王岂可辜负亿兆百姓心愿?”
“皇上尚需辅佐,假以时日必成一代明君,百姓到时定然改观,且请皇上等待几年。”
朱慈烺耐性都要耗尽了:“今日传国,上合天意,下顺黎民,燕王要朕如何自处,今若不从,朕必自戕于此。”
凌卫明这才点了点头:“凌卫明谨遵陛下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