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率先挑起原子弹战争,这一疯狂之举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让整个世界深陷于无尽的灾难泥沼之中。其中,英国所遭受的苦难尤为深重,两颗原子弹无情地落在了伦敦与伯明翰。伦敦,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底蕴的古城,曾经的辉煌在瞬间被摧毁殆尽。大本钟那悠扬的钟声戛然而止,古老的建筑如脆弱的积木般轰然倒塌,街头巷尾弥漫着刺鼻的硝烟与绝望的气息。而伯明翰,作为英国重要的工业重镇,在原子弹的巨大威力下,工厂夷为平地,机器的轰鸣声被痛苦的哀嚎所取代。无数百姓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流离失所,他们眼睁睁看着家园化为废墟,亲人阴阳两隔,眼中满是惊恐与无助。
然而,面对如此惨绝人寰的景象,杜鲁门不仅毫无悔改之意,反而为了保住自己的总统之位,做出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疯狂决策。他公然宣布美利坚全国进入原子弹危机下的全国紧急战争状态。在这一极端状态下,他独断专行地严禁总统选举,粗暴地解散国会,禁止议员弹劾总统,试图将国家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更为可怕的是,他竟妄图将这场毁灭性的原子弹战争继续打下去,全然不顾世界的和平与美国人民的死活。
为了实现他那疯狂的计划,总统向军工部门下达指令,要求其大量生产原子弹。仿佛嫌这场灾难还不够惨烈,他竟将刚刚制造好的四枚原子弹列为报复大明王朝和德国的武器。这一丧心病狂的举动,无疑是在本就熊熊燃烧的战火上又浇了一桶油,让世界局势愈发岌岌可危。
杜鲁门的这一系列疯狂行径,彻底吓坏了英国。英国民众深知,大明王朝绝不会坐视不理,一旦报复行动展开,首当其冲的便是英国。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又一轮的毁灭与死亡即将降临在自己头上。于是,英国上下掀起了反对杜鲁门的浪潮,民众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要求杜鲁门停止这一疯狂且反人类的行为。
然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丘吉尔的态度却令人大跌眼镜。他不仅没有站出来阻止杜鲁门的疯狂行为,反而抱着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态,大力支持杜鲁门将原子弹战争继续打下去,对杜鲁门百般逢迎。丘吉尔的这一做法,彻底激怒了英国上下两院的众多议员。他们认为,丘吉尔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将英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回顾历史,正是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英国支持与德国的战争,在欧洲战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使得英国大量人口丧生,众多殖民地纷纷丧失,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国力急剧衰弱,沦为了二流国家。如今,他又盲目支持杜鲁门的疯狂行为,无疑是在英国的伤口上撒盐。
一时间,英国国内弹劾丘吉尔的呼声此起彼伏。曾经被视为自由斗士的丘吉尔,如今在民众和议员们眼中,已然成为了英国的罪人。他从高高在上的神坛跌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面对国内的反对声浪,丘吉尔却依旧固执己见,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他声称这是维护英国利益的必要手段,试图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然而,他的辩解在事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英国民众对他的信任早已荡然无存。
与此同时,大明王朝和德国得知杜鲁门的报复计划后,迅速做出回应。两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谴责杜鲁门的疯狂行径,并警告美国,如果其胆敢再次动用原子弹,德明两国将给予更为猛烈的回击,让美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葡萄牙的里斯本,朱由检公开对世界宣布,一旦美利坚敢再次使用原子弹,大明王朝必然十倍奉还,而这一次,大明王朝的报复的重点是英国,原子弹数量不少于十枚。
朱由检这一报复计划可谓是用心良苦,通过重点轰炸英国来离间英美盟军的关系,只要英国投降或者宣布脱离盟军,剩下一个美利坚合众国,也独自支撑不了几天了。
在国际社会上,各国也纷纷对美国和英国的行为表示谴责。联合国紧急召开会议,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然而,杜鲁门和丘吉尔似乎对国际社会的呼声充耳不闻,依旧沉浸在自己的疯狂计划之中。
随着局势的日益紧张,世界仿佛站在了毁灭的边缘。德明两国加紧军事部署,准备应对美国可能的袭击。而英国国内,反对丘吉尔和杜鲁门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英国民众能否成功弹劾丘吉尔,阻止这场疯狂的原子弹战争?杜鲁门又是否会在国际压力下悬崖勒马?世界的命运悬于一线,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